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焦易地扶贫搬迁书写深度贫困县率先高质量脱贫答卷聚焦易地扶贫搬迁 书写深度贫困县率先高质量脱贫答卷 网络 经验 脱贫攻坚 作为集革命老区、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老工业地区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县,我区紧紧围绕“住房平安有保障 这一主要矛盾,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头号工程, 聚焦“如何搬、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融入等重点问题,敢闯敢试、苦干实干,既兑现了如期完成搬迁的“军令状,又向交出了脱贫攻坚的“满意账。一、聚焦“稳得住贴心效劳,着力解决“搬迁进城适应 难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用心用情、设身处地为搬 迁群众着想,统筹搬迁前、搬迁中、搬迁后各个环节,真心工 作、真情效劳,帮
2、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城市生活。把支部建在楼栋上,实现基层组织全覆盖。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易地扶贫搬迁首要位置,以党的建设带动搬迁社区建设。成立移民新区党工委和移民新区管委会,托管新成立的移民搬迁居民社区,在原有村级行政体系不变的根底上,设置片区管 理员、楼层长、楼栋长,理顺“移民新区党工委社区党委 楼栋党支部楼层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建设,把党员组织起 来、群众发动起来、思想发动起来、人心凝聚起来。按照“便 于党员活动、便于发挥作用、便于加强管理的原那么,移民新 区党工委下设 2 个社区党委和 1 个社区党总支、27 个楼栋党支 部、119 个党小组,管理党员 606 名,联系群众 6660 户,并制
3、定了移民新区党工委党员联系群众五项制度,实现了党员 联系群众全覆盖。建立“党建引领、新区吹哨、部门报到联 席制度坚持党建脱贫“双推进,围绕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 中心重点任务,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组织化程度,突出区委高位 统筹,强化党建引领,切实加强对移民新区安置点群众管理服 务工作的统筹协调,推进融入城市基层有效治理,确保易地扶 贫搬迁“控制性工程取得高质量成效,保证实现“搬得出、 稳得住、能致富、可融入工作目标。把效劳送到家门口,实现效劳保障全覆盖。按照一站式效劳的标准要求,组建安置点为民效劳中心,为搬迁群众就业、社保、就医、教育等提高全方位效劳。抓好搬迁对象迁出地到迁入地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的
4、转移衔接工作,整合各方资源, 从高从优落实政策,织牢低保、医保、养老保障网。配套建设卫生效劳站,共有医护人员 196 人,病床 107 张,设有中药房、西药房、输液室、检验室、疫苗接种室等,满足群众公共卫生效劳根本需求。统筹划片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学生就近就学,共 安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2250 人小学 1568 人,中学 682 人, 并争取资金开办学生食堂,协调公交公司免费开通安置点到就读学校公交车,进一步减轻搬迁家庭经济负担。把常识教到心坎里,实现宣传教育全覆盖。统一制作“一 卡两册,于搬迁前发放给搬迁群众,由包保干部负责“手把 手教育培训。一卡,即“便民连心效劳卡,内容包括:乡 镇街道负责
5、人、村委会负责人、报警、信访维权、医 疗效劳、物业管理、就业就学咨询等信息。两册,即“便民手 册和“文明手册。“便民手册内容包括城市地图、小区 图纸、学校、医院、公园、文化活动场所、宗教活动场所、公 交车站、周边加油站、农贸市场、超市生活配套等情况简介。“文明手册内容包括交通秩序、治安管理、信访维权、文化 活动、交通出行、生活习惯、小区生活本卷须知环境卫生、 物业管理、电梯乘坐、家畜禁养等。二、聚焦“能脱贫带动增收,着力解决“搬迁群众致富 难问题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为群 众建好“房子,更要帮助群众过好“日子。我区坚持安居 与乐业并重,“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统筹推进
6、扶贫搬 迁、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确保了群众搬得出、有事做、能脱 贫。就业“春风送岗,确保搬迁群众有工资性收入。实施 “11511精准就业扶贫行动,落实区、乡镇街道、村三级 包保措施,对涉及有易地搬迁任务的 7 个乡镇成立镇级就业工 作站,涉及搬迁的 68 个村成立就业小分队,精准找岗、引岗、送岗、稳岗到户到人。建立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效劳站, 采取“效劳窗口劳务公司+企业合作社易地搬迁农民工 的模式,由劳务中介企业统一对易地搬迁人员统一管理和组织安排就业。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在每个安置点至少建设 1 个就业扶贫车间,通过组织开展网络创业、刺绣等培训班,引导搬迁劳动力学习电商、淘宝等知识,为居
