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开展创新金融保障探讨 一、金融保障经济开展创新的机制 (一)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1993年,意大利博科尼大学pagano发表于欧洲经济评论的论文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对内生经济增长模型ak模型重新解释,分析了金融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根据pagano的分析,金融开展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是,通过影响资本的边际产出率、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进而影响经济增长。1在pagano模型的根底上,我国一些学者进一步研究了金融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例如,张宗新认为,融资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主要表达在双轮驱动效应方面:一是表达在实现资本有效发动,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资本支持。二是表达在资本优化配置,
2、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李国旺等认为,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机制有流动性支持、风险分散、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和企业的控制与监督。3 (二)金融促进低碳经济开展的机制 开展低碳经济,是推进经济开展创新、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方向。而金融创新是促进低碳经济开展的重要途径。41.实现资金向低碳经济配置。在低碳经济开展初期,一些产业成熟度不高,经营本钱较高,盈利能力不强。同时,资本的逐利特征,导致资金很难流向低碳产业。这就需要通过低碳金融创新,明确产权,降低交易本钱,引导资金流向低碳产业,实现资本向低碳经济配置。 2.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在现代经济中,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
3、力。许多情况下,资本积累往往是新技术应用的决定性因素。通过金融创新,第一,促使金融资本能够迅速地集聚并集中投入到低碳技术开发中。第二,把已经创造的低碳技术应用到低碳经济开展中。低碳技术创新能否转化为低碳经济开展的动力,取决于可吸收低碳技术创新的金融资本投入量。如果没有金融支持,低碳技术创新不可能获得持续的资金。 3.分散低碳经济开展中的风险。开展低碳经济,就企业而言,由于低碳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开展模式的探索性,存在一定的风险,加之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有限,致使局部企业不愿意涉足低碳产业,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开展。而通过金融创新和金融系统功能的发挥,不管是银行信贷还是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风险投资,都
4、可以发挥金融分散风险的功能。 二、金融保障经济开展创新面临的问题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232023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第28位,金融市场开展水平排名第56位,金融效劳满足商业需求排名第64位,金融压抑现象较为严重。5 (一)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 1.金融资源在三次产业的配置差异较大。金融资源重点向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中的重化工业配置,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配置缺乏。这是导致我国第一产业根底薄弱,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重要原因。 2.金融资源重点向大企业配置,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配置缺乏。6近年来,虽然国家鼓励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开展,专门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
5、微企业开展的实施意见,7但仍然存在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从贷款余额看,2023年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39万亿元,虽然同比增长13.9%,增速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2.7个和5.3个百分点,但也只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1.2%。8而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9小微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中最具开展活力的群体,但金融支持的缺位,严重桎梏着小微企业的健康开展。20233.金融对消费需求的支持缺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呈现波动中逐步下滑趋势,1978年为62.1%,1981年到达66.7%。而到1995年,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6、最终消费率降到59.1%。此后,19962022年,呈现上升,2022年为63.7%。2022年以来,其下滑趋势更加强烈和明显,202223年,最终消费率仅有49.1%。2023年开始有所上升,为50.2%;2023年为51.4%。11即是说,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最终消费率下降了约12个百分点。 4.金融资源重点流向东部兴旺地区,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缺乏。这是造成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开展差距大的重要原因。我国有学者划分了我国金融开展的三个阶段及包含的地区。第一个阶段是金融自由化阶段,包含的区域范围有北京、上海、广东。第二个阶段是金融约束阶段,包含的区域范围有浙江、江苏、山东、福建、海南、天津、
7、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甘肃、新疆。第三阶段是金融抑制阶段,包含的区域范围有云南、贵州、广西、青海、宁夏、XX省、西藏。12 (二)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存在深层次问题 1.科技金融方面。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的有机融合,是推进科技创新和进步的重要途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启动科技金融工作以来,特别是2023年2023月,科技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假设干指导意见以来,科技和金融的结合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以下深层次问题:第一,新兴产业金融资源配置缺乏,存在两大矛盾
8、:一是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与新兴产业资金短缺的矛盾。效益相对低下的传统产业占用大量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受资金限制形不成规模效益。二是科技投入高风险与收益周期长的矛盾。金融业担忧新兴产业科技贷款投入时间长,贷款风险大,从而对科技开发信贷信心缺乏、支持动力缺乏。13第二,传统银行信贷模式难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效劳。科技型企业由于缺乏抵押物或质押物、技术风险大、成长性难以把握、放贷本钱高、收益相对较低,因此难以成为银行的重点关注对象。14第三,科技担保体系尚处于初创阶段,担保公司数量少、规模小,未发挥应有作用。第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开展缓慢,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的潜力远未发挥。由于中小板
