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材料 xx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三十年来,他由一名普通医生成为一名优秀院长,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满腔热情地为病人效劳,为患者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每时每刻均谱写着救死扶伤的感人篇章,赢得了卫生行政部门、广阔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信任、爱戴和尊敬。他先后屡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全县百佳医务工作者,xx年被评为全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下面是xx同志的局部先进事迹。 一、勤奋好学,精益求精,文明行医 xx同志出生在XX县区正和乡,他知道农村远没有摆脱贫困,缺医少药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尤其是他生长的地方正和,那时方圆十几里才有一个赤脚医生
2、,小病不去医,大病没钱医的现象,在他身边经常发生着,也常常使他十分痛苦,因此,他决心当好一名医生,为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做一些有益的工作。1976年10月xx毕业郴州卫校中医专业,毕业时,他主动要求去基层工作,他想的是更缺医少药,那里更需要他,那里更能表达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他来到了泗洲乡卫生院,在这缺医少药的地方,凭他在学校学的那些书本知识还远远不够,于是,他边自学,边工作,边请教,由于勤奋好学,他业务水平提高迅速,熟练地掌握了利用中医中药和中西结合诊治农村常见并多发病,成了一名能为广阔农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全科医生,他不但技术精益求精,还视病人如亲人,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总是设身
3、处地为患者考虑,每次诊治患者,他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最正确治疗方案,能够通过口服药治愈的,绝不让患者打挂针,能够在门诊治愈,绝不要求患者住院治疗,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负担。有些患者看病一时无钱拿药时,他还时常掏钱垫上,患者治愈病后,为感谢他,送红包时,他一律不收,还耐心地说服病人要注意身体,钱要用在治病上。由于他工作努力,1984年,县卫生局将他调入县城关卫生院,自此,他对技术更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每当有急诊患者,他总是随叫随到,即使是在休息日,他都会放下手中的一切,他经常说治病救人就是我们医生的天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来没有推诿搪塞过患者,也没有
4、让患者失望过。 二、深入改革,促进事业开展 1984年,xx担任城关卫生院副院长,89年任该院院长,这下,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大家都清楚,全县39个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都想进城,也就使在城关、城郊卫生院的人员不断增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要带着这么一班人开展事业,谈何容易。为抓好医院工作,xx同志带着院管会一班人先后出台了医院政治工作四结合和保医疗质量四个关键。四结合即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医疗业务工作相结合,与医院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四个关键即抓好医疗行为标准,病历质量、优质效劳,依法维护医患权等关键。狠抓四个结合和四个关键,使职工对医院
5、面临的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职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了职工的爱岗、爱院热情,陶冶职工情操,增加职工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城关卫生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门诊人次、医疗收入及各项主要医疗质量指标,均比以往明显上升。在抓好医疗质量的同时,乡镇卫生院推行动产融资,不动产有偿使用之前,xx同志就在本院积极推行了注重绩效挂钩,深入分配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先导,夯实分配制度改革根底,卫生院遵照县卫生局迈小步,不停步的精神,积极稳妥地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开展了医院内部人员转岗分流,严格控制人员入口,放松人员出口,严格执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等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措施,为
