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信息化构建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业都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全球化网络信息热潮。因此,抓住当前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时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改善我市县乡自然条件和历史开展中的劣势,将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仇势,缩城乡差距,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开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是势在必行。 1、农业信息化的概念 农业信息化就是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开展和应用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的应用,并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使农业生产效率得以显著提高。简单的说,农业信息化就是信息技术在
2、农业上的普遍应用。农业信息化至少具有两个根本标志。一是政府有关部门或效劳机构把对农业的管理决策建立在信息支持的根底之上,政府及其有关机构把对农民进行信息引导和提供信息效劳作为重要职能;二是农民把信息作为一项生产要素来投入,以信息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依靠。评价农业信息化发开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一是农业信息化的根底设施建设,包括通讯网络、计算机网络、宽带等。二是农业信息技术装备情况,包括计算机的拥有量、网站数量等。三是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农业数据库的种类和数量,农业信息资源获取量和网络等。四是农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如农业专家系统的种类和实际应用的普及率。五是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开展的奉献率。
3、2、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农业信息对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农业信息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依据,而这些信息的获得,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效劳。农业信息化对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各种专家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投入使用,给农业生产的带来巨大影响。农业信息效劳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卖难和“难买现象的同时存在,就是信息效劳不及时造成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离不开信息化建设。我市是一个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转移大县,XX县区可转移的劳动力就达30万以上,成功转移农村劳动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农业系统办公自动化和政务公开的需要。这是提高办事效率,节约办公本钱和电子政务的要求。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
4、新提高素质的需要。信息网络已是科技人员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 3、基层农业信息化开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观念的制约。近年来,基层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但建设进度仍然缓慢。主要原因还是基层干部特别是一些行政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农民及基层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淡薄,与农村对农业信息效劳的需求不相适应。资金的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属社会公益性事业,其投资较大,基层县乡由于财政较穷,投入十分有限,因此区县农业信息化进程受到资金制约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一些地方连工资发放都困难,更无暇顾及农业信息化建设。基层微机多是单机作业,有的微机型号还很落后。复合型人才缺乏。
5、农业信息效劳涉及农业生物技术、气候、地理环境、农产品销售等多个领域及其相关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计算、传输等多个环节,这要求效劳人员既要懂得农业科学技术,又要懂得信息技术,而这种人才在基层十分缺乏。以XX县区为例,农业局系统县乡450余名科技人员中,仅有计算机专业的中专生2名。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正常信息需求缺乏。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根底,两者是相互依赖的,农业产业化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必须产生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及提高效率的强烈愿望。而目前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使信息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同时,信息资源的开发水平与农民对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实用性不相适应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据有
6、关资料,全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占20%以上,这使得绝大局部农民对信息,尤其是对网上销售信息表现出漠然和无知,农产品流通根本上还是“养在屋前屋后,卖在村前村后的状况,产品价格也是看邻里或道听途说。信息的有效需求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信息效劳的有效开展。信息通道不多。在信息传输上,缺乏网络、播送、电视、报刊、信息台等各种媒体之间的有机组合与协作,面对最终用户和信息传导梗阻现象显得方法不多,信息到农民手里“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解决好。 4、当前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应抓好的主要内容 加快农业信息网络根底设施建设。这是完善农业信息效劳网络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分析、处理以及快速传播各类信息的必备条
7、件。它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其中硬件建设是当前基层首当其冲的任务,要大力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率,尽量到达乡村能宽带上网。这方面的建设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社会各行业的共同参与及支持。建立和完善区县农业信息网。要依托重庆农业信息网、三峡农业科技网,以XX市农业信息中心为技术支撑把区县农业信息网办成当地农业信息发布的总出口和为农效劳的大窗口。网站要面向农民,农业经营者,农业经济、技术推广者和领导效劳。要立足当地特色农业和农业生产实际,能提供如下信息:第一是农业资源和环境信息,比方土壤和气象信息等;第二是农业技术信息,比方新技术、新品种信息等;第三是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比方新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等;第四是
