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群众日报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违反“八项规定典型问题占比排行 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1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加强和改良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畅通群
2、众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监督作用,强化舆论监督。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效劳公开、结果公开。 纪委书记提名和考察以上级为主 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各级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完善纪律检查制度和工作
3、程序,进一步明确纪检监察机关职责定位,提升纪检监察工作效能。严格工作程序,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制定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派驻机构对派出机关负责,履行监督职责。与时俱进地修订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改良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 -3败的深层次问题和制约铲除腐败的瓶颈性问题,增强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前瞻性、预防性。要强化制度落实的刚性措施,建立执行制度的责任
4、追究机制。要发挥国家预防腐败机构的职能作用,切实抓好预防腐败的组织协调、综合规划和政策制定。 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要求,切实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国家廉政立法,努力形成反腐倡廉的法制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运用和标准互联网监督。 加大惩治腐败的工作力度。惩罚腐败分子是反腐倡廉的最后一道防线。惩罚的意义不仅是对腐败分子本人的惩罚,更重要的也是对其他人的一种警示。通过对腐败分子严格惩罚的高压态势,警戒
5、和遏制腐败的蔓延。 探索实行官邸制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作风建设实现常态化长效化首先必须依靠制度。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良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效劳群众制度。改革会议公文制度,从中央做起带头减少会议、文件,着力改良会风文风。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 -5础上,把整治“四风的要求具体转换为切合实际的具体问题,各级领导班子带头承诺、立说立行、边整边改,边查找问题边解决问题边建章立制,着力建章立制,形成常态效应。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建立健全党内制度标
6、准体系。党内法规制度健全,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就能有所约束、有所敬畏,实现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就有了根底和保证。应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按照责任分解、责任报告、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四位一体的思路,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融入党的作风建设各个环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制度、定期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制度、定期通报党内情况制度、群众监督评议党风制度、领导干部年终和任期测评制度等,激发党内外群众参与党风建设的积极性,使群众参与党风建设实现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 着力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着力提高制度建设的程序性、操作性。制度建设不是做文章,不能搞花架子。制度建设的生命力,集中表达在实际操作过
7、程中。实践证明,一项制度要能够长期执行、长期发挥作用,首先制度本身必须是可以遵守、可以操作、可以监督检查的。为此,应强化程序意识,将制度执行程序化、程序操作制度化,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现在有些制度内容空洞、程序模糊、要求笼统、责任不明,结果只能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喊在嘴上,无法落实到实践中。着力提高制度的程序性和操作性,既要有实体性制度,又要有程序性制度;既要明确怎么办,又要明确违反规定怎么处理。应按照 -78- 第二篇:如何建立切实可行的问责制度如何建立切实可行的问责制度 所谓“问责制是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和标准
8、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最终到达“权为民所用的目的。自2022年“非典时期两位政府高官因未能恪尽职责而去职以来,问责制度开始在中国露出一角,2023从中央到地方又有多位官员因失职而丢掉原有职务。可见,如果能够走向健全成熟并能在制度上加以配套,问责制度将继党内民主和村民选举而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新看点。 在中国,要建立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问责制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严格划分职责 问责的前提是在不同的部门与官职之间有严格的职责划分,并以宪法和法律来规定何种官员所负何责,谁来问责,何人依何种程序判定官员失责。没有明确责任体系的问责制度不仅是一种摆设,而且为权力斗争和铲除异己增加了新的工具