6、分配制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气氛和根底;实行院科两级核算,深入奖金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那么,实行工效挂钩,绩效挂钩,根据工作数量、技术质量、劳动态度、奉献大小等指标,经院科两级核算进行分配。这种改革,一是突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逐步改革了人浮于事的大锅饭局面,改变了过去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观念,单位上下形成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共和气氛。二是观念转变,如今是干什么活拿什么钱,收入有差距也是正常现象。二oo二年县政府出台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后,城关卫生院在原有改革的根底上进行深化和完善,运行二年来,效益明显,人心稳定,xx担任院长期间,全院未发
7、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医院各项业务进一步拓展,新增耳鼻喉、痔疮、口腔等专科,城关卫生院由原占地面积730m2,业务用房缺乏200m2增加到职工住房1100m2,业务用房2080m2,添置了200max光机,心电图、生化设备、b超等诊疗设备,彻底改变了卫生院房屋面貌,每年收入达150余万元,运行二年来,不仅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资按时发放,且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卫生院连年被评为综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有效地促进卫生事业的全面开展。xx年,城郊医院实行海选院长,结果,xx同志担上城关、城郊两所医院的院长,xx将城关管理和改革经验应用到城郊卫生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卫生院院长先进事迹胡贤林不计个
8、人得失,扎根山区33年,全心全意为山区群众效劳,赢得了山区群众的信赖和爱戴,展现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高尚的医德和崇高的职业精神。 胡贤林医德高尚,表达为他把救死扶伤的天职看得高于一切。33年来,他把病情当作命令,甘当“全天候医生,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千方百计方便大山里群众就医。他视病人如亲人,时时为病人着想,处处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不让病人多受一份罪、多花一分钱。33年来,他走遍了全乡28个自然村,叫得出六千多号人的名字。他把对病人的爱,融入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一举一动都是情。 胡贤林医德高尚,表达在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山区群众健康有保障。胡贤林说,“与大山里治病救人的头等大事比,自家的事
9、都是小事。为此,他一心扑在双峰卫生院这个“大家的建设上,一次次放弃了离开山区的时机,为了在大山里建设好让乡亲们放心的生命守护站,他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医生是个特殊的职业,病人以生命相托,这不仅需要高明的医术,更需要高尚的医德和甘于牺牲的精神。胡贤林扎根山区33年,以对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和高尚的医德,在山民心目中树立了大山一样伟岸的形象,山民们只要看到他,“眼睛亮了,病也好了一半。 健康是人全面开展的根底,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这些年,与医疗设施越来越先进不相称的是,一些地方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作为医护人员更是责无旁贷。胡贤林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广阔医务工作者
10、只要恪守职业道德,弘扬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就一定有助于化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海拔六百米的天台山脉连绵不绝,横亘宁海、新昌和天台。素有宁海“小西藏之称的双峰乡就坐落在这群山环抱的三地交界处。那里,有一个山民们熟悉的身影时常在崎岖的山路间穿行。33年来,他忠实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天职,用脚丈量着大山深处的每一寸土地;他一次次放弃了下山行医的机遇,一直坚守在大山里,为山区的父老乡亲建起了“生命守护站;他以高尚的医德赢得乡亲们广为传诵的好口碑 他就是共产党员、宁海黄坛镇双峰卫生院院长胡贤林。已经83岁的当地村民何行龙,这样评价胡贤林:“这么好的医生,难得。1974年
