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数据+机构编制管理经验总结三篇 【篇一】 xx省xx市xx区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构建大数据管理模式,实时综合研究、分析和运用数据,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为推动全区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和保障。 一是“动态化整合数据资源,精准掌握机构编制底数。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把好机构编制数据管理关口,实现全区机构清、编制清、职数清、人员清。一是根底数据全面覆盖。将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编制性质、身份信息、职务信息以及机构名称、机构类别、编制数量、历史沿革台账等数据分门别类全部录入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改变以往“翻箱倒柜查阅资料模式,实现机构编制信息查阅
2、“随时化。二是动态调整及时精准。严格落实专人专管制度,按照“日调周校要求,每日对入编、出编、单位间调整人员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每周以设立、调整机构编制事项文件为依据,对机构编制数据进行核对校验,不断充实和更新数据库内容。三是分类设档健全台账。在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现有统计功能根底上,分门别类针对性制作机关事业单位编制数及实有人数汇总表、机关事业单位股级职数实配情况表、机关事业单位空编使用方案情况表等一系列台账档案,对空编使用、出入编业务、机构编制人员根本信息进行补充完善,切实打牢数据根底。 二是“多元化挖掘数据价值,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坚持“调、保、控结合,运用“大数据思维对数据进行统计挖掘分析
3、,为开展编制资源调配和用编方案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一是把稳“调的天平。结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用等级评价、法人公示信息抽查等工作,深入分析事业单位职责履行情况,撤销职能丧失、弱化的事业单位,合并重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的事业单位。同时将机构职能细化为具体工作事项,合理对应岗位,科学调整编制。二是做好“保的文章。按照“保障重点、合理调剂的原那么,坚持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从职能弱化、工作任务减少的部门调剂到重点领域和基层一线,并在部门内部采取“小手术、微整形方式盘活编制存量,确保“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三是拧紧“控的阀门。严格落实“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要求,结合机关事业单位职数、人员年龄等因素,预判
4、在编人员流动情况,提前做好用编方案分配,确保全区每年用编方案总数不超过当年的自然减员数,从源头上遏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目前全区实有行政、事业人员数与xx年基数相比,均下降15%以上。 三是“系统化推动数据共享,全面强化机构编制督查。充分发挥实名制信息底数清楚、数据准确、便于监控等优势,通过融合多系统、多业务、多部门数据,建立全方位、立体式联防联控机构编制监督管理机制。一是多系统联查强化动态监测。通过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系统、网站政务公开等多个渠道,对机构运转、职责变化、人员编制配备、事业单位登记等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实现对违规设立机构、变相增设机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
5、部等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动态监测和跟踪预警,有效提高监管质量。二是多业务联办强化源头管理。制定机构编制业务办理流程,将机构编制审批事项、人员进出编管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等机构编制业务进行“串联式管理,建立内部联审机制,各科室互通信息,办理其中一项业务时,联动检查其他业务标准情况,相关业务未按规定及时办理或问题未整改到位的,实时亮起“红灯,一律不予受理关联机构编制业务。三是多部门联动强化督查实效。将机构编制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巡察、专项审计等工作相结合,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动,严防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违纪违规现象发生,健全与纪检监察、巡察部门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线索反响、
6、整改反响等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增强督查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二】 今年以来,xx县坚持抓根底谋创新,加快机构编制大数据建设,有效提升机构编制支撑力、承载力和协同力。 一是夯实数据建设根底,提升机构编制“支撑力。加强线上和线下机构编制数据库建设,线上,实现新版机构编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顺利运行,克服系统测试不顺畅、业务人员操作不熟、数据校验问题多等难题,完成502个机关事业单位和20220多名人员的数据迁移,完成机构编制数据系统升级。线下,建立完善县级机构编制台账,将全县机构、编制、人员、设立依据等数据纳入台账管理,实时动态维护,保证机构编制数据准确性,方便业务人员随时调用。 二是强
