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中国文学史有感“一个人的热爱会写在脸上,充盈在言语中,满溢在ta说话的语气里,我想这句话用来形容欧丽娟老师再适宜不过。最近这段时间不管忙或不忙,自己每天多少都会花点时间听听国立台湾大欧丽娟老师讲的中国文学史。不同于网上的各类快餐课程,这个课程很长,一部视频动辄2小时以上。女老师很可爱,却又很博学,很有激情,旁征博引,总是一副想要告诉你多一点那些神奇的古人、文学那些史话甚至各类轶趣的样子。半路出家干文字的我,此前从来没正儿八经了解过文学的历史和开展,跟着这位女老师,才了解了到底何谓诗经何谓楚辞,才知道原来诗经楚辞竟然有南北之分;才听闻了屈原的神秘“巫史身份猜测,才知道为何一直听说楚辞的文风、内
2、容奇幻诡怪从高中毕业后,我便没再真正接触过文学,没有引路人,如果这么说的话,这位隔着台湾海峡的女老师,或许算是我的引路人了,为我翻开了一个新奇的真正属于文学的世界。原来我对汉赋的那种总觉得熟识的感觉并不是没有道理,用以“润色鸿业的汉大赋,所做的真如今天的职业文案一般,是为锦上添花而作,所以才会铺彩诗文,极尽奢华。原来倒词、换词以提高文字高级感的做法,在汉赋的后期就已经被当时的文人所用,而不是今人所创;原来从四言至五言、至七言,竟然从先秦跨越到了南朝,原来一字之差,所带来的表述,竟然有那么大的差距这一切对我而言都那么新奇。上学时我很喜欢古文,我背了一些诗,还记得一些古代的文学家,可是我并不知道古
3、代的文学家中,还有那个创造了地动仪的张衡;不知道李白的各种“歌“行诗竟然跟楚歌、跟汉乐府诗、跟那个生前不被重视的鲍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惊奇于创造了中国文学史巅峰的唐宋诗词家们,同样也是踩着前人的肩膀,以几百上千年开展出来的意象、写法,成就了唐诗宋词的辉煌。欧丽娟老师在课上的一次信手拈来,却无意中带着我做了一次文学分析,我才知道如何将一句看似是个整体的话,从现象与结果、评论分开去看待,才因此看懂了很多原来只觉得是囫囵一团的表述。秦罗敷与李夫人,让我知道了有“美的效果写法;歌的散失,诗的传承,让我知道了“时间的艺术和“空间的艺术之说听了这么长时间的课,能记住的人名、文学评论作品其实并不多,可是那些思维、那些开展脉络,如翻开了一个新世界般,让我窥见了文学高贵的美,也因此才能够读懂今天的文字世界。在很多同行看来,这些似乎对我的工作并没有帮助,还不如去看看各类同行业公众号,可是对我自己,这些莫名让我觉得安心。原来看什么写什么,不知道别人为什么那么写,也不知道自己落笔到底落在了哪,就像小孩子摹画,或许形似,却没有灵魂。又像在黑夜中行路,你看不见来路和去向。可是这些看似无用的历史,却像一条细细的线,拽在手中,在黑暗中串起了过去和现在,让人的内心,终于有了些许的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