7、家创业奠定根底。增强搬迁安置点内循环,安置点及周边共开发 760 多个公益性岗位, 优先安置不具备外出就业条件的搬迁劳动力,消除“零就业 家庭。产业“藤上结瓜,确保搬迁群众有经营性收入。实施“5+3 增收方案5 项到户增收措施:一亩土地流转托管、一名家庭人员务工、一份合作股份、一项自主开展的种养殖业、一项增收工程;3 项产业开展保障:金融效劳保障、销售效劳保障、技术效劳保障,与龙头企业建立长期利益联结分成机制,保证搬迁群众每年可获得利益分成。采取自主流转和兜底流转的方式,对具备流转条件的土地进行流转,支持种养殖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和种养殖大户实施土地流转,每亩流转土地平均增收 500 元。
8、截至目前,共引进康美药业昆明种植资 源等 25 家企业,实施土地流转 17543 亩,完成退耕还 林 34383 亩。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奇济康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对搬迁后闲置的土地,以乡镇或村为单位成 立合作社开展花椒种植,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资产“收益开花,确保搬迁群众有财产性收入。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将搬迁资金、产业扶贫资金、部门整合资金用于光伏发电、建设标准化厂房、修建或购置商业门面等工程, 鼓励组建合作社或平台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安置点商铺、车间、 仓库、集贸市场、停车场等营利性物业,让搬迁群众享有一份稳定的资产收益。目前,全区共申报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 119 个,其中
9、:村级电站 5 座、联村电站 11 座,装机总容量 36.54MW, 概算总投资 2.14 亿元,共关联 7299 户 26993 人增收。三、聚焦“可融入探索创新,着力解决“搬迁社区治理 难问题 坚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聚焦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社区群众思想观转变难、内生动力激发难等问题,投入精干力量, 采取有效措施,启动实施了以“讲感恩、讲诚信、讲法治和“比开展、比和谐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新民风建设,着力培养和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增强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坚持卡内和卡外全覆盖。“新时代新民风建设覆盖全体 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一般农户,消除了“卡内和“卡外群众 的政策“悬崖效应。积分评定、“五星
10、家庭和“法治文明 小区创立按照“日抽查了解区情民意、“月碰头分析汇 总情况、“季分析做出先期预判、“年定级进行表彰奖励 的思路进行,确保情况掌握充分、前后衔接有序,进一步激发 搬迁群众对小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快速融入城市社区生活, 形成“对党感恩、人人诚信、户户争星、邻里和谐民主法治 的良好气氛。坚持共治和自治齐推进。健全完善了工青妇等群团组织, 指导成立了业主委员会、文体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实现 了党的领导、政府管理和社会调节、基层自治良性互动,根据 社会治安管理工作需要,优先从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中招聘了 28 名协警、200 名保安,统筹安排协助做好片区社会治安管理,积极构建
11、管理有序、效劳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 美、文明祥和的新社区。通过开展“三讲三评、文化表演、 学习培训、风采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感恩、诚信、法 治、开展、和谐的新民风“随风潜入夜,到达思想扶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推动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激发搬迁群 众脱贫内生动力。坚持奖励和惩罚相结合。建立鼓励奖惩机制,以“五星家庭“法治文明小区创立为载体,把握申报、评定、兑换三个环节,通过开展积分制管理星级化评定工作,建立“五星超市平台,实行积分兑换商品制,调动搬迁群众参与积极性。截至目前,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 10000 余份,设置“五星家庭 门牌 7000 余个。移民搬迁小区 6 个“五星超市已全部正式营 运,“五星家庭积分评定及积分按月上卡,并进行物资兑换。其中,对“五星级家庭,除享受四星级家庭待遇外,在社区干部选举、社区人员招聘、公益岗位安排、“两代表一委员 选举、评先评优、参军入伍等方面给予照顾优先;对两星及以下的家庭,取消所有奖励优待扶持政策,暂缓搬迁小区不动产登记效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