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砥砺奋进的五年工作总结【精选范文】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砥砺奋进的五年工作总结,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2023年7月,校党委中心组(扩大)深入创客中心、学校科技成果工程落地企业和校友在厦创办的企业,开展学习、集中调研我校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的进展情况和效劳厦门经济转型升级的实际成效。 五年来,我校持续深化拓展与国家部委、省市政府、大型企业、重点高校等的战略合作。 在经过了五期之后,本周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将带您共同回忆五年来我校效劳社会的情况。 过去五年,厦门大学坚持把效劳国家和社会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牢固树立顶天立地和效劳国家开展与效劳区域开展相统
2、一的意识,走出了一条效劳开展、共建合作、互惠双赢的成功路子。 与前些年相比,这五年中,厦大效劳社会也呈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迹象,譬如说,师生们效劳社会的意愿更加强烈、更加主动;效劳社会的举措更实、更深入、成效更好;学科单打独斗的现象在减少,交叉融合、协同作战的现象在增多hellip;hellip; 作为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社会效劳包含的内容很多。本期,我们不做宏大叙事,而是讲几个故事。从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和具体事例上,您也许能看到过去五年乃至未来几年厦大效劳社会的一些迹象、变化和趋势。 在效劳社会中汲取成长养分 2023年9月,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授牌成立,这是我国首个从事营商环境理论研究
3、与实践的研究机构。 也许,许志端自己都不会想到,在工作了26年之后,她会迎来自己事业的又一个顶峰期。 许志端是管理学院教授,她还有一个身份是厦门大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一年前,这个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营商环境的学术机构挂牌成立。 许志端将自己与营商环境研究的结缘归结于团队的主动主动将研究带出校园、带向社会。2023年,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作。自贸区成立后,它的创新政策运行效果如何。省市领导很想知道答案。因为前期有过合作根底和研究积淀,在管理学院院长叶建明的大力支持下,这个任务便落在许志端和她的同事们身上。经过内部屡次讨论并主动与政府沟通,团队提出用国际通用的标准营商环境来
4、对自贸区运行情况进行评价。 她们找来世界银行专门对营商环境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中国和地区实际,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营商环境评估与优化研究模式,即对标国际,聚焦本地,问题导向,边评边改,以评促改,开始在营商环境研究与实践的大潮中施展拳脚。 在实践中,成长的速度远比你想象的要快。从2023年至今,团队先后承接了XX市、XX市、XX市、XX市、XX市、XX市、XX市、XX省及该省88个县区等地的营商环境评估与优化工程。随着承接工程的增多,许志端的团队开始在国内声名鹊起。 渐渐地,许志端和同事们品尝到效劳社会带来的甜头。由于掌握大量营商环境的相关调研数据,团队成员就此撰写了理论文章发表,也
5、申请了相关课题,还带动了博士硕士生的培养等。目前,由许志端任主编的营商环境研究论丛正在编撰中,预计在2023年陆续出版。这将是中国第一套营商环境研究系列丛书。 当许志端和她的团队在全国各地跑的时候,环境与生态学院的党委书记沈小平也没闲着。作为学院党委书记的他,除了主抓党建工作以外,还紧抓社会效劳工作,在外跑成为他工作的常态。 从沈小平的足迹上,便可大致了解该院效劳社会的工作布局。从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局、住建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到XX省水利厅、环保厅、海洋与渔业厅和XX市环保局、园林局、交通运输局、XX县区政府等,都是该院战略合作的对象。 沈小平说,其实不止是他,这些年,学院老师在效劳社会方
6、面主动性明显增强。该院共60多名老师,约三分之二承担了社会效劳工程,他们是学院效劳社会的主体。 五年来,该院共承担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横向课题430余项,到位经费8000多万元;开展福建汀江源、XX市观山湖区、XX市市生态文明示范市等多个地区生态修复总体规划与方案编制;承担多项区域战略规划环评工程,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生态平安和环境质量保障提供科技支撑等。 与此同时,社会效劳的反哺作用也让环境与生态学院日益茁壮。沈小平说,社会效劳提升了学院教师的科研水平,解决了学院办学经费缺乏的问题,带动了学生培养。更重要的是,在社会效劳中,学院的一流学科建设得到快速提升。 2023年9月,生态学成为我校
7、5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之一。在国家近两年发布的重点研发方案中,环境与生态学院同样表现亮眼,我校共有13个工程入选,该院就占了5席。 为校地战略合作插上务实翅膀 2023年1月9日,我校召开与XX省九市一区的校地战略合作第一次会议,开启校地合作新篇章。 今年1月13日,厦门大学与XX省九市一区校地战略合作2023年工作会议在我校如期举行。 这里,有个背景。202223年,我校率先与XX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随后几年,我校又陆续与省内其他八个城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至2023年,我校已在XX省内形成了合作全覆盖、一地一重点的战略合作布局,校地合作向更加深入、更加实质迈进。 2023年1月
