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4.66KB ,
资源ID:1084935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0849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制度与非制度路径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的地位获得过程之比较.docx)为本站会员(la****1)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制度与非制度路径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的地位获得过程之比较.docx

1、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制度与非制度路径: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的地位获得过程之比较 户籍制度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长期以来,这项制度一直制约着中国的人口流动。而经济改革以来,户籍制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大规模的城乡人口流动促使这项制度不断地松动,就目前来说,户籍制度已不再是人口地域流动的最主要的障碍。同时,它对劳动力流动的制约作用似乎也在减弱。然而,户籍制度对于社会流动的影响仍然显示出持续的效应,它导致了流动劳动力(非本地户口的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本地户口的劳动力)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模式和过程有着极大的不同。本文通过比较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的职业地位获得和经济地位获得的异同,

2、试图考查户籍制度作为一个制度分割机制,如何对社会流动产生影响。 研究背景和研究主题:市场分割与流动路径 目前已有的有关中国流动人口研究的文献资料已注意到,流动人口的职业流动和社会流动具有一些特殊性。最近一些学者发现,流动人口出现了职业的和社会地位的分层现象(“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组织化特征课题组1997)。王汉生把流动人口就业人员区分为四大类:雇佣就业者、自营就业者、管理者和游民(王汉生等1997)。李强(1999,2022)和袁亚愚(1994)也发现,流动劳动力有着特殊的职业流动模式。与城镇居民相比,流动农民前次职业的业绩不能积累、社会地位上升途径单一、各次工作时机获得的相关性很弱,因此再次职业

3、流动后地位上升的较少,这样使流动农民群体中的精英分子产生失范行为。尽管有这些发现,但多数研究者并未对此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研究,研究者们通常更为关注的是社会网络对于流动人口工作流动所产生的作用,有些学者认为,社会网络对于流动人口工作流动的重要性要高于非流动人口。 在社会流动研究领域,新结构主义和新制度主义成为最近十年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流动问题的主要理论取向。社会学家从制度经济学家(piore1975;doeringerandpiore1971;averitt1968;smith1990)那里吸收了“二元经济(dualeconomy)、“市场分割(marketsegmentation)和“内部劳动

4、力市场(intenallabormarket)等概念并加以重新构造,用以社会分层的结构分析。他们认为,社会分层系统是由不同的、作用大小不一的分层过程所组成,而不是由一个适用于全社会范围的单一过程来进行分层,因为市场不是统一的而是被各种制度规那么所分割。在不同的工业部门和企业机构中“存在着不同的就业类型、不平等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以及不同的职业提升阶梯,有着同样特征的个人如同样的教育水平、训练资历、心理素质、工作努力程度等,在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中往往获得不同程度的奖酬回报,这就是由于结构分割因素所造成的(参见李春玲1997)。这类研究证实,妇女和少数民族的劣势地位不仅仅是由于他们缺乏人力资本投资,而且

5、也是由于他们进入的是二级劳动力市场(secondarylabormarkets)。二级劳动力市场与一级劳动力市场或内部劳动力市场(firstlabormarketorintenallabormarket)的流动规那么不同,在二级劳动力市场就业的人工资收入较低而且也没有职位晋升时机。中国的社会学家也尝试采用这些理论来解释近二十来的中国社会分层和流动的变化,但很少有学者采用这些理论来系统分析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过程。 采用西方学者提出的市场分割理论来解释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也遇到一些问题。与西方市场经济社会的市场分割相比,当前中国社会的市场分割似乎更为复杂。在西方市场经济社会,二元经济划分出两

6、个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一级劳动力市场(primarylabormarket)和二级劳动力市场(secondarylabormarket)。处于不同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人员,享有不同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和晋升时机。然而,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却有多重的分割机制导致了多元的分割格局。目前来看,至少存在着三种分割机制导致了市场的分割:二元的社会结构、二元的经济结构和二元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城乡别离和地区隔离的分割体系,这种二元结构导致了具有本地户口的劳动力与非本地户口的劳动力之间的分割。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体制内外或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的分割体系,它导致了体制内或公有部门、国有部门的就业者与体制外

7、或非公有部门的就业者之间的分割。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是指(专业性)人才市场与(非技术性、体力)劳力市场之间的分割体系,它导致了拥有较多人力资本的劳动力与较少人力资本的劳动力之间的分割。 图1显示出在三种结构性分割机制作用下区分出的七种类型的劳动力。 在多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绝大多数的流动劳动力处于上述图表中的第七类,他们是体制外二级劳动力市场中的体力或半体力工人、自雇佣劳动者和小经营者,一般来说,他们的收入较低,工作不稳定,职业上升流动时机少。有一局部流动劳动力就业于体制内(国有部门和集体企业),他们属于上述图表中的第四类和第五类,但多数情况下是第五类,即虽就业于体制内但实际处于二级劳动力市场

8、,他们并不享有体制内正式职工的通常待遇,而实际的工资收入和工作待遇与第七类没有多大差异。只有极少数的拥有较多人力资本的流动劳动力属于第四类,他们处于体制内和一级劳动力市场,具有较高的收入、稳定的工作及职业晋升时机。大多数有较多人力资本的流动劳动力属于第六类,他们徘徊于一级劳动力市场与二级劳动力市场之间,时常在一级劳动力市场中因户口问题而遭受就业歧视。 总而言之,绝大多数流动劳动力处于类似的就业状态,他们多数时候滞留在二级劳动力市场和非公有部门,收入和工作不太稳定,缺乏上升社会流动时机,依赖于社会网络,处于社会底层。不过,尽管如此,有少量的流动劳动力通过某些特殊途径改善了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状况,

