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庄子哲学讲记读后感 读庄子哲学讲记有感 原创:17级本科生谢良涛 庄子,名周,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他的了解,始于中学的语文课本,我所知道的关于庄子的一切都源于语文课堂,来源于各个老师的口中。因此,我对他的认识,只是各个老师心中庄子印象的总和。 在深入接触他之前,我对他的印象还仅仅停留在庄周梦蝶濠梁之辩中那个思想奇诡而能言善辩的主人公,逍遥游中那个遗世独立,孑然一身行于世间的老翁。所有的老师都告诉我,庄子的追求是出世,是放纵不羁,正如道家所讲的无为一般。但老师所给我的庄子是如此的片面,洒脱到近乎消极的一个人,又怎会成为一代思想大家。于是我想要自己去了解庄子,找寻一个更加丰富的,属于我的庄子
2、,而不是别人口中的庄子。 认识庄子的第一步,我决定从知其文开始,一个人的气质总会不经意的透露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庄子被金圣叹称为是天下第一才子书,庄子文章写得好,也是大多数人的共识,可以说是千古之下无出其右者。好在哪呢。好在庄子的语言更有魔力。用我的话来说,庄子的文章更好看,更让人看得懂,也更让人想看。而这,大概就是源于庄子采取了一种寓言式的言说方式和叙事策略.这也正是庄子与孔子不同的地方。孔子常常把自己参悟的道理直接告诉弟子,因此才有了论语,而庄子那么更喜欢讲故事,把自己所要说的道理,藏在故事里,让后人去参透。因此读庄子文章的过程实那么是一个探求真理的过程,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要
3、不怎么说庄子是哲学家,寓理于事看似复杂且多此一举,不如孔子来的直截了当。 相对于孔子灌输式的说理,庄子多了些趣味,与其生硬的接受,不如自己去探寻,这样反而更易于接受,体会的更透彻。因此我觉得庄子比孔子多了几分人文情怀,对于孔子的学生来说,孔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少了自己思考和探求的过程,庄子的学生那么不然,你自己参透了什么就是什么,所得的道理更有现实意义。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读庄子的文章,可能都会得到不同的启迪。而孔子 说的话,过了几千年还是讲的那个道理,虽说深刻,不免少了几分灵活。 除了叙事手法的高明之外,庄子的文字和语言汪洋恣肆却又不失优雅。用郑开先生在书中的话来说,庄子的语言介于固着
4、性和魔幻力之间。语言的固着性,即语言所能传达给人的只是很有限地以抽象的形式传达事物的一局部内容,因为活生生的精神经验是难以表达的,语言的局限性也正在于此。即使是像火树银花不夜天这样的诗句也无法传达出赏烟花之人当时那种新鲜而兴奋的心境。 长期以来,一切的物似乎只是成了代名词,提到长江,大家想到的无非是一条很长的河,但这却不是长江,他少了长江的奔腾万里的气势,提到泰山,人们只是脑补出眼前有一座很高的山,但这座山磅礴的气势却无法表达,说到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事物毕竟是死的,少了几分生命力。 庄子对于语言有着极其深刻的洞见。一方面对于语言的局限性他有着很深的体察,另一方面又充分意识到哲学思维实际上离不
5、开语言,尽管任何语言都绝不能恰如其分地表述道的真理。庄子是个哲学家,如何将他的哲学思想诉诸于文章是他所要研究的,语言要表达一个既是又不是的东西时,他会非常拙劣、不灵活。而我们的经验往往正是这种既是又不是的东西,因此我们每次想要把经验化成语言时,就会觉得特别困难,只会把这些语句弄得拐弯抹角,搞得很别扭。老子洞见了这一点,所以他才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常无名. 在某些地方,庄子像极了李白,这么说可能不太贴切,但李白被人誉为诗仙,而庄子那么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李白的诗浪漫飘逸,庄子的文洒脱优雅。可能这也是郑开先生说的魔幻性.读庄子的文章,有种读诗的感觉。诗的本质是什么呢。诗的本质是