9、。在目前,党政之间,不同层级之间,正副职之间的责任如何确定,还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是书记负责,还是行政首长负责,目前也没有透明合理的判断依据,只有执政党及其官员在责任体系之内,在严格的职责划分的根底上,才能实施严格意义上的问责制。问责制作为一种多层面的责任追究,不1能仅限于重大灾难或是伤亡事故的行政和法律责任追究,更应涉及决策失误、用人失察等其他领域的一些“延时了的政治和道义责任。 二、要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化水平 问责的目的是对人民负责,而对人民负责首先意味着让人民知道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一切,如果公众不知情,就无法知道谁对公众负责,谁没有对公众负责,无法追究失职行为。只有政府透明,政务公开,才
10、能把政府及官员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让企图瞒报事故者没有瞒报的制度空间。建设政务公开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措施作保障。对政府哪些信息必须公开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同时制定相应的违法惩戒措施。同时,注意政务公开的实效性。只有真正实现政务公开,使得政府行政透明化,才能最终走出信息不对称的困境,从而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监督与追惩。 三、要加大异体问责力度 我国目前适用的仅仅是一种行政问责,以同体问责为主,异体问责相对薄弱。行政机关充当问责主体,远不能到达政治问责的高度。综观世界各国问责制的实践,问责制既需要同体问责,也需要异体问责,但关键在于异体问责。异体问责是更有效、更民主的问责方式,离开异体问
11、责的问责制必然是苍白无力的。问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而不仅仅局限于行政部门的上下级之间。公众追究各级官员的责任,才能确保责任体系中没有缺失的环节,形成良好互动的体系。而现在我国的一些问责实施过程中,都是下级因失误被上级要求辞职或解职。如果问责制仅仅是上级追究下级的责任,那么在上级与下级需要2承当连带责任的情况下,就难保问责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由于异体问责的主体多样性,这决定了异体问责体制的有效实行将大大提高问责效果,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与监督政府意识,这正是深化异体问责的核心内容。首要任务就是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问责功能。各级人大及其代表应树立“问责的观念,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切实履
12、行人大和代表的义务。加强司法机关的问责。非执政党的监督作用的发挥程度决定了执政党和政府的行为接受约束的程度。权力机关应按照法律规定的多种途径来行使问责主体的权力,比方进行特定问题调查、举行听证会等。我国应该通过立法落实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多项刚性监督问责手段的运用,比方,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质询、投不信任票等方式;同时加强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查与质询,防止各级政府工作报告现场流于形式。 所以,问责中,党政系统和行政系统的内部同体问责固然不可或缺,但更须发挥异体问责对于国家公权力运行状况的监督功能,保持对执政党和政府有效的政治压力和制约作用。其中,发挥公民的监督作用、以人民代表大会为主
13、体的权力机关对政治责任的追究是民主社会最为重要,也是比拟完善的追究政治责任的方式,是一种更有效、更符合民主政治要求的更符合民意的问责机制。 四、要保障媒体舆论监督职责的实现 把政府的活动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在这项工作中,要让承当“社会守望者角色的媒体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媒体履行监督职责的主动3性和能力,我们并不疑心,从现实看,有关部门对舆论监督的配合和支持更加重要。新闻舆论是强化政府问责,增强政府回应力的重要措施。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和影响力,能够给政府官员施加非常的精神压力,增强政府及其官员对社会的回应度。国外学者这样评价媒体的监督力量:“非政府组织对公共部门的监督,其中一种确
14、保政府及其人员公共责任的力量就是媒体。媒体能够以一种高度艺术性的形式来报道政府官员以及公务员的活动,对政府的规划及实施进行调查,抓住那些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曝光,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已然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强大的监督力量。 五、要形成新的官场文化 问责制度需要新的官场文化,要求清正廉洁、务实高效、自律责任的新官场文化与之相适应。问责制度要求政府对公众负责,而传统的吏治文化要求只对上级负责,在几千年官本位的背景下,有不少的领导干部只讲“政绩,不讲官德,只唯上级是从,只看领导脸色而不顾公民的需要,甚至为了“升官发财而贪污腐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责制度要求的政府对公众负责与
15、传统的吏治文化要求的只对上级负责还有不小的冲突,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磨合。 总之,我国建立具体而又严格的问责制度,有利于培养一支高效廉洁的行政队伍,有利于落实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和其他市场主体的权利,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法律责任制度,有利于提高我国政府的执政水平和运作效率。所以,问责制度真正表达了执政为民的思想。同时,4问责制的实施,是政府应而对民意而对官员采取的措施,这意味着政府已经从对民意没有或者很少或者消极回应,走向对民意积极回应。它的推行和完善,有利于行政民主责任制的完善,有助于公共管理领域的民主制度的开展。 第三篇。建立和完善纠错机制,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纠错机制是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决策程序中贯穿“试错反证质询复核惩罚的纠错机制,可以很好地防止不当决策的出现,预防重大决策失误,提高决策的可行性、操作性和正确率。 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建立和完善试错机制。试错蕴藏着巨大的 创新时机,是提高决策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没有百分之百成功的创新,因此在出现过失的时候,不要急于追究领导干部的责任,而要仔细分析出错的原因所在。试错机制的重要性在于,对组织而言保持开放心态,对领导干部个人而言那么鼓励创新。试错机制的意义在于,在现有的管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