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49KB ,
资源ID:113974      下载积分:13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139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C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为本站会员(la****1)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

1、C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那昱华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CCU 内蒙古牙克石 022150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监护室(CCU)院内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CCU 740例患者出现院内感染情况。结果:740例病人中出现院内感染人数3例,占0.41%;CCU为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其收治的病人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引起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经气道插管侵入,呼吸道吸入;通过留置各种引流管侵入;医护人员操作时无菌观念不强;病室环境、医疗仪器物品消毒不严格;抗生素应用不合

2、理等。结论:加强CCU医院感染管理、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培训,改善医疗环境、减少医源性危险因素,保护易感人群,增强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CCU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关键词:CCU院内感染 护理措施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中和住院时,出院后48h内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住院前已开始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1-2 。主要是由于病人在医院环境及接触人、物、空气等存在的微生物所引起3。 CCU是心血管危重症病人集中的科室,而且部分患者留有尿管、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介入治疗等有创性操作,因此比较容易出现院内感染,对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入住我院CCU 740例病人院内

3、感染情况开展回顾分析,以便为CCU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治疗的CCU患者740人,男378人,女362人。年龄为 2 96 岁,60 岁及以上患者共计有 483 人。1.2方法:对 740 例患者开始回顾性分析,包含临床资料、疾病诊断、各类检验及检查的结论、侵入性检查及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情况。依据相应法律规章制定调查表,再将查到的病例情况和各类资料、结论详细认真填写在登记表中。之后将调查后收集到的资料、结论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核实是否符合医院感染的诊断,最后获得调查结论。诊断标准是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的规定执行4 。2 结果:2.1 感染率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共监测住院患者740人,出院患者147人,出现医院感染3人,感染例次数3人;住院总数2449日,呼吸机应用总数242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总数7日、导尿管使应用总数590日。导尿管使用总数与CCU住院总数相差150日。 2.2 危险因素分析 经统计表明,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如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居多、原有慢性基础疾病;经气道插管侵入,呼吸道吸入;通过留置各种引流管侵入;医护人员操作时无菌观念不强;病室环境、医疗仪器物品消毒不严格;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等。3 控制措施: 3.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CCU医院感染管理 完善的管

5、理制度是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实施的前提,所以,医疗机构必需建立趋于系统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消毒隔离制度及院内感染控制制度。同时,CCU建立院内感染控制小组,制定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CCU设立专职院内感染的监督员,负责对CCU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监督和管理,明确职责,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因素并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使之“防患于未然”。3.2加强CCU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对在CCU内工作的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指定院内感染监测员,进行监督,预防工作必须放在首要位置5。针对CCU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必要防范

6、措施,可以充分利用晨会、科务会等时机对科室内的工作人员开展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各项无菌技术操作等知识培训与考核。3.3改善医疗环境 CCU需保持安静,光线充足,病床与病床之间要用屏障隔开。医疗器械和设备应定期使用消毒液擦拭。采用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对CCU空气进行持续消毒,使空气洁净,避免交叉感染。对治疗操作台面、病区内空气按期进行采样。做好终末消毒,严格限制各类人员进入CCU,进入CCU须更换专用防护用品。及时按要求处理CCU内的各类污。监护区域内的垃圾桶必须加盖,提高倾倒次数6。患者离开CCU后要进行终末消毒。3.4 减少医源性危险因素 重视医护人员手卫生、配备齐全的洗手、

7、手消毒设施,严格按照洗手指征及6步洗手法进行洗手。严格实施无菌技术操作,掌握规范的吸痰技术,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口腔细菌的定植。严格把握各类管路插入的适应症,加强对各类管道和医疗器械的消毒。做好患者呼吸道、泌尿道管理。3.5 保护易感人群 由于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自身免疫力都比较低下,所以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要加强对每位患者进行科学的管理,有效地保护易感人群7。每床位配备独立使用的听诊器、监护仪,不得与其他床位的设备仪器交叉使用,从而避免交叉感染。每周对CCU内的各种仪器进行1次彻底消毒,以减少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3.6提高机体抵抗力 对身体虚弱,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必须加强营养支持疗法,

8、必要时给予胃肠外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3.7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着重强调要增加用药前标本的送检率,依据菌培养和药敏检验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8。防止因过度应用抗菌类药物而发生风险。4 结论CCU医院感染以呼吸道为主。为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医务工作者应做好CCU医院感染管理,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改善医疗环境,减少医源性危险因素,保护易感人群,增强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参考文献:1 Sobol VN,Lukicheva TA,Karniz AF.Influence of hospital factors on the sprea

9、d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J.Gig Sanit,2010(5):60-63.2 Rosenthal VD,Rodrguez-Caldern ME,Rodrguez-Ferrer M.Fin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Consortium (INICC),Part II:Impact of a multidimensional strategy to reduce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

10、its in 10 developing countries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12,33(7):704-710. 3张为华,袁喆,黄文祥,等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与对策重庆医学,2011.40(36):3657-36594梁晓曼,童德军,李金凤,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849-850. 5王婷重症监护室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 24):47-49.6廖微 重症监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3):117 戚小敏,赵 桂 荣,王 悦,等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77.8 涂丽琴,刘玉兰,彭先芬,等ICU 院内感染调查及护理对策.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4):337-338.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