9、比方,挤入一级劳动力市场和公有部门,获得一份稳定的专业或管理职位,进而获取本地户口;或者,通过投资经商、购置房产以取得本地户口资格。这些现象必然导致了流动人口的社会分化,在流动人口中出现了社会经济的分层现象。然而,由于上述的三种结构分割因素的作用,流动劳动力的上升社会流动和社会经济地位获得面临一些特殊的障碍,迫使他们寻求特殊的上升流动途径和地位获得路径。这使他们的地位获得模式与非流动劳动力的地位获得模式十分的不同。非流动劳动力的地位获得过程受到正规的制度规那么的保护和引导,而流动劳动力在谋取社会经济地位上升过程中采取的步骤,常常意味着突破现存的制度规那么或在现存制度安排之外开辟新的路径。本文通

10、过比较流动劳动力和非流动劳动力的地位获得模式的异同,试图论证这样一个观点:由于制度分割的作用,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模型和规那么不同,非流动劳动力遵循制度路径获取社会经济地位的上升流动,而流动劳动力那么通过非制度的路径来改善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 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的社会经济差异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资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于2022年11-12月收集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调查采用多阶段复合抽样方法,从全国3300个市县级抽样单位抽取了73个市/县/区的42023个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6240名16-70岁的居民进行调查,最终获取

11、的有效样本为6193X46;经加权处理后,此调查数据的样本分布在根本的人口信息和主要的个人社会经济背景信息方面(包括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和就业状态等)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样本分布极为接近(参见表李春玲2023,18)。本文所说的流动人口是指居住于某一县或市但没有当地户口(本县或本市户口)的人,流动劳动力是指在某一县或市务工经商但没有当地户口(本县或本市户口)的非学生身份的在6193个样本中,有7X46;1%是流动人口1,而在人口普查的数据中,约6X46;9%是流动人口。 表1列出了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在人口特征方面的异同。与非流动人口相比,流动人口的男性比例较高,同时未婚者和年轻人比例较

12、高,而且农业户口的人比例较高。在流动人口中,57X46;4%的人年龄在31岁以下,88X46;2%的人是农业户口,29X46;8%的人未婚。 表2列出了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的阶层构成差异。流动人口中农业劳动者的比例远低于非流动人口,在非流动人口中,农业劳动者的比例为45X46;4%,而流动人口中,农业劳动者的比例仅为9X46;6%X46;由于流动人口主要在非农业领域从事经济活动或者是由农业领域转向非农领域,因此,应该把农业劳动者从样本中排除,来比较流动人口的阶层构成。如果排除农业劳动者,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展现出不同的阶层构成形态。非流动人口中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

13、员和产业工人的比例较高,而流动人口中的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商业效劳业员工的比例较高。此外,非流动人口中的白领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所占比例(30%)远高于流动人口(12X46;5%)。而流动人口中的业主阶层(私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所占比例(33X46;9%)远高于非流动人口(19X46;4%)。这些差异性反映出,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的社会分层形态十分不同,并且,流动人口更可能获得的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阶层位置也与非流动人口十分不同,这必然导致两类人群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模式的不同。 表3显示了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的异同。数据显示,

14、非流动人口更可能就业于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而流动人口更可能受雇于私营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排除了农业劳动者样本之后,23X46;5%的非流动人口的就业者就业于国有单位,15X46;4%就业于集体所有制单位,而流动人口的相应比例那么为9X46;5%和8X46;1%X46;流动人口就业者有73X46;4%就业于私营企业或个体经营和个人单独做事(无确定单位),而非流动人口的相应比例那么为56X46;3%X46;流动人口劳动力所从事的工作较缺乏稳定性,但他们似乎比非流动人口劳动力更容易找到新的工作。这局部的原因是,非流动人口劳动力通常希望获得的是一份长久性的、工资较高的工作,这类工作比较难找,而流动人

15、口劳动力可以接受临时性的、工资较低的工作,这类工作较易获得。此外,流动人口劳动力所获得的单位福利要少于非流动人口劳动力。 令人吃惊的是,流动人口就业者的平均收入高于非流动人口就业者,包括农业劳动者的所有样本和不包括农业劳动者样本都是如此。在包括了农业劳动者的所有样本中,非流动人口就业者的平均月收入是422X46;79元,而流动人口就业者的平均月收入是869X46;24元。在排除了农业劳动者的样本中,非流动人口就业者的平均月收入是1282X46;12,而流动人口就业者是1304X46;8元。两组数据的卡方检验都是显著的,即流动人口就业者的平均收入显著高于非流动人口就业者。这种状况可以这样来解释。

16、非流动人口中包含了大量的低收入的农业劳动者,而流动人口中农业劳动者所占比例较低,因此,流动人口就业者的平均收入要比非流动人口高。同时,即使排除了农业劳动者,流动人口的平均收入仍然要比非流动人口高,因为流动人口就业者大多集中于大中城市,而非流动人口中有很大比例的人在小城市和小城镇,而大中城市的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小城市和小城镇,这就导致了流动人口就业者的平均收入高于非流动人口就业者。然而,在同一个城市中,流动人口就业者的平均收入还是低于非流动人口就业者。 表4列出了城镇地区流动人口就业者和非流动人口就业者的十个阶层的收入状况。各阶层比较而言,流动人口的经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效劳业员工和产业工人的收入水平高于同阶层的非流动人口,而非流动人口的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办事人员和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高于同阶层的流动人口。这就说明,流动人口要成为大企业主、高收入的专业技术人员和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