9、、创业板市场实际进入门槛仍然较高、发行审核效率偏低,创业板市场对自主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缺乏。债券市场仍不兴旺,虽然近些年市场规模有较大扩展,但市场上针对中小企业的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债券仍处于起步阶段。15第五,我国创业投资开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规模有限、专业投资能力不强。创业投资2023年来缺乏1500亿元,且大多投资于成熟期的、传统产业领域内的企业,仅有约三分之一的资金支持了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16第六,科技保险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国家层面针对科技保险的资金支持还没做任何安排,对地方的引导和鼓励缺乏有效手段。二是科技企业保险意识亟待提高。三是局部政策落实不到位,如实施细那
10、么不够明确、相关税收政策没有落实等。四是相关合作机制不完善,科技保险涉及的部门间缺乏顺畅的沟通和协作机制。272.绿色金融方面。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根本政策,在金融决策和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绿色金融是开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的开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以下深层次问题:18第一,金融机构的盈利性与社会责任之间存在矛盾。作为市场主体的金融机构,追逐利润是其根本目标。这种对利润追逐的内生动力,推动了金融机构的活力和进步。从商业银行的实践看,承担社会责任,支持环境保护会影响其盈利性,甚至认为盈利性与社会责
11、任、环境保护之间是矛盾的。追逐利润的内生性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外生性之间存在矛盾,致使金融机构在二者之间作选择时,在不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的本钱有限的情况下,必然会选择追逐利润。第二,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甄别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能力有限。由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处于开展完善时期,企业公布的环境信息有限,环保部门掌握的企业环境信息也有限。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借款企业可能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了获得贷款,借款企业可能想尽方法掩盖环境问题,结果,商业银行最终提供贷款的企业可能是存在潜在环境风险的企业。也可能由于利益的驱使,借款企业没有按照借款合同约定使用贷款,要么没有实施必要的环保措施,要么改变
12、资金使用范围,投向高盈利性同时具有污染的工程。第三,绿色金融政策与赤道原那么相比差距较大。我国金融机构实施的绿色金融政策中,绿色信贷政策更多是“一票否决制,绿色保险政策采取的是自愿保险,绿色证券政策采取的是上市公司环境标准审核制度。这些措施更多表达为行政手段。从实施效果看,绿色信贷政策效果比较明显,绿色证券政策次之,绿色保险政策最差。这说明,我国的绿色金融政策停留在行政手段的层面,没有站在潜在污染企业是经济人的角度制定经济性的措施,导致政策效果有限。 (三)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结构不合理 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比例明显失衡。根据融资规模、总资产及相关指标来看,银行业在我国社会融资格局中占
13、的比例明显过高,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券市场不兴旺。目前,我国债券存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50%,远低于美国的150%和日本的250%,也低于开展中国家20230%的平均水平。这种过分依赖间接融资的社会融资结构,导致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弱化,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还使得企业财务杠杆率过高,金融风险过多集中于银行体系,增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2.市场体系不完善。与实体经济联系密切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开展滞后,不能高效地为企业融通资金,在优化资源配置和鼓励创新等方面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股票市场在一些时期脱离企业根本面和经济根本面暴涨暴跌,无法表达经济“晴雨表的功能
14、。19 三、金融保障经济开展创新的路径 (一)金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路径 1.优化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开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带动,第一产业根底薄弱,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为此,要优化信贷结构,充分发挥金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第一,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促进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展。第二,加强对效劳业的金融支持,加快开展生产性效劳业,大力开展生活性效劳业,推动效劳业特别是现代效劳业开展壮大。第三,加强信贷监管,调整优化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通过提高信贷准入条件、提
15、高信贷利率等措施,抑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重化工业开展。第三,加强金融对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支持。通过降低信贷准入门槛、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不断夯实农业开展根底。 2.大力开展“小微金融,促进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开展。要全面落实前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开展的实施意见,全力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效劳工作,全力支持小微企业良性开展。同时,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解决小微企业金融供给缺乏的问题。203.大力开展消费金融,支持需求结构调整。拓展消费信贷范围,促进居民储蓄向居民消费的转化;增强金融对居民就业和再就业的拉动作用;引导资金流向,促
16、进投资向科、教、文、卫等事业领域的流入。214.大力开展普惠金融,促进区域协调开展。充分发挥金融在国家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区域开展总体战略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开展等重点战略中的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中西部地区配置。我国学者针对前述我国金融开展的三个阶段及包含的地区,提出了开展分层金融的建议:对处于第一个阶段即金融自由化阶段的地区,给予金融开展的自由权利,适当结合自我特点,向国家化进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国内金融基地,或者是国际金融标杆;对处于第二个阶段即金融约束阶段的地区,各个金融机构应该形成互补的格局,结合自我条件和金融实力,躲避恶性竞争,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整体合作绩效;对处于第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