8、9日,学校召开与XX省九市一区的校地战略合作第一次会议,开启校地合作新篇章。从那时起,学校明确于每年初召开一次厦门大学与XX省九市一区校地战略合作工作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并研究推进新一年的校地战略合作。 这样的务实模式受到了省市政府的欢迎和好评。2023年3月,时任XX省委副书记、省长于伟国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厦门大学发挥自身优势,携手九市一区,效劳地方开展,主动作为、成效显著。 一晃三年而过,每年初的一次工作会议已成为学校与XX省九市一区的一个不变的约定。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思路的成熟,这个看似已成为例常的工作会议每年也有新变化会议越来越高效,推出的举措
9、越来越务实,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 譬如说,今年,来参会的省市(区)代表拿到的会议材料里有一本厦大2023年工程推介手册,分科技工程与成果转化经济社会开展研究与咨询效劳人才培养与教育培训三局部,将我校的科研工程、效劳工程和盘托出,并附上联系部门、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供省内九市一区精准挑选。 航空航天学院许水电教授的轴承式超越离合器二轴总成及离合器系列化的工程就在这个手册上。它是许水电教授带着团队深耕积淀20年多年,成功研发的智能摩擦技术与新动能的系统技术中的一个子工程。 智能摩擦技术与新动能技术成功破解了核心精密加工技术难题,系统解决了机械传动,特别是国家核心根底传动件早期失效的问题,为解决我国高
10、端装备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缺失,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的状况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可广泛应用到摩擦传动各个领域,如装备制造、交通运输、风力发电、航空航天等。 目前,该技术中的轴承应用板块已与福建龙溪股份合作,共同成立福建龙孚轴承,逐步将新型轴承应用在轨道交通、风力发电、高档机床及航空航天等领域。 当然,不止是在XX省内,目前,许水电教授团队整合了资金、产业、政策等多方资源,与国内一些大型产业集团的合作对接正在进行中。 在交叉协同中打造顶尖创新源 2023年12月30日,厦门大学能源材料大楼奠基。该平台建成后,将成为学科交叉、原始创新、协同创新的新引擎。 从某种程度上说,成立于2023年的石墨烯工程与产
11、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可以看作是这几年厦大效劳社会的一个绝佳观察点。 在该院暂时位于思明校区亦玄馆的院址一楼大厅里,有一张墨绿布覆盖的成果展示台,上面密密麻麻地摆满了该院四年多来的成果:石墨烯复合纤维、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石墨烯铠甲催化剂、石墨烯散热led灯具、石墨烯润滑油添加剂、石墨烯导电油墨、石墨烯防腐阻燃材料hellip;hellip; 从这些形式不一、领域各异的石墨烯家族成果上,不难看出研究院这个大家庭的多元融合性。 被誉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是非常优良的底层材料,可以和很多技术结合,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这样的特性,注定了它的产业化工程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 据该院常务副院长周涵韬介
12、绍,目前,该院的石墨烯研发工程涉及材料制备、能源存储与转化、信息领域、核能、能效与减排等领域,研究人员来自我校化学化工、物理科学与技术、材料、航空航天、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萨本栋微纳米科学技术等多个学院、研究院。 不过,这还不是研究院的全部,该院的人才团队中还包括诺贝尔奖得主、院士和国内其他高校的高端人才。 研究院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以石墨烯为核心涵盖光电、储能、机电和生物等领域产业集群形成的lsquo;发动机rsquo;,周涵韬说,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必须用开放和创新的模式建院,如我们正在探索建立含lsquo;研究院、研究院母公司、产业联盟、产业基金、产业园rsquo;在内的五位一
13、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探索建立一个容纳lsquo;顶级专家、优势高校、引领型企业、兴旺城市rsquo;等在内的大平台等等。 开放、创新、协同带给了研究院多元化、多学科的强大背景,让这个年仅四岁的研究院多了研发的底气,也赋予了他们的技术更多的实力和硬气。现在,研究院已与宁德时代新能源、龙净环保、厦门信达、恒申集团、翔鹭化纤、贝特瑞、安踏集团、乾照光电等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相关工程正在加速研发、孵化和产业化中。 研究院的开展思路和历程代表了过去五年,厦大社会效劳的一个显著变化即从以往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集群作战,这使得厦大效劳社会的整体作战能力更强。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厦大学科
14、自身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和共同开展。 对这一点,两岸关系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执行主任刘国深有着深深的感触。 2023年,由我校牵头,与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和福建师范大学共同建设的两岸关系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23方案。中心集合了海内外从事台湾研究的代表性学术机构、知名学者和实务部门的专家,以国家队的身份,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造顶天立地的研究集群,力争建设成为海内外最具权威性的台湾研究思想库、人才库和信息库。 如今,四年时间过去,协同的合力效应已日益显现。刘国深说,现在,中心效劳国家战略和现实需求的能力显著扩大,跨学科协同合作意识深化。2023年该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科学研究、社会效劳还是学术交流,绝大多数指标都明显高于前三年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