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蜡炬成灰泪始干凭借执著的精神和特殊器材的合力,纪录片白蜡传奇为观众呈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微观世界-体长缺乏3毫米的中国特有物种白蜡虫,竟有着如此异彩纷呈、风波四起的故事。我们经历了一年锲而不舍的追踪,无数次地往返于北京与峨嵋,经历了潮热难耐的酷暑、难以想见的蚊虫、高速路上的车祸和拍摄经费的严重短缺,最终用真实的活动影像记录下了甚至全球科学界亦无记载的白蜡虫泌蜡全程,并将白蜡虫凄美、壮阔的一生奉献给公众。一、白蜡虫之小,非显微摄影不能捕捉,但当显微摄影也出现问题时,我们又该怎么办?白蜡虫成虫体长不超过3毫米,幼虫体长不超过1毫米,单个卵壳成熟后为一个花生米大小,内含成百上千个受精卵。在自然环境中,
2、如果我们仅仅用肉眼观察,能够找到它们的位置,但无法辨明它们的五官甚至肢体。对普通摄像机而言,根本无法拍摄到它们的近景,特写更是一种奢望。资深的节目编导都明白一个道理,没有近景和特写的镜头是很难讲故事的,更不要说把故事讲好,因为细节是一部影视作品的灵魂。所以,我们需要大量地依赖显微摄影。我们物色了几乎所有可用于显微摄影的摄影器材,其中也包括扈清萍导演曾经使用的显微电影摄影机,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选择了佳能5DMark全画幅照相机、五倍放大镜头和电子生物显微镜进行拍摄。5DMark全画幅照相机加五倍放大镜头可用于成虫和幼虫中、近景的拍摄,而特写和卵壳内部那么必须借助于电子生物显微镜。然而,在用电子
3、生物显微镜拍摄特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显微镜下呈现的画面总是有一个黑色的圆环笼罩着四周,只有位于中间的事物是可见的。因此,所有早期拍摄的画面始终带着显微镜的印记。就观众的视觉心理而言,在画外始终有一个显微镜存在,既然有显微镜存在,就会有旁观者存在,因此观众看到画面的感受会是:一个科研人员或其他人在实验室里正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研究白蜡虫。而这我们所不希望的。我们希望观众的感觉完全不受人为的影响,是纯粹的白蜡虫的世界,是发生在自然界的而非在实验室或其他的房间里。虽然任何影视作品都是人为的带有主观因素的,但自然质感与生硬牵强往往就在于创作人员的细心与否,我们希望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
4、求记录与再现的真实性,尽力防止粗陋的穿帮与残缺。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为显微镜加上一个特殊的转接环后,镜头下的画面豁然开朗。二、自然条件拍摄难度大,就自己学习养殖白蜡虫,大量珍贵纪实镜头首次面世,改变了人们以往对白蜡虫的看法。峨眉山区的拍摄环境十分艰苦,白蜡虫生活在半山腰的白蜡树上,每天需要扛着器材爬山1-2小时才能到达最正确的拍摄地点,春夏之际阴雨连绵、路湿地滑,拍摄地崎岖不平、难以架设机器,还有令人狂躁的潮热与蚊虫,所以,在实地拍摄的同时,我们在老乡家里和自住的宾馆房间里分别移栽了几颗白蜡树,让白蜡虫在树上生活,以备拍摄特写镜头。事实证明,这个实践是成功的。我们拍到了大量
5、白蜡虫行为的特写,尤其是白蜡虫幼虫泌蜡的全过程,是从未面世的珍贵镜头。之前采访时,不同的资料来源告诉我们白蜡虫不同的泌蜡方式,有的说白蜡虫的蜡是“吐出来的;有的说白蜡虫的蜡是从尾部“喷射蜡丝出来的;古代农学家“周密说白蜡虫遗出的粪便是白蜡。但实际镜头展现出的画面却是-白蜡虫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在分泌白蜡,头、身、尾、肢,都在分泌蜡丝,其过程缓慢而持久,既不是“吐,也不是“喷射,更不是“排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泌蜡。