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可持续发展数据生态,为服务者服构建可持续发展数据生态,为服务者服务务 太极的主营业务是政务大数据,我从认知、愿景、策略三个方面来谈谈政务大数据值得探究的内容。先谈认知,政务大数据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助力“数字政府”成功转型,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用数据治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单位之间协同合作,共治共管。二是用数据说话,用科学分析来支撑辅助决策。三是用数据发展,四是用数据创新,二者用于服务业务提升、优化业务流通。“数字政府”是什么?“数字政府”并不等同于简单的政府“数字化”,它是一种新型的政府运行模式,主要体现在“四个转变”。首先是观念转变,在未来数字政务发展的历程中,观念将会引领着我们前
2、行,从过去领域级的、单纯的社会治理向协同治理转变,从单向的服务输出向协同互动转变,实现信息互动、数据互动。其次是模式转变,要建设“大平台”、融通“大数据”、构建“大系统”。这里的“大”,不是指规模有多大,而是要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和协作思维,去统筹规劃数字政务工作。再次是服务转变,比如 2016 年新型智慧城市的评判指标里有一项指标叫公众满意度,2016 年时公众满意度的权重是20%,到了 2018、2019 年其权重已提升到 40%,逐步实现政府和社会服务深度融合。最后是价值观转变,数字政府更加注重数据价值和协同创新提升。政务大数据生态包含了三个层面:首先是物联,能够全域覆盖、全方位感知数据;其
3、次是众联,实现数据融合,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最后是智联,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智慧服务和智慧应用。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政府数据的汇聚、打通、利用,使公共服务更加智慧、更加便民。政务大数据能够支撑决策、辅助决策,其中辅助决策非常重要。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基层对大数据的需求更加迫切。基层是窗口单位,面向公众,比如旅游、医疗、交通、金融等窗口单位。举个例子,国家有一项特困、贫困大学生学费减免的政策,是个非常好的政策,但在有些地方,贫困大学生要先垫付学费给学校,再提交一些烦琐复杂的证明材料给相关部门审核,这个过程非常漫长,而且特困大学生没有足够费用垫付学费,导致他们无法入学。如果能够把数据融会贯通,把风险前
4、置,把流程优化,我相信一定会大大避免类似这样的问题。这是我想强调的,做数据更要注重对基层的服务。数据的演化过程分为三个时代数据交换时代、整合共享时代、数据一体化时代。在数据交换时代,数据并不落地,不需做太多数据管理,就像修了一条高速公路,解决了路通的问题。到了整合共享时代,数要来了,车流、人流都要上路了。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整合共享数量编目,编目是资源目录,可以定义为“给数据资源上户口”,以前大家是盲人摸象,对方有什么、该如何协同并不明确,当有了目录、有了户口,一切就都清楚了。我们现在着力于打造数据一体化时代,它最重要的标志是业务需求驱动,即用业务驱动数据共享,用需求驱动数据融合,真正落地数据
5、方面的应用,从而实现高效、有序、安全的政务数据资源组织与管理。再来谈谈愿景,与其说是愿景,不如说是挑战。当数据融通之后,绝不能只空喊一句创新应用的口号,我们要一起探讨,找到应对策略。首要解决的是数据互信问题,数据互信问题是所有问题的基石。第二,我们要突破一些壁垒,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更新,技术壁垒的突破并不是问题,更难的是机制壁垒和模式壁垒。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及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机制壁垒并不容易突破。我们要“等风来”,风会告诉我们下一步的方向。同时我们在海南及其他重要地市践行了新的模式,可以借助新的运营模式来更好地整合资源、做整体规划,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第三,我们要让数据“活”起来,
6、数据开放后,大家用到这些数据了吗?用在哪了?其实数据还是一直被尘封着,我们要想办法唤醒数据。以前,数据共享、开放建立在供给侧,未来,数据共享、开放要建立在需求侧,以需求驱动应该共享的数据,共享的数据能为有需求的业务服务。第四,希望各领域企业能形成有竞争有合作的大联盟,为了共同的信息强国梦而奋斗。再谈谈策略。我把政务大数据工作概括为五个词通汇、管控、挖掘、评价、回溯。据某调查机构,到 2020 年左右,全球将产生的数据达到 35 次方 EB 的等级,相当于 42 个鸟巢面积的存储量。面对这样的海量数据,首先要解决通和汇的问题。管控的流程非常繁杂,我们要进行质量评估,形成质量报告,最终形成质量规则。数据取之于众,还要用之于众,数据经过挖掘、评价之后,要回溯给用户,以便提升用户业务水平,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从而形成一个良性闭环。同时,我们把沉淀下来的经验形成知识,目前大约有 6 大领域的 3000 多个数据指标进入了知识库,形成知识体系,使数据真正成为组织过程资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积累中提升业务能力。政府是服务型政府,我们将一直秉持为服务者服务的理念,为构建可持续发展数字生态保驾护航。(根据演讲内容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