11、1月,何行龙大吐血,被送到卫生院。听说新来的病人有肺结核病史,当时在卫生院仅有的两间病房住院的病人谁也不肯与他同住一处,胆小的干脆吵着要回家。可何行龙的病情需要一日数次观察诊断,对症下药,理应住在医院里,而且最好安排单间。这时新婚才三天的胡贤林作出了一个令同事们感到意外的决定,让老何住进他安在医院宿舍里的新房,自己和妻子搬到附近的丈母娘家去住。 让病人住婚房,多不吉利,万一是传染病咋办。有人好心相劝。胡贤林反劝道,我是医生,治病救人最要紧;确诊是传染病再转院也不迟。后来,经确诊老何得的是肺结核后遗症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就这样,老何在胡贤林的新房里整整躺了一个月。在胡贤林的精心治疗下,老何终于康复
12、出院。 此后,老何一有病就找他,而胡贤林也从不嫌麻烦,每次都给予亲人般的照料。去年,老何出现原因不明的便血。他又找上胡贤林,要他帮着联系山外的大医院去看病。胡贤林不但很快通过在杭州工作的小女儿帮他联系上了浙一医院,还利用休假时间陪他到杭州看病。上个月,老何又高烧不退,来到卫生院一查,白细胞高达17000单位,比正常人高出7000单位。这对一个冠心病、肺气肿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说,最好是到大医院去诊治,可这次何行龙执意不肯去。无奈之下,胡贤林只得每隔几天,就给老何抽血化验,调整用药;晚饭后,他带上出诊箱送医送药到床头。经过9天的精心治疗,老何的病情终于得到明显的缓解。33年来
13、,类似这样的麻烦事,胡贤林不知揽过多少次。有时不仅要出大力,还要垫上自己的钱。 榧坑村的胡永安患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时常复发。气急时他脸色铁青,最犯愁的是每次挂针、吸氧的医疗费,五六天下来就要六七百元。这对丧失劳动力的他来说是很难承受的。这时,胡医生总是说“先看病,有钱了再来还。10多年来,几十元的欠费胡贤林悄悄垫上;多的就记在卫生院的账上,待村民有钱时还上。账上的欠款从每年的数千元越滚越大,直到上万元。xx年前,这笔欠账直接从卫生院业务结余中核销。此后,由乡财政核销。胡贤林没有统计过10多年来自己垫了多少医药费,但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村民记得,每当要还他垫的钱时总被他婉拒。卫生院的平均处方26元
14、。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廉价药是双峰卫生院的当家药。为了让村民省药费,胡贤林动足了脑筋:山乡多发尿结石,急诊时打针消炎,待控制病情后,就教病人上山采车前草、金钱草和紫金沙三味草药煎服调养;上呼吸道感染时,教村民拿梨头、枇杷叶和鱼腥草煎服。 “病情就是命令。干过部队卫生员的胡贤林,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解颇有几分军人色彩。然而,为了践行这一理念,他时常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1988年一个大雪封山夜,长丘村一急性腹痛病人俞东贵托人打来 ,要他出诊。胡贤林钻出热乎乎的被窝,背起药箱,拿着手电,一头扎进寒风刺骨的茫茫风雪夜。大雪齐膝,北风吼叫,他艰难前行。北风越吹越紧,刮得睁不开眼,喘不过气,他最后只
15、好背朝着目标倒走。为了赶这足足7.5公里长的山路,他不知摔倒过多少次,而窄窄的山道边就是悬崖。 “一个雪人叩开我家门,外衣是积雪,眉毛挂着冰凌,只有头顶冒着热气。是胡医生,他真的大雪天赶来救命了。回忆起往事,老俞至今还冲动不已。 1998年9月的一个凌晨,王家染村来电请他赶快去抢救一名喝农药自杀的妇女。胡贤林收拾好急救药物,一头挑着生理盐水,一头担着灌肠用具,揣上两个隔夜的冷麦糕就出发。50出头的胡贤林挑着10多公斤重的担子一路小跑,2个多小时赶了15公里山路。只见病人躺在地上口吐白沫,上气不接下气,皮肤、口唇青紫,全身抽搐,瞳孔也缩得只有针尖那样细。胡贤林马上采取洗胃、催吐、灌肠等措施。他不
16、顾病人一身污秽,一直守在边上细心观察,调整用药。经过一天一夜的精心治疗,终于将中毒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连夜送产后大出血病人到城关的大医院;抢救农药中毒的村民三天三夜没合眼;为赶时间出诊,吃饭常常烫破喉咙;下乡巡诊顾不上术后不能下地的妻子,让她就此落下低血糖的病根胡贤林的感人事迹,同事和乡亲们说了一件又一件。 村民们说,“看到胡医生,我们眼睛亮了,病也好了一半。 胡贤林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自勉牌匾,上书“以白求恩同志为典范,全心全意为山区父老乡亲效劳。33年来,他接诊病人30多万人次,挽救了近百个山民的生命。一心扑在“大家上 黄泥墙、烂泥地的矮楼,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这“老三件是双峰卫生院建院初期的全部家当。村民做个血化验、拍个x光片,还得赶到15公里外的城关医院。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