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西医结合科研实验方法导读读后感中医概念:中西医结合医学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结合中医和西医的思维方式、理论基础和诊疗手段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其比较中医、西医的异同点,吸取两者之长,融会贯通,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穿件新的医学理论体系,探索新的基本理论、思维方法、研究技术、实验方法、诊疗手段,是服务于人类健康个疾病防治的整体医学,具有重大的学术和社会意义,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医结合科研是依据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思维方式而确定,应继承中医整体、宏观、动态性的思维优势,吸取中医注重观察、类比、调查等方法的精华,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科
2、研,解决临床医学的重大诊疗问题,揭示“病”与“证”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内在统一的客观基础,促进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源于临床实践,逐渐演进为有明确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有别于单纯中医、西医这两种医学的交叉领域,它反映临床各科发张的形式、途径和方法,并代表着医学科学发展先进的、前瞻的思想和观念,充分体现了我国临床医学的独特性和优越性。通过中西医的优势互补,对许多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难病和危重重症画着的诊治取得的突破性的进展;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西或者单纯西医的临床效果,所以,许多临床经验和成果值得总结和推广。综上所述,鉴于中医和西医各自的特点,既要“中
3、医西化”又要“西医中化”要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比如在药物运用上不能以中药代替中医,诊治上要正确处理“四诊”与西医检查的关系,疗效上不能拘泥于用西医衡量中医疗效,也不可以仅在实验室验证中医。本文非对现有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方法全盘否定,而是将查阅文献、参与科研和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常见误区罗列出来,供初涉医学的新人吸取前人发展中医道路上的探索经验。做到正确学习、运用和研究这两门医学,既要认真学习西医特别是西医分子生物学、生化、生理、病理等基础学科。又要回顾中医经典,结合临床,从传统中医角度感悟中医,认真思考准确把握研究的切入点。加强中医基础研究从根本上吸收中医精华,并以基础研究
4、发展带动临床发展而非表面形式化功夫、生搬硬套。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中西医结合科研不但要能融会贯通并灵活应用生物医学和西医的一些研究方法,还要注重借鉴中医的一些先进经验和方法。在中医知识宝库中可以找到许多推动现代分子生物研究的灵感,如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发现与临床药物研发,EPO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各种贫血的治疗其中最有效的是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并发贫血的治疗,其他对肿瘤相关性贫血、早产儿和孕产妇贫血、围术期减少异源性输血等方面也有良好的疗效。中医基础理论中提到的“肾精生髓是通过肝肾精归于肝由肝化而为血”几千年以前中医对于造血就已经有这样的认识。直到近代分子生物
5、学的发展人们才发现EPO以及它的形成过程:在胚胎早期,EPO由肝生成然后逐渐向肾转移,出生后主要由肾小管间质细胞分泌并且血液中许多功能性成分也是在肝脏合成、代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中医的子午流注学说与现代的时间生物医学、心主神明与现代医学心脏与记忆有关的发现、中医气一元论与基因的研究等等。可见,中医涉及的很多经验、理论非常有助于指引启发现今生物医学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注重这方面结合高端人才培养,从基础出发,才能更好的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发展中西医结合学科及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注重临床,海英注意加强西医基础知识的学习、实验科研能力的培养。中医是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在西医临床经验到基础研发之一缓解,要充分利用中医上千年丰富临床经验积累之一优势。综上所述,当前中西医结合科研事业的发展势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半个多世纪的中西医结合科研实践摸索中,我们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碰过壁,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优化科研观念,加强名老中医经验和民间单验方的发掘研究力度,走面向市场,科、工、贸相结合的道路,一定会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