8、农业市场信息,如农产品价格走向及市场行情等;第五是农业管理效劳信息,如新的农业管理模式、效劳方式及新的效劳理念等;第六是农业教育及农业政策法规信息等,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以及政策法制意识;第七是劳务信息,要能提供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的信息。XX市2023年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农民对市场信息需求量最大占总量的35.5%,其次是政策信息占22.2%。建立以乡镇农业信息站为主体的信息效劳机构,完善多种效劳网络。依照合理布局,发挥区域优势的要求,依托乡镇农业技术效劳中心建立基层公益性农业信息站,延伸效劳网络。基层信息站要到达“六个一标准:即有一台,一条上网 线,一台打印机,有1名人专兼职信息工作人员
9、,有一块信息发布专栏,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和效劳制度。乡镇信息站既是县级信息效劳机构的下伸网络,又是区县的信息采集工作点。信息效劳站要将互联网站与传统媒体充分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信息效劳工作。同时要建立并完善农村信息效劳中介机构。农村信息效劳中介机构是农村信息效劳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农业信息入村入户的重要桥梁。当前,重点是要面向广阔农村开展龙头企业类、公司类、协会类、商会类等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业信息效劳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信息入乡、“三电合一、“金农工程等农业信息建设工程,扶优扶强,示范带动,逐步扩大覆盖面和完善多种效劳网络。建X8226;立农产品和农资市场
10、价格采集发布体系。 在XX县区选择1一2个规模大、品种齐全、交易量大的农贸市场或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和农资市场价格XX县区采集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乡镇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市场价格乡镇采集点,定期采集市场价格,所得数据经过综合、分析、整理后在县级农业信息网公开发布,引导农业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为领导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要以市场为中心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提高信息的集散功能和辐射范围。实现与国家和市级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有效连接。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家和市级为主,区县和乡镇两级主要是实现有效连接和充分利用。它要求在相关数据库的建设中,上级部门要充分考虑各区县的差异,做
11、到普遍性和个性相结合,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建立多种模式的信息入户通道,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据XX市农业信息中心调查,当前农民通过电视获取信息的占75.85%,通过 获取信息的占52.25%,以和网络获取信息的仅占0.23%。可见充分利用传统信息通道十分重要,特别是基层充分利用电视、 和移动通讯等网络通道和设备,优势互补,是实现信息入户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近阶段的重点是推广应用已较成熟的“移动农网和“农网播送(以下简称“两网)。“两网通过移动 、固定 及小灵通可将农业管理和技术部门的以及其他涉农信息便捷地传递到广阔农村。据调查,XX县区中国移动、固定 用户分别到达11万户,联通、
12、小灵通用户分别到达3万户和2万户。推广应用“两网具有覆盖面大,费用低,效果好的特点。各地要把推广重点放在信息需求量大、接受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和村社干部等群体上,同时要注意挖掘潜在的城镇用户群,通过他们把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农业科技人员要带头使用“两网、熟悉“两网,采取“现身说法、包村包片和示范带动等措施做好推广应用工作;要结合农技工作,通过召开村、社院坝会,张贴宣传画,现场演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民注册使用“两网;要发动乡镇机关千部带头参与到推广应用工作中来,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气氛。在进一步拓宽信息通道的同时,要狠抓信息效劳质量的提高,一是信息源质量的提高,二是对信息
13、用户跟踪效劳质量的提高,基层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后者。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要依靠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扩大信息化工作的组织网络,逐步到达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办好。 5、应建立和完善的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完善行政体制和建立工作机构。建议由区县农办牵头,成立农业、畜牧、农机等单位参加的信息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各单位分工负责,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区县农业部门要做到“五有,即有专业的信息管理和工作机构,有专职工作人员和编制,有必须的设备设施,有专项工作经费,有健全的效劳网络。完善投入机制,提升根底条件。各区县每年要预算一定
14、的投入经费,保证相关机构和人员拥有相关设备,完善乡镇效劳网络。目前,由于区县财政普遍困难,建议市级多安排专项资金或工程投入到区县。同时,要积极引导和扶持信息中介效劳机构加大对信息工作的投入,并建立相关鼓励机制。加强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培训、进修或引进,解决复合型人才缺乏的问题。加强对乡镇工作人员及龙头企业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建议市级将该项内容纳入农业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每年安排一定经费培训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信息工作要制度化。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当前应考虑主要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平安管理制度,上网发布材料采编和审签制度,农业新闻工作者资质考核制度,工作业绩考核评比奖励制度,信息工作人员职称评聘制度等。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必须开展而任务艰巨的工程,只有更新观念,领导重视,确保多层次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实施好重点建设内容,示范带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才能顺利推进。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