7、化动态数据运用,提升机构编制“承载力。利用xx市履职考评系统,通过日志化的工作记录,量化机构编制资源与工作任务,动态分析机构编制资源,挖掘潜在能力。针对中小学存量大班额和新生扩容需求教师问题,县委编办联合县财政局、县教体局组成调研组,逐个学校调研,分析填报率、审阅率,职责分工和工作量的变化,将数据分析转化为统筹人员编制的依据,成功为县直学校挖掘潜教师80人,提高编制资源的承载能力,有效缓解县级教师缺口和财政压力。 三是多方数据推进融合,提升机构编制“协同力。推进编办业务的数据化、网络化和融合化建设,加快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网络化建设,将2143项网络化的业务范围清单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相结合,增强事
8、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直观性和针对性,实现对事业单位监管全覆盖。加快机关职能运行监管数据化建设,将3143项数据化的职责任务清单与履职考评相结合,为探索部门单位监管提供可行性方案,实现对行政机构监管全覆盖。加快融合化建设,将根底数据运用、履职考评监管、事业单位考核、事业单位监管、权责清单建设、标准“属地管理等数据有机融合,建立编办业务融合协同机制,为稳固机构改革成果、事业单位改革、基层赋权增能减负、优化体制机制等编制重点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解决方案。 【篇三】 近年来,xx市xx区编办引入大数据理念和信息化手段,探索研发机构编制大数据系统,把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要求转化为数据语言,把“管编控编的政策
9、性规定转化为系统条件设置,通过对机构编制、人员情况、绩效评价等相关信息的收集、管理、分析、运用,有效破解编制管理在数字中“算加减等问题,提升了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化水平。 破除壁垒,有效信息互联互通 “放在以前,组织、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存在着一定的隐形壁垒,工作开展往往局限于各自条线,缺乏对全局的了解,综合效能不高,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张明成说,现在大数据系统整合了单一化、碎片化、闲置化的信息,并通过精准筛查将以往看起来互不相关的数据关联起来,实现对各类机构编制和人员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做到在全区面上进行统筹使用,有效打破了部门信息的“孤岛效应,切实拓宽了机构编制效能管理的信息面。 xx区
10、机构编制大数据系统共设置22类529个数据项,涵盖了个人根本情况、职务、专业等根本信息,单位职能任务书、科室业务分解表、实绩考核档案卡等信息,覆盖了全区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累计入库6639人。同时,赋予区委组织部、人社局、财政局不同的管理权限,各部门各司其职,坚持数据动态维护、实时更新。目前区级各部门人员调配录用、干部选拔任用、人员工资核发、公车改革等均以机构编制大数据系统作为重要依据,强化了机构编制的“源头地位和实名制管理系统的根底性作用,到达了通过管编制管人员、管经费、提效能的目的。 问需数据,编制使用量体裁衣 “通过大数据,我们发现与区委现代化湖滨生态旅游新城建设突破之年密切相关
11、的旅游、城建等部门编制紧缺,人员专业机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远不能适应开展需要。借助大数据,通过筛选比对、调研了解、适岗测评,将编制调整到最急需的单位。xx区编办机构编制科科长孙衍说。目前,xx区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成立了湖泊管理效劳中心等机构,通过内部调剂,为全区重点部门、一线单位调整增加事业编制49名。 每年年初,区编办根据人员出生年月等根本信息,梳理出本年度方案退休人员数。借助大数据系统,通过分析各机关事业单位核定编制、实有人员、人员结构、绩效运行、专业类别,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结合区委中心工作,认真研究拟定调整方案,将最需要使用编制的单位凸显出来,结合单位上报的用编方案,相互印证,科学
12、制定编制使用方案。 有增有减,编制调整有的放矢 有的单位成立于方案经济时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职能逐步弱化,已不能适应开展需要。针对问题,区编办在深入调研的根底上,提出撤销单位,收回相应事业编制的建议,经区编委会研究后上报市编办审批。 “利用大数据系统广泛收集单位运行信息,运用图表、比照、趋势等分析手段加强对单位的定期绩效研判,防止了以往靠翻机构编制名册,简单凭核定编制数、实有人数等根底信息了解单位的问题,有效地将单位运行效能与机构编制有机结合。这对于动态调整单位机构编制,突出效能评价指导意义很强。xx区编办副主任袁夕康说。 以机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作为依据,结合实地调研走访的情况,通过比对分
13、析,对于职能弱化的单位,及时收回事业编制,同步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开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对于旅游、食品等相关事业单位进行强化增强,动态调整机构编制,不断优化,提高效能。 分类预警,编制监管关口前移 “依托大数据系统全面掌握机构编制、人员情况等重要信息,将机构编制管理的标准和具体情形设置为具体条件纳入数据库,只要触碰红线,实时亮起红灯,防止机构设置、编制使用蒙混过关。xx区编办机构编制督查科杨茜娅介绍说。 实行总量控制,编制使用方案超过当年度拟退休人员数时,实时亮起“红灯,防止控编减编应减未减。严格个体控制,单位调动人员时,必须首先上报用编申请,区编办对空编情况以及拟调入人员根本情况、原单位编制性质进行初审,保证有编有岗方能调入,组织人社、财政部门在用编方案下达以后才能开具行政介绍信、设置岗位、发放工资,否那么“黄灯亮起,防止个体超编进人。 机构编制大数据系统建立以来,依托数据创新实施了“管编控编机制,前移了监督关口,丰富了监督手段,拓展了监督领域。截止目前,全区财政供养人员比xx年减少20231名,重点部门、一线单位新招录人员占比到达15%,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全区行政机关运行效能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