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12KB ,
资源ID:1135467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1354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甲午战后日语翻译人才培养机制探寻.doc)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甲午战后日语翻译人才培养机制探寻.doc

1、甲午战后日语翻译人才培养机制探寻甲午战后日语翻译人才培养机制探寻 摘要:在中日甲午海战后,清政府为维系统治被迫进行改革。当时的统治阶层认为取法日本更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因此开启了向日本学习的改革进程,这就需要大量日语翻译的参与。清政府采取了聘请日本的教习以及选派留学生赴日学习的两种办法培养日语翻译人才,并建立了相關的培养和激励制度。本文将探寻甲午战后日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机制。关键词:甲午;日语;翻译;培养机制【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9-0268-01 历史上的甲午战争是影响了我国近代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不仅瓦解了中华文化圈内的宗藩体制,改变

2、了亚洲地区的整体格局,也在客观上使得中国被动的走上了现代化改革之路。在改革的过程中,清政府认为向日本学习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通过派遣留学生赴日学习和聘请日本教习来华授课这两种形式培养日语的翻译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的改革对日语翻译的需要,并就此开启了我国近代培养日语翻译人才的机制建设。1.关于甲午战争前的外交机构与翻译论述 在甲午战争前,中国与外国间从未建立过平等的外交关系,而是将外国一律作为藩属看待,因此也就没有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外交机构,只是设置附属机构和兼职的官员处理涉外的一些事务。清朝处理外事问题的主要机构是理藩院。理藩院初设于礼部管辖下,后独立出来,并划分了职掌范围。理藩院主

3、要负责北方和西方国家,礼部主要负责南方和东方国家。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形势所迫,设立了总理衙门对外交和通商事物进行管理。随着形势的发展,总理衙门的职权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涵盖了所有涉外的经济、军事以及教育等一些相关事务。外交机构的所有活动几乎都需要翻译的参与,因此在建立总理衙门后,培养翻译人员成为迫切的需要。为了解决翻译人员的紧缺,清政府开办了同文馆,并先后设立了英文、德文、俄文和法文馆,并在甲午战争后增设东文馆。在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懂外语的人非常少,能称得上精通的更是十分紧缺,因此在处理涉外问题时,清政府只能使用外方人员担任翻译,这不仅造成了翻译中出现了很多错误,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

4、的权益。因此我国翻译人员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不足已经成为了严重的问题,培养高素质的翻译人才成为了迫切的需要。2.甲午战争日语翻译情况概述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日语并不是清政府在外交事务中关注的重点,因此在培养日语的翻译人才方面尤为滞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2.1 清政府长期忽视日语的翻译问题。我国长期以来的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认为日本只是向中国学习的区区海岛小国,对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取得巨大进步以及国力的增长情况一无所知,因此在设立同文馆后并未重视对日语人才的培养。清政府在甲午战争爆发前与日本的交流依赖的翻译主要是民间的通事。而通事的社会地位十分地下,不受上流社会知识分子的重视。即使是

5、相对开明的维新派人士,也对通事十分蔑视。2.2 我国当时普遍存在对日语的认识误区。中日两国都处于汉字的文化圈内,而且日本在历史上曾长期使用汉字进行书写,与我国交涉时也通过汉字书写来进行交流,所以很多的中国人对于日文都存在认识的误区,以为日文不需要翻译。3.甲午战争后日语翻译人才的培养 3.1 转译日文书籍成为开始培养翻译人才的契机。甲午战争失败后,迫切的民族危机使更多的有志之士认识到学习先进文化和制度的重要性,开始了大规模的翻译西方书籍。在翻译过程中发现,由日文译本转译中文更加便捷,因此扩大了对日语翻译人才的需求,成为了培养日语翻译人才形成机制的契机。3.2 派遣留学生赴日学习日语。甲午海战后

6、,清政府感到了改革的迫切性,开始大规模向日本派遣留学生而正是这些留学生在学成归国后成为了了我国主要的日语翻译人员。3.2.1 我国在甲午海战后,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思想意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3.2.2 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对培养日语的翻译人才工作给予扶持,并且逐步建立了相关的人才培养制度。清政府颁布了鼓励赴日留学的奖励政策,为留学人员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从而激发了一批有志青年走出国门,学习日语以及其他的先进文化。3.3 聘请日本教习来华教习日语。在培养日语的翻译人才方面,清政府还采取了聘请日本教习来华授课的方式。在甲午海战结束后,中国的驻日公使即在日本的外务省的协助下

7、正式聘请日本教习到广东的东文馆进行授课,从而开启了近代中国聘请日本教习培养日语的翻译人才的机制。这些聘请来的日本教习在我国各地区任教,所教授的范围也并未局限于日语本身,而是广泛涉及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这种方式不仅加快了培养我国本土翻译人才的速度,也保证了所培养的翻译人才具有较高的素质。4.结语 甲午海战后,清政府在丧权辱国之余终于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统治阶层在经过分析比较后,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与我国的国情更加贴近,学习日本推进改革将更为高效,出于这种务实的理性考虑,清政府开启了取法日本的改革进程。但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翻译的培养工作,造成日语翻译的严重紧缺。为满足改革需要,清政府通过聘请日本的教习来华授课以及派遣留学生赴日学生的办法培养了一批日语的翻译人才,同时也进行了翻译人才的培养制度建设,为培养日语的翻译人才提供了制度保证和激励。甲午海战后,近代中国开启了培养专业日语翻译的进程,日语翻译的培养逐步得到了完善,促使培养机制形成了基本雏形。参考文献 1王强,王洪磊.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5,(4):14-16.2汪帅东,李腾龙.甲午战后日语翻译人才培养机制探寻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4,2(2):21-26.3王宝平.近代中国日语翻译之滥觞东文学堂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2):79-90.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