通过养殖,我们还拍摄到了白蜡虫雄雌交配、雌性白蜡虫排卵、卵壳内天敌的成长与掠杀、白蜡虫幼虫的孵化等镜头,其中大局部镜头都是以往从未有过的珍稀视频素材,希望能对白蜡虫的行为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6、三、海量素材进后期,技术人员无从下手怎么办?白蜡传奇拍摄历时一年,拍摄素材共计1062小时左右,其中常规镜头100多小时,显微镜头900小时,占据硬盘共计10T。这么多的素材,全部看一遍需要100多天,如果按照常规方法挑素材、粗剪、精剪,至少还需要半年的时间。为了按照纪录片频道提出的时限交片,我们采取了分工合作和归类的方法。一个人负责普通镜头的素材选取和粗剪工作,另一个负责整理特长镜头。所谓特长镜头是指那些拍摄长度在半小时、一小时甚至更长的镜头。由于动物不会在你喊“开机后为你表演,所以经常需要拍摄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镜头,当然,还有大家都比拟熟悉的云雾拍摄,一定要长时间拍,才能拍到云雾
7、的流动。当此类镜头数量不多时这算不上是个问题,但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素材的整理工作前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不仅整理了所有的特长镜头,还把所有镜头进行了挑拣分类,镜头被分为环境组、成虫雄虫组、雌虫组、幼虫组、天敌组、同类组、人组等等,大组下面是初步剪辑好的小段落,如成虫雄虫组里有出壳、爬行、交配、死亡等等。在此根底上,粗剪、精剪的速度大大提高了,因为我们能迅速找到需要的镜头,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部精剪完毕并一次审查通过。四、文稿与剪辑两大后期手段双管齐下,只为了一个目的-故事。白蜡传奇的文稿根本是按照电影、电视剧的思路走下去的,我们大家知道,电影、电视剧绝大局部讲的都是故事
8、,所以笔者在写作解说词时有意地进行了借鉴。在片中,一段气势宏伟的引言过后,故事的开篇是这样的:“一鸣的第二生开始于九月下旬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這很像是一部电影、电视剧的开篇画外音,如“我奶奶19岁时,不得不嫁在十八里坡开烧酒作坊的五十多岁的李大头摘自电影红高粱。这样一句话,有人物-“一鸣/“奶奶,有冲突-“第二生/“不得不嫁给五十多岁的李大头,下面,观众就要等着看“怎么了。于是,后来一鸣去找女朋友、女朋友找不到一鸣很焦急、一场雷雨让一鸣奄奄一息、一鸣终于找到了一个女朋友却无法交配成功、一鸣最后还是成功了但成功带来的却是死亡。这样一条故事线下来,有不少曲折,产生了一定的戏剧性,虽然只发生在一只虫
9、子身上,也至少还比拟好看了。令我们非常棘手的一个现实是雌性白蜡虫就像一个疤瘌一样定在树上,既没有动作,也没有任何表情,所以只能在雄性白蜡虫身上做文章,相信其它的大局部动物会更加容易表现。此类节目的剪辑手法与新闻节目、专题节目、政论节目等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多时候要靠剪辑出故事,即使没有解说观众也能看得懂,白蜡传奇全片长52分钟,解说词6800余字,虽如是,笔者仍觉得解说词过多,如果国内纪录片行业的审查者们不是那么热衷于解说词的话,相信该片的解说词一定会更少。以上内容,既是对创作白蜡传奇以及动物类、微观类纪录片的一些个人体会的总结,也是对我国纪录片行业现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或有偏颇,但饱含诚意,望大家正面理解。作者简介:房锋1978-,男 ,民族:回族,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学历:本科,职称:记者,毕业院校:中央播送电视大学,主要研究方向: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