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2.17KB ,
资源ID:1100779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1007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再出发与当代中国的路径启示.docx)为本站会员(sc****y)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再出发与当代中国的路径启示.docx

1、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再出发与当代中国的路径启示【摘 要】文章从矛盾与对立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根本遵循出发,马克思认为国家在实现对市民社会的超越后最终将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为不同形态国家走向现代化道路时所共同关心的,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对立体的关系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当代中国要建设的应该是一个既符合历史传统特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适合中国国情和特色的小康社会。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是对马克思国家与社会理论最有力的时代阐释。【关键词】马克思 国家 社会 五位一体 治理中图分类号:DF02 文献标识码:A马克思之前思想家的研究一是早期古希腊思想家亚里

2、士多德认为城邦是自由平等的公民建立起来的政治共同体,“政体宪法为城邦一切政治组织的依据,尤其着重于政治所由以决定的最高治权的组织。1在逐一考察各类政体的实际经历状况后,他把政体分为正宗政体和病态政体两类,君主、贵族、共和、僭主、寡头和平民政体六种。二是洛克关于契约国家的思想。“政治社会都起源于自愿的结合和人们自由地选择他们的统治者和政府形式的相互协议。2三是黑格尔在明确区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后,认为国家实现了对市民社会的救济,是比市民社会更高的开展阶段。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精神演进在趋势上是一个由低向高的先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将构建出更高层次的国家形态,国家超越并实现了对市民社会的扬弃。

3、“国家是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的东西,因为它是实体性意志的现实,它在被提升到普遍性的特殊的自我意识中具有这种现实性。3马克思对国家与社会理论的系统研究1.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国家起源与开展时,注意把国家与社会进行历史比拟,认为两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是贯穿始终的。这大体上表现为四个命题或阶段。一是个人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国家对人的自由本性的“异化的集中表现。二是国家将人们被动地服从社会分工予以制度化和法制化标准。三是官僚机构弊病丛生、效能低下是国家与社会矛盾对立的直接表现。四是国家权力扩张与社会福利增长相对立。政府不可能真正做到精简和廉价,“阳光政府是暂时的并且某种程度上成为

4、遮掩群众耳目的幌子。2.国家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反映着不同阶级社会的阶级属性和内容。恩格斯认为:“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4阶级矛盾始终贯穿于阶级社会开展的始终。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意味着数个独立而且对抗着的阶级的存在;国家这种把冲突保持在“秩序范围之内且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就是这些独立且对抗着的阶级达成平衡的状态。国家即意味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暂时平衡。3.关于国家消亡的研究结论。矛盾是不断开展变化、不断消亡滋生的,国家既然是矛盾的统一体,必然涉及消亡问题,马克思认为国家最终开展的前途就是消亡,除此别无选择。“国

5、家是建筑在社会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间的矛盾上,建筑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上的。5马克思认为促使国家最终走向消亡的是双重矛盾,即社会生活和私人生活、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不断开展变化,对立双方的力量消长促成消亡过程。4.无产阶级国家与社会的职能。从根本思路出发,马克思从国家与社会对立的根本思路出发论证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根本任务。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国家还不可能立即消除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未来的无产阶级国家必将履行必不可少的公共管理职能。因为:其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级或低级阶段,脱胎于旧社会,不可防止地带有旧社会的印痕。其二,无产阶级虽然脱离奴役状态,掌握政权,实现了政

6、治解放,但整个人类社会的解放任务还远未完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开展,恢复到人的“此岸世界的愿望远未实现。这一重任依赖国家的纯粹力量难以实现,需要克服政府行为的消极性和国家的局限性,需要社会在开展过程中努力实现自我完善和调整,不断加强效劳职能,给个体的自由全面开展提供尽可能充分的空间和气氛。马克思把人的解放作为人类新的政治理想来看待,也是走出市民社会理论泥淖的一种全新的政治选择。5无产阶级从一登上政治舞台,掌握国家政权的那一刻起,就把如何限制政府权力,扩大公民权力,维护最广阔范围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和实践的出发点。“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6“剥夺剥夺者实现后,无产阶级就要

7、考量把从剥削阶级手中夺取的权力适时归还给人民群众,给劳动者创造更宽松、更适宜、更全面的开展气氛与条件。马克思曾经描绘了关于人开展和职业的这一蓝图:“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开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黄昏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7马克思国家与社会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路径启示1.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对市民社会的汲取和超越。马克思把市民社会看作社会历史开展的积极能动力量,指向社会的全部物质关系,归入经济根底的范围,奠定了现代国家的根底。“政治

8、国家没有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天然根底和市民社会的人为根底就不可能存在,它们是国家的必要条件。8无产阶级实现政治解放之后的主要目标就是进一步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对应的社会形态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对未来和谐社会的设想是“自由人联合体。“代替那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开展是一切人自由开展的条件。9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高度兴旺,产品极大丰富,组织和管理成为社会运转的主要内容,利益适度均衡,以所有人的自由开展为终极目标。今天,对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我们看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转型初步实现,经济总量、综合国力等迅速提升。同

9、时,社会阶层细化,利益矛盾时有发生,贫富差距加大。当代中国国家和社会管理开展效劳的主体必然是人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然是执政党的永恒追求。2.以国家为主导,社会互动为有益补充,充分发挥政府的治理功能为一体的演进方式是我国处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有效主导方式。国家在我国社会开展进程中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在社会矛盾集中突发期还应不断加强。失去控制的社会与干预过度的国家一样会导致开展的失败,民主的市民社会需要一个民主的国家,一个强大的市民社会同样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103.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是当代中国马克思国家与社会理论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补充。邓小平认为,小康社会主要是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开展

10、阶段,这一阶段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明确要求,总体来说,物质文明是根底,政治文明是保障,精神文明是灵魂。从小康视角看当下社会有两个趋势比拟明显:一是中产阶级的主体意识萌发勃兴,包括注重生活质量、信守承诺,求稳心理,希望社会长期稳定的愿望强烈等。二是个体权利诉求意愿强烈。个体权利诉求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然成为法治文化普及的有效方式,新制度产生的催化剂。4.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协调开展是对马克思国家与社会理论最有力的时代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开展规划的提出是马克思国家与社会理论的指向性目标。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这一部署就是

11、在完善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下的系统安排。关于未来社会开展的蓝图,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1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开展的根底上长期开展、渐进改良、内生性演化的结果。12政治建设是在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之下起步的,具有矛盾的特殊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利益分配不断复杂,依靠伦理道德只能实现引导和自律作用,法律标准才能组织、调整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的关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13五位一

12、体总布局的提出是把马克思国家与社会理论从科学变为现实的重大举措,符合人类社会开展的规律和当代中国的现实特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鼓励我们在矛盾多发的社会转型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平和、无私、宽广的胸怀,在困境中理性探索。参考文献: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卷三,吴寿澎译,商务印书馆,1981,第129页。2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第63页。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6,第253页。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166页。5杨平:黑格尔、马克思和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之比拟

13、,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22年第6期,第85-89页。6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031页。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85页。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第359页。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第294页。10郁建兴、吕明再: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求是2003年第4期,第34-39页。11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2月19日,第1版。1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2月18日,第1版。1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168页。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