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放弃的艺术一书有感 放弃并没有多么难,也毋须什么技巧,把它提高到艺术的高度,只是写作或者说作者的需要。对于写作与写作者来说,确立“放弃作为(阐述)主题本身,或许更需要技巧(或艺术)。 放弃并不值得宣扬,生活中放弃无处不在。人,生而无知,每个初生儿都像一张白纸,伴随其成长过程中各阶段的学习与教育,就意味着对自己白纸状态的放弃;小时候的豪言壮语与设置的目标,长大后才发现有多么地幼稚与不切实现;高考填报志愿,按规定填报多个志愿,选择的同时说明了你的放弃态度;人一生中恋爱对象肯定不至一个,暗恋目标可能更多,很少有听说一次恋爱失败而终生不婚的;在证券市场,选择与放弃,几乎具有同等意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2、,即便是这种貌似积极的放弃,都被我们有意无意地“放弃了,可见所谓放弃的“技术含量。 放弃无需学习,它是某种无师自通的东西,只是由于其某些消极与不为人认同的特性,而被我们有意无意地隐匿或忽略了。或许,从这个角度,更能理解或解读放弃的艺术价值与意义所在。 显然,作者的意图并非在宣扬或崇尚放弃层面上。在我们身处视放弃为最后的无奈之举并竭力主张坚持不懈的文化中,这本书倡导的是人们改掉爱钻牛角尖、被动地“从一而终的习惯性行为,有策略地舍弃无法实现的目标,确立新的目标,从而做出新的改变。 书作者之一艾伦,在30岁时放弃唾手可得的文学博士学位,转而攻读自己更感兴趣的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学位,从而成为一个能让“
3、自己内心产生冲动的纽约大学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心理治疗师。另一位作者佩格也是在30岁结婚生子之后作出改变,放弃文学博士学位,最终成就自己成为一个畅销书作家的定位。由此可见,对于一个有目标、有策略、有行动力的人来说,放弃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对于他们来说,放弃是换一种活法,是一种新的开始。前提是这种活法与开始是切合自己内心,在一条完全源于自己心灵的道路上前行,是人生的一个主动变轨与转身。 这就牵涉到目标问题,即放弃的目的是什么。是积极回避一个自己确信无法实现或无意实现的目标,还是消极退缩、无所适从地龟缩在一个犄角旯旮里等待命运的垂青或摆弄。前者是一种策略和能力,与其说是放弃,其实是一种进取
4、精神,放弃与取舍的同时,促进了学习与成长,提升了构建新目标的能力。后者那么是一种畏难与颓唐情绪,让人习惯于退缩,甚至于疑心自己还有没有行事能力。作者告诉我们,“缺乏放弃的能力,会让我们陷入令人沮丧的死循环而不能自拔;“最成功和最幸福的人知道何时应该坚持,何时应该放弃;“当目标无法实现时,放弃是一种健康、睿智和有效行为 行笔至此,或许我们已经明白,这已经是个有关人生规划、取舍问题了。如果说,放弃某些东西并没有多难,而人生的舍、断、离,确实不比取与得容易多少。譬如说,人的目标分内外两种,内在的目标是受源自内心的动机所激发的,而外在的目标是外部强加的或受外部影响、认可的。显然,内在目标的实现比外部目
5、标实现能产生更大的幸福感与满足感。但是,倘假设两种目标相冲突必须取其一而舍弃另一时,通常人们会选择内在目标,而实际上,很多情况下人们的选择恰恰相反。这便是放弃的艺术一书的意义所在。且看书中一些主要章节:明知目标不可企及为什么还要坚持、真放弃与假放弃、目标脱离与积极思维、关于目标的快思慢想、如何规划你的人生目标、重置你人生的指南针等等,其实已明确告诉我们,这是一本有关人生规划、目标设置、坚持与放弃的“指南型书,其艺术性不在于放弃,而是为了达成新的坚持的放弃,一种有目的方向、积极进取的放弃。 放弃是人生的一种转身,也是一种智慧。尽管地球是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南辕北辙最终还能回到出发点。但是,假设你的人生足够长,可以绕地球几圈,那么好吧,你毋须转身,只管咬定青山、一路走下去好了。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