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产研训融合,政企社协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2023年11月四川省委网信办正式组建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将网信人才培养作为事关网信事业长远开展的重点工作来抓,运用互联网思维统筹推进全国首家省级层面自主建立的网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该基地于2023年9月14日揭牌开班,被纳入全国网信人才培养“基地库和全省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目前已举办网络风险防范化解等专题培训班12期,1000余名领导干部和网信一线人员受训。坚持调研破题、高点谋划,形成基地开展“三步走设想。根据网信人才开展规划,
2、聚焦党政干部互联网思维和数字治理能力亟待提升、网信从业人员新技术新岗位培训亟待突破、网信干部人才自主培养平台亟待建立等痛点堵点,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赴浙江、重庆等先行地区,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中电光谷、奇安信等头部企业调研,充分借鉴经验,敏锐捕捉培训需求,致力填补市场空白。在充分研判的根底上,结合我省实际,高起点谋划形成“一年起步、三年成形、五年建成基地开展设想,即在成都、宜宾进行“一体两地布局,分阶段打造“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2023年,依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整合多方资源资金,挂牌建立基地;2023年左右,全面建设实体性网信人才
3、开展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园区;2025年左右,全面建成体系化正规化产业化新型互联网学院。同时,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以基地带动实施川渝网信人才培养协作方案,“平台共搭、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工程共孵、学科共建、标准共商良好态势初步形成。坚持政治引领、高位统筹,探索多主体共建共享模式。始终坚持党管互联网、党管人才,按照“产研训融合、政企社协作的根本思路,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指导,省委网信办联合教育厅、人社厅,整合互联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等多方资源,配套网信人才开展研究中心、网信人才开展联盟、多战略合作伙伴的“1+1+N支撑体系,着力形成基地、企业、人才、产业、事业协同开展
4、生态圈。在统筹推进上,省委网信办与各合作主体签订书面协议,全程主导规划建设、教室打造、教学体系、运营管理,全程强化平安保密、教材教辅、师资构建、课堂内容把关把度。在理论武装上,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作为“开班第一课和“从业必修课。在运行机制上,通过共建实现高校、企业与基地的利益诉求联结,联合打造功能性教室、新兴交叉学科教育研究机构,充分激活参与主体主观能动性,相比国内局部基地,拥有更精准的需求洞察和持续的成长动力。坚持内涵开展、高質蓄能,厚植实战为先的教学优势。始终把构建实战为先、应用为要的特色网信教学教研体系作为基地生存开展的根本,突出场景式、体验式、浸入式教育特色。在教室
5、打造上,引进指导今日头条、封面传媒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出资设计建造网络舆情管理、媒体融合开展、政务新媒体、网络平安、数字治理等7间有别于传统理论讲授的示范性多功能教室。在培训供应上,自主研发教学大纲,设置主体班、专题班、研修班、资质班4类班次,全面推出网络舆情处置、数字经济开展、智慧乡村治理等特色“菜单式培训工程,采取专家学者、基层一线人员、党政干部三个“三分之一配置师资,同步打造“四川网信云课堂线上平台,与实体基地有效互补、科学衔接。在支持系统上,设置教学、演练、实训、竞技4大系统50余类子系统,推出“云端集成、实战实操、拓展灵活、同步迭代亮点工程,将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实战演练融为
6、一体,推动功能场景互融,网络平安攻防对抗、网评演练、新闻发言人现场演练等实操课程广受欢送。坚持拥抱未来、高标推进,架构新型开放互联网学院。着眼网信人才和网信事业高质量开展未来,积极争取将建设四川互联网学院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坚持从基地切入延伸,依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芯谷产业园,规划“一地三区多中心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航空港校区、人南校区和成都芯谷产业集聚区;教学科研中心、产教融合工程技术中心、演训赛考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场景体验中心、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等支撑的网信人才开展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园区。同步主导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战略合作伙伴,高位谋划推进四川互联网学院规划、建设、招商、运营等全套系列工作,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创新模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借力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灵活运用银行贷款、合作投资、基金风投等金融支持,搭建“科技+资本+产业的产教融合开展新模式,为高质量建成体系化正规化产业化新型互联网学院奠定坚实根底。供稿单位/中共四川省委网信办责编/刘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