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12KB ,
资源ID:1072030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0720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从“混”问到“清”.doc)为本站会员(sc****y)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从“混”问到“清”.doc

1、从从“混混”问到问到“清清”陆友娉 摘 要:一年级开始学习连加或连减,从左往右计算就成了默认的顺序,二年级开始接触两步计算运算顺序,学生定势后很难认同先乘除后加减,因此学生产生了困惑也成了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内化,需要更理性思考,本文尝试让学生理解认同规定的知识。关键词:运算顺序;教学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045-001 一、混合运算研究缘起 有老师反映二年级上表内乘法(二)单元评价卷的口算题部分,出卷老师粗心混进了一道 3+29。这个单元中,学生只学习了乘加乘减,而且都是乘在前的情况,乘在后的还没有教学,结果农村小学三

2、个班学生 94 人,从左到右顺序计算错误 79 人,错误率 84%。城镇小学中有一个班 45 人,错 44 人,对 1 人,错误率高达 97.7%。老师们抱怨出卷老师,可我却获得了意外的惊喜,学生在此处肯定会有疑问。二、追根溯源:为什么要先乘除法后加减法 到底为什么要乘法先算呢?老师们,你们想过吗?于是翻阅各类资料,得到的解释为:首先,在生活应用过程中,如“去菜场买菜,买了 2 捆青菜,每捆 1元;买了 3 斤鱼,每斤 5 元。一共要付多少钱?”这类情况比较多,先算每样物品的钱,然后再加起来,才比较简便。如果规定“先加减后乘除”的话,在很多计算中都必须使用小括号。为了减少使用括号的麻烦,还是规

3、定“先乘除”比较好。其次,从运算效率上来看,乘除比加减快捷,为了达到在计算上迅速、方便的目的,人们就规定了“先乘除后加减”,也就是乘除法更高级的意思。那么,怎么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去解释,让学生能理解乘法是高级运算,所以要先算呢?前面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理解乘法求相同加数的简单计算方法,但到这个知识点教学的时候,让学生用高级与低级来区分,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很是无奈,教学中也很无力。我们以往一般的做法就是直白地告诉学生:“同学们,数学家是这样规定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顺序,再进行强化练习,现场效果确实很好,可是时

4、间长了又忘记了,就产生了历史遗留问题。由此我们想到,这其实是告知与体验的差异,这个规定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科学道理呢?如果在课堂上有机会可以辨一辨,就能让学生经历知识内化过程,真正地明白其中的道理了。那么,这样的教学是不是会更有效呢?于是我们设想抓住这个核心关键“乘法的便捷性”去设计教学。三、“问”穿课堂,变顺序的“混”为意义的“清”基于先前的数据与根源的分析,教学时,老师们都想改变以往常规的教学方式,给孩子们一个容易理解的超常规方法,可是多位老师束手无策。经过多次讨论,我们打算采用“以问引学”的方式推进整节课的教与学。1.“混沌”中升腾起第一个大问号为什么从左到右计算是错的呢?课始,出示加减混合

5、两步计算式题,学生计算核对后归纳得出:加减混合,从左往右算。然后出示一组 43+2=和 2+43=,第一小题结算结果毫无疑问是一样的。第二小题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答案 14 和 18,当然 14 为多数,11 为少数或者没有,开门见山地直接暴露矛盾。通过解读,学生能直观地发现一个算式怎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呢?原来是运算顺序不同引起的。这时,孩子们心中立刻升腾起一个大问号,哪个是对的呢?到底先算加还是先算乘呢?在双方的激烈辩论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课堂气氛高涨。2.“解惑”中升腾起第二个大问号为什么要规定乘法先算呢?“乘法和加减法混合,先算乘法。”这个规定背后有两层含义。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

6、与感受是比较难的,特别是第一层原因,难度非常大。而二年级孩子刚学习了乘法,对于第二层原因中乘法的快捷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就是这个规定所隐藏的数学本质是值得我们带领孩子深入探究的。我们试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乘法其实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先算乘法更快捷。力求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在对比中达到真理解。教师出示情境操场运动图(如右图),老师按右图中(1)-(2)-(3)-(4)的顺序,分四步呈现完整图画,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列出算式:2+4+4+4,到呈现完整图后学生就自然优化算式得到43+2,学生自然选择乘法来优化连加的表达,从而感知乘法的快捷。这就高度认同乘法要先算了,因为体验到

7、了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还可以怎么列呢?2+43,此處质疑号算式乘法在前要先算,号算式乘法在后,为什么也要先算呢?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因此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由此理解乘法要先算,至此疑问得到彻底解决。此处的三个算式,在学生内化高级运算要先算的过程中举足轻重,号连加算式是最原始也是最本质的做法,通过乘法进行改良成为号号算式,于是出现了三个算式。在沟通过程中,让每个算式都有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沟通三个算式之间的关联,都是表达了 3 个 4 和 2 相加,让学生感悟到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写成乘法先进行计算,然后再和不同的加数相加,这样计算显得更快捷和方便,即现实的需要才让人们规定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也就是这个规则是怎么来的。3.“迁移”中升腾起第三个大问号乘减混合的算式也先算乘法吗?在主题环节结束时,教师适时小结,又给一次提问机会:乘加一起要先算乘法的原因我们搞清楚了,学到这里你又想到什么?又想问什么?学生能自然生成问号:那乘减在一起呢?到底先算什么?于是课堂转入第三个环节,自主迁移。本节课教师根据“规定”背后的原因设计教学素材,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乘法先算的便捷,从而接受规定性的知识,提高接受认同度。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