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瑜伽之心有感 心澄体静恬然自得 读瑜伽之心有感 序 将自身交付予瑜伽,因为当实相已被了知,哪里还有对立冲突呢。 留神识已澄澈清明,哪里还有痼疾呢。 当呼吸已掌握在手,哪里还有死灭呢。 翻开书本还没开始阅读,克瑞斯那玛查亚那目光炯炯又定力非凡的眼神就震住了我。仅仅是这眼神就足以让人信服,无须言语 第一卷瑜伽修习 瑜伽是由伟大的印度圣者帕坦伽利于瑜伽经中,将其系统化,成为特定的见.2我把它称为瑜伽之见,藉由此见,我们可以重新认识自我,重新打量那些熟视无睹的人或习以为常的事,突然发现漠然置之的一切是那么新鲜 初次阅读中,几乎每一页都有让我警醒的箴言。 瑜伽一词有很多种解释,但哪种解释都没有将千丝万
2、缕的心念绑在一起来得简明扼要。 在我们着手实际做瑜伽之前,要专注于瑜伽修习。一旦千丝万缕的心念聚集成一束而形成意向,我们就准备好开始身体的动作。3 心到意到身到。瑜伽是身心意的结合,如果你的体式练习仅仅有动作而心猿意马,哪怕造型拗得再漂亮,也不是瑜伽。这一解释,充分表达了瑜伽与其他身体运动的本质区别。 瑜伽试图创造一种我们在每一个行动、每一刻,总是在场、在当下的状态真的在场、在当下。 专注的优点是我们可以将每项任务执行得更好,同时对行动保持觉知。专注力越强大,犯错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微小。一旦专注在我们的行动上,我们就不再是习性的囚徒,不需要因为昨天做了什么,今天就非得做什么不可。这样一来,我们便
3、能以未曾经历过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行动,防止漫不经心地重复。4 是的,当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相同的工作或生活时,谁不感慨或单调或乏味,甚至厌倦。当工作、生活对你而言只是复制粘贴时,心已麻木,麻木久了,离行尸走肉也就不远了。 瑜伽是一种方法,能让我们在生命中做到所期望的改变带着每个人达至不同的方向人人都应审慎观察自己所采取的方向,才能够知道将走向何方,以及如何走到那里。而如此谨慎细微的观察,将使我们发现崭新之物。5 冷静才能谨慎,因此也就防止了一时冲动而懊悔莫及,细微的观察自我那么是一种时刻都在当下的反省,于是我们可以时刻调整自己的舵盘,把握自己的状态,以便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行,减少不必要的
4、弯路或因疏忽而发生意外甚至倾覆。 瑜伽课程常常给人这样的印象。学习瑜伽有先决条件。我们可能被要求不准做烟民,或是得当个素食者如果是出自内心的自愿自发,这样的举动就值得赞赏,因为很可能是修持瑜伽的结果;然而假设是由外在强加于自己的,那就毫无令人钦佩之处我们从自己的所在之处、自己是怎样的人开始,无论会发生什么,就是会这样发生了。6 瑜伽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真实的自己,比方在体式习练中发现身体是那么僵硬(在没有习练前也许你浑然不觉),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自己的现状,从适合自身条件的最根底体式开始而不是迫不及待地追求高难度。放下急躁与虚荣,找到真实的自己是学习瑜伽的第一步。 没有人天生完美,
5、正因为我们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才有改变自己的欲望和动力,在开始瑜伽修习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真实的自己,从自己所在之处开始。而接受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向内看的过程,不断地向内观看自己会让人静下心来,渐渐地在反省中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你清楚明白自己的需要时,那些不需要的就会被去除,真正的改变随之而来 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因为它发自内心真实不虚。 当我们开始学习瑜伽,不管是体位法、呼吸控制法、冥想,或是研读瑜伽经我们进展越多,越能觉知我们存在的整体性,了解我们是由身体、呼吸、心灵和其他等所构成。很多人由练习体位法入手学习瑜伽一直练到对他们来说,瑜伽的唯一意义只在于身体操练。这样的状况就