6、要去建立一个纯粹的,玲珑剔透的,金刚不坏的世界,使我们进入这样一个空间。这就是诗的本质,不管它是以怎样的一种形式。庄子那么有了诗的特质。庄子把声音分为三种天籁、地籁和人籁.无心之言发乎天机那么为天籁;风声、雨声、万物自然之声称之地籁;人之声就是人籁.庄子想告诉我们的,却难以直接明了的表达出来的,我想应该就是这天籁,而庄子以人籁和地籁这些人们习以为常听得懂的声音为契机和媒介,向我们传达一种天籁之音。所谓大音希声,天籁不只是用耳朵去聆听,而是用心去感悟。 说庄子的文章写得像诗,还有就在于要把内心的那个激情,那个感动,要充分有力的表达出来,其他东西也都不在话下。庄子想要表达的最深刻的东西,是无法用世
7、俗的人类语言来表达的,因此他只能以天籁予以我们一些提示和启发,其目的就是要召唤大家进入他的那样一个世界,主动地进入而非被动的照顾。 庄子确实是个诗人,他的文风似李白般清逸洒脱,所写之物却是白乐天的朴实无华之物。他所写的物,比方蝴蝶,乌龟,溪水,皆是自然之中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之物,由此可见,庄子实在是个热爱生活,充满生活情趣的一个人,这可能也是现代人读不懂庄子的原因之一吧,越来越远离自然,当然不能理解当时庄子的心境。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庄子果然是个智者,同样的花鸟鱼虫,他却洞见的物背后的本质。庄子就是能在幽微处发现人生的微妙。禅宗的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
8、看水还是水,庄子大概是已经明了了此种真意。上面说别人写物只是物,而庄子却能把物写活,写成人,这也是庄子的高明之处。庄子在他的文章中经常提及的就是大与小,物与道的辩证关系,可能我的认识还过于浅薄,在我看来物那么是小,道那么是大,物中参道便是小中见大。 庄子中的大小可能更为复杂些,逍遥游开篇提出大小的问题,有较强的辩论意味。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为大;蜩与雪鸠决起而飞,抢榆枋,时那么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庄子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在哪,难道只是说鲲鹏为大所以能够遨游于世间而不受拘束吗。仔细想来当然不是,庄子的眼界自然更为宽阔,他所求的逍遥并不是此逍遥。常人眼里看来,小与大是对立的两个面,而庄子那么不然,在他
9、眼里大小虽殊,其性一也,郭象认为,大鹏也好,麻雀也好,不管体型是大是小,只要有飞的姿态,动作没什么障碍,就可以适性逍遥,就可以尽他自己的性。在这点上,我的想法倒与郭象特别贴合,但后世流传的庄子皆为郭象所著,他有没有对其进行调整我们也不得而知,众人对庄子的小大之辩众说纷纭,我想这也正是庄庄子才是有现实意义的,这才是千百年来帮助士大夫们解毒的庄子。 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庄子。 人们读庄子常常陷入一个怪圈或者误区,前段时间我也陷入过这样的迷茫,大家都认为庄子讲求的遗世独立,是一个人也能过得很好,不需要在乎别人的想法意见。如果把这种想法无限放大,那么势必会导致一个极端,
10、就是人们盲目的桀骜甚至演变成了嚣张。这难道就是庄子给世人的开导吗。我想显然不是。后来我在了解了庄子之后才发现,他讲的遗世独立,是指一个人可以活于世间,而不影响他人。人与人之间应是一种少害关系,人与世间那么是一种承载关系,这与一般人认为的随心所欲、肆无忌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的。庄子所追求的并不是出世,而是豁达和刚健,初读庄子只知庄子逍遥快活,不拘于物,再读庄子才发现他才是更有温情和责任感的那个人,他教导世人应该更温和地刚健起来。是他在那些一流人物陷入困境时,与他们对话,给他们抚慰,帮他们回归正途。 现在我眼中的庄子多少终于是丰富了些,但这也终是郑开先生眼中的庄子。这本书我还只是初读,只是大概了解了庄子的文和名,对于其中深意还知之甚少。我会继续阅读下去,弄明白庄子想要传达的究竟是什么。也希望在课堂之中,见到一个更不同的庄子,让我脑海中的庄子更立体更鲜活。 三耳呆人曰。作者是2023级管理科学本科生。他所读的庄子哲学讲记是庄子的世界课程所列参考书之一。我很欣赏他时而朴实时而有点夸张的表述。而且,他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省思,这是最重要的。相信谢良涛会持续阅读,继续汲取经典的养分 庄子启示我们的道理之一就是。敬畏他者,敬畏差异。带着敬畏去接近和理解,而不是远离或不顾,是一种深刻而厚重的爱。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