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桥收费管理经验交流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中央继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活动之后,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及党的建设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而部署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总的目标和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开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基层组织,效劳人民群众。 本文,试结合在路桥收费管理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充分认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路桥收费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在路桥收费管理系统通过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组织建设,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能够有效的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端正行风,形成风清气正、效劳交通的良好开展环
2、境。 一是有利于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路桥收费管理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以实现科学管理,效劳交通,促使经济开展的大目标。基层党组织是创先争优活动有效载体,好的领导班子是促进路桥收费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党组织的学习,提升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就能够为加强路桥收费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底。 二是有利于调动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党员既是活动的主体也是个体,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平常的工作中参加“创和“争的元素,使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心中始终牢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党员形象,无论旗帜到哪里,都能高高飘扬。从而充分
3、调动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党员在岗位上发挥出工作激情和干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总之,在路桥收费管理系统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利于形成党组织和党员上下一条心,扭成一股绳,党组织和员工成为一家人的良好气氛,为推动路桥收费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根底。 二、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加强路桥收费管理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创先争优活动既是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加强队伍建设的有力措施。在活动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扩大创先争优活动的效应和成果。 一是进行效劳宗旨教育,增强效劳群众意识。要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效劳交通、效劳社会的思想,开展与过往司机交朋友活动,让管理
4、人员深入到交通收费管理的一线了解司机的所虑、所思、所盼,充分调研论证,查找薄弱环节,调整工作思路,切实帮助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通过优质高效的效劳,使路桥收费管理工作真正成为党和政府与广阔司机之间的“连心桥。 二是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一方面要组织员工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开展观,树立坚决理想信念。另方面要组织员工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使每一名员工都成为爱岗敬业的典范及业务能手。 三是培养创优意识,争创一流工作业绩。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但让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还要在广阔员工中普遍培养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积极向上意识,引导大家以爱岗敬业为
5、荣、以乐于奉献为先,勇于承当急难险重任务,不计个人得失,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四是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培养遵纪守法意识。要教育广阔员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制度规定,自觉执行反腐倡廉的相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标准执法,文明效劳,当遵纪守法的典范。 三、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完成路桥收费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创先争优活动的最终成果要落在高标准完成路桥收费的各项中心任务上,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把活动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防止和克服两张皮的现象。努力实现“建一流队伍,创一流收费站的目标。 一是广泛开展文明行业创立活动。要把效劳交通,效劳社会作为根本目的,重点抓好窗口
6、优质效劳和标准建设。在窗口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活动,发挥文明窗口的示范带头作用。在职工中开展争当“高素质窗口效劳人员活动,树立公正执法意识,找准路桥收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纠正行风为着力点,重点解决效劳和执法不标准的问题。 二是推行承诺效劳制。通过开展收费人员岗位技能竞赛活动,使收费员做到熟练掌握各类车型和收费标准,车型判断准确率到达99%以上,计算机收费时间不超过20秒/车,计重收费不超过18秒/车,人工收费不超过10秒/车。在收费人员中大力推行“来有应声、起有道声、配合工作有谢声、效劳不周有歉声、问有答声的“五声责任制。开展“使用文明用语,杜绝不文明禁语活动,不断强化收费员队伍的素质,展示窗口形象。 三是维护正常的收费秩序。要把查处逃费、超重车辆作为路桥收费管理的重要任务,严格执行国家收费公路管理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切实做到车辆通行费“应免不征,应征不漏,严格执法,铁面无私。 总之,在路桥收费管理部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须紧密联系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路桥收费管理工作的实际,通过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着广阔党员干部,在推动路桥收费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中做好表率、当好先锋,进而带动广阔职工群众积极投身路桥收费管理工作,实现路桥收费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