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18.09KB ,
资源ID:1176956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1769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黄帝内经》学习心得四则.docx)为本站会员(la****1)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黄帝内经》学习心得四则.docx

1、黄帝内经学习心得四那么 素问藏气法时论浅析之心系局部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阐述了五脏之气的生理及病证的传变、转归、预后、治法与药食五味所宜等内容。后人将其中五味与五脏相合补泻称为五脏苦欲。后世医家利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所谓“五脏苦欲之“苦,即患也,困也,也就是难以忍受之意。“欲者,喜也,即需要之意。五脏所苦,实属五脏之病理变化;五脏所欲,乃是五脏生理之特性。因此,遂本脏所欲,顺其性而治者为补;逆本脏所喜,反其性而治者为泻。这与素问至真要大论“衰者补之,强者泻之的含义截然不同。该理论从五脏特性的“苦欲这一特殊角度,揭示了饮食调养及药物治疗的规律,对后世医家有着重大启迪。 金

2、代著名医家张元素最先明确地将苦欲补泻理论与具体药物联系在一起。他在医学启源中谓:“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以咸补之,泽泻;以甘泻之,黄芪、甘草、人参由于张氏补充了五味补泻药例,从而促进了苦欲补泻理论在中药学领域的应用,对后世认识和总结药物成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弟子李东垣据张氏补泻药例又结合素问至真要大论之运气学说而有发挥,后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五脏五味补泻均收入了张元素对苦欲补泻隅举的标准药物,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该理论的影响。下面我将对其中的心之苦欲理论对后世心病治疗及饮食调理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出发,粗浅地探讨一下我对该理论的一点见解。 素问藏气法时论中“

3、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等条文,揭示了传统中医药理论中的利用药物气味之偏救补人体五脏阴阳气血之偏的治疗大法。后代医家缘此以为经,创制出了生脉散、清营汤等千古名方,至今仍在临床广泛使用。在食疗养生方面,药食物的性味理论也是指导健康饮食的重要法那么。 心为火脏,主神明。“心苦缓。指心气苦于驰缓,心气容易松散不收,比方范进中举中屡次落第的范进因得知自己中举,而导致大喜过望,神气松散而精神异常。心气驰缓主要表现于心的阳气缺乏,以致心悸、气短、自汗及神昏等,汗多不只伤津血,也耗心气、心神。所以治疗上不但要益气助阳,也要敛汗收气。以免气阳虚脱之变。酸味药有收敛作用可以

4、收敛心之神气,故“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常用药如酸枣仁、麦冬、五味子、龙骨等。前面提到的生脉散,由麦冬、人参、五味子构成。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是为君药;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用以为臣;人参、麦冬合用,那么益气助阳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温,收敛心之神气,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助阳、敛汗收气、生津止渴,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本方现代除用于治疗肺系疾病属气阴两虚证者,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堵塞、心律不齐、心肌炎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生脉散对心系疾病的应用正是现代对“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经旨的很好诠释。 在五行理论

5、中,心主火,肾主水,而水克火。人之生机在于水火,水火宜平不宜偏,宜交不宜分。心火炎上,故宜使之下;肾水泄下,故宜使之上;水上火下名之曰交,交那么为既济,不交那么为未济。心体濡润那么心火得润下,“心欲软即指心火润下,为心之所“欲。咸在五行中归属水,水曰润下,咸味之品能润下,故补心用咸味药。心主火,心火亢盛为其常见的病变。心火亢盛,那么可致刚急、坚燥之证,如烦躁、谵语、癫狂等病症,无一不是刚烈之象。对此火旺之证,可用水制之,引水克火,使心火下行,那么心体可救。咸味药有水性,为心之所欲,故能补耗散之心气。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磁朱丸,磁石味咸,入肾,滋肾水,使水火交济,那么心火下行,诸症自除。再

6、如清吴瑭温病条辨中治疗温邪深入下焦的三甲复脉汤,其证表现为热深厥甚,心中憺憺大动,心胸疼痛等心气耗散之象。其中的生牡蛎、生鳖甲、生龟板(名为三甲)均为咸味药,三药共凑调补心气之功,力猛而专,临床中对证使用,疗效确切。 以上是我对心之苦欲补泻理论的一点粗浅的认识。脏腑发病及其用药原那么,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而五脏苦欲补泻是其中重要组成局部。因此,掌握五脏苦欲补泻的原那么,对于指导临床实践至为重要,正如医学必读说:“夫五脏之苦欲补泻,乃用药第一要义也,不明乎此,缺乏以言医。五脏有苦欲,药物有五味,各随脏喜恶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补泻作用。所以医者不仅要掌握药物的性昧,还须了解药物的归经和功用。 参考文献 1方光平.五脏苦欲补泻之探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2):43-45.2陈勇.蒋麟,张廷.试论内经“苦欲补泻理论对中药学的指导意义j.中医杂志,2023,1,46(1):63-65.3张登本,武长春.内经词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16. 4杨德平.五脏苦欲补泻学说对组方遣药的指导意义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6(4).26-27.5刘春阳.素问藏气法时论心苦欲理论探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23,22(3)8-9.6郑洪新.张元素医学全书.医学启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3: 16. 第4页 共4页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