1、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平安法有感 谁动了我的食品平安 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平安法有感 我国的立法,从来是“亡羊补牢,可是,暂不提“补牢的过程有多漫长,“牢的完善状况、有效程度也有待考量。 1982年11月19日,我国通过首部中国食品卫生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平安法(试行),至202223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平安法(以下简称食品平安法)终于正式施行。其间27年,我国食品平安事故层出不穷,惨痛的血泪史再追究已无意,大头娃娃、结石宝宝也并非最可怕,每况愈下的卫生监管信用和食品消费信心才最让千千万万的食品平安工作者心寒。 读一部食品平安法,忧喜参半;忧的是法律的内容尚有欠缺或难以执行,喜在于5
2、年的立法过程足见国家对食品卫生的重视程度。但是,5年漫长的审议时间对立法而言并非益事,特别是自2022年以来,我国食品平安卫生问题呈爆发性凸显,一方面我们感谢于问题的集中显现才能更好的针对性解决,利于未来的机制开展;另一方面鉴于世界各国的食品卫生开展历程和现状,我们不得不质问自己,我们的食品平安到底怎么了。 新的食品平安立法被报以了太大的期望,尽管出台的法律有诚意有亮点,可是也免不了瑕疵。一审的征求意见稿中即有如下亮点: 1.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对食品平安监督管理负总责,生产经营者负食品平安第一责任。 2.制定统一的食品平安国家标准,以食品平安标准为唯一有关食品的强制执行标准。 3.建立由食品平安
3、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的食品平安风险评估制度。 4.强调食品平安信息的公开义务和真实义务,对有关行为承担的责任程度刑事化。 二审时,充分尊重民意,删除草案中与电子监管码有关的全部规定。三审后,废除食品免检制度,建立预警机制、报告制度、召回制度,强调全程监督,因“三鹿奶粉事件,特别规定“食品中禁加危害人体健康物质。上述的改进措施不是一次完善。四审时,对于全程监管强调了从源头着手,另外,拟在国务院设立食品平安委员会,取消多项食品企业收费,严管保健食品平安,约束名人不真实代言。 直到我们现在看到的食品平安法,问题依旧存在。 首先,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的界限划分难。具体表达在第八条,我国新闻媒体是否
4、具有舆论监督的能力。其客观性和独立性如何保障。何况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矛盾如何解决。不用说新闻媒体的专业性,民众更不是专业人员,多数情况下以讹传讹、三人成虎,只会对食品卫生体系信任度的恶劣状况火上浇油,谁说人民一定是对的,绝大局部人的意见就是真理呢。 其次,食品平安风险评估的客观性难以保障。如第十三条,受学术背景、行业价值观的影响,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类型越多,立场越不一样,意见越难统一,最后的评估结果免不了相互的妥协,但评估结构过于简单又 难以防止一叶障目之祸,这本身是矛盾的,且这种评估实际上是“自己监督自己,自己为自己订立标准。专家结构也会导致权威人士垄断信息资源和评估价值。
5、 再次,执行食品平安标准具有被动性,食品平安国家标准本身的滞后性没有预防。化学的开展是迅猛的,各种元素物质不停地反响自然能产生新的物质,只按照已有标准主动执行是将规定之外的添加剂置于法网之外。与风险评估委员会相比,降低商业秘密的标准,让生产者主动提供产品构成,建立产品分析委员会并配以保密监督制度,风险让生产者自己承担,似乎更有效用。第二十二条更是扩大了滞后性的问题,对于已出现问题的食品平安标准等假设仍按照已有标准执行岂不是矛盾。 最后,在目前的执行现状中,行政与司法的配合程度不高,有关的配套法律规章至今不完善。如第96条“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而日前的“康师傅绿茶事件最终以商家赔偿30倍赔偿金
6、结局,行政机关没有发表声明,司法机关没有介入,而在一审中作为亮点之一的加大打击力度至此算是名存实亡,让人满心疑惑,所谓加重的责任到底是“刑事化还是“形式化。 民以食为天,民以生为本。如果连根本的食品平安都无法保障,我们有何颜面洋洋自夸科学技术提高了食品产量和价值。毕竟,国家再开展也是为了人民的,社会再稳定或进步也依靠大家。小时候在路边野地摘瓜采果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过高的土壤重金含量、水资源毒害物质比率也足以让我们望而却步。食品平安成了海市蜃楼,食品平安法让我们一瞬间感觉它触手可及,只是一伸手便烟消云散,于是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自己动了自己的食品平安。我无法相信大头娃娃和结石宝宝,或者出生得奇形怪状的婴儿撑起的未来,只愿以一身之力尽量为他们撑起一片透着光的天空。 2023年9月27日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