6、好比仅做单臂训练,而任由另一只手臂羸弱不振一样如果想成为完整的人,就得统合自身所有的面向,一步接着一步地修习包括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我们的习性、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呼吸和我们的冥想之道。7 我们可以由任何一道门(方便法门)进入瑜伽的世界,它就像一个圆,圆周上的任一点都可能成为我们的起点,但圆心只有一个,修习越深入我们离圆心也就越近,与周围其他面向的距离也越短,最终各个面向朝着圆心聚拢在一起。 也许,你擅长体位法却不懂唱颂;也许,你擅长呼吸控制法却对经典毫无兴趣;也许,你喜欢冥想一坐就几小时,但却远离人群不与他人交往我想说从哪儿开始都可以,但要深入学习瑜伽那么需要一位能胜任的老师,一位明师(实证修行
7、的过来人),他真正了解你(胜过你自己),知道最适合你的学习方法并能正确教授,以便你能不断地进阶 能将瑜伽八支(制戒、内制、体位法、呼吸控制法、制感、摄心、禪那、三摩地)统合得越完整,自身的缺陷也就越少 比方我从来就认为自己五音不全不适合唱歌,但自从学习唱诵后跟着音乐专集慢慢学,慢慢尝试着哼唱,渐渐地把自己的声音融入歌者的声音,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再跑调了,在专注于冥想的唱诵中克服了自身的障碍,这多让人欣喜。 通过不断的修习,瑜伽最终能让我们圆融于大千世界,圆满于自身的一切。 为何我们总是在生活中陷入泥淖。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外表或假象,为无明所困。 无明,字面上的意义是不正确的理解,描述一种错误
8、的感知或误解。无明混淆了粗略和微妙事物之别。 我们有两个层次的感知。一层在深处,免于无明这层薄翳;另一层那么是位于外表,被无明所障蔽。就如我们的眼睛,假设要将颜色看得正确,就得是清澈透明的,不应染上任何色彩。因此,我们的感知应该要像一面无杂质的水晶明镜。8 我们常常用清澈透明来形容孩子的眼睛,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心没有杂质,纯洁无染就像水晶一般,而我们那么被我念、执着、憎恶、忧虑等所蒙蔽。比方我在课堂上做前屈时,看见别人能够头碰膝而我总是差那么一点时往往心有不甘然而,体位法的练习并非体育竞赛,前屈时能够更深入并不意味着在瑜伽修习上更上一层。当我们心识清明时,就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内心深处才会有真
9、正的平静。 第二卷理解瑜伽 瑜伽经认为净化瑜伽是由三个要素所构成的。修炼、洞察自身和交付予神。修炼是让自己身心健康的行动,是一种内在净化的过程,用来移除自己 已不再需要的东西。 要持续修炼,直到无明的种子被烧尽、再也不能复生为止。9 不进那么退,用来形容瑜伽的习练是再好不过了。尤其体位法的练习,哪怕你已练习了十年,如果你懈怠一个月,可能连根本体式都做不稳当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无明的种子还在澄澈之心就无法显现。 洞察自身那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借此来发现自己是谁,身在何处,自己是什么。事实上,体位法练习也正是以这些问题为起点。我们以观察呼吸与身体来踏出第一步
10、,并在之后不断重复这个步骤,期盼能随着时间增加对自身及当下境处的认识。2023 吸气,手臂从两边起,抬脚跟;止息,保持;呼气,手臂和脚跟同时放下。呼吸到哪,动作到哪 用呼吸包裹体式,让体式适应身体,专注中放下我执,一切在自然而然中发生,我们要做的只是静观。瑜伽,让我们活在当下。 在正常状况下,行动的顺序应该是先决定目标,将之铭记在心,然后采取行动以达成目标。然而实际发生的情况往往是我们时常改变、甚至忘却自己原本的想法我们应该保持弹性,以因应旧愿望和旧想法的改变要是多去专注过程而非目标本身,即使原先设定的目标无法完全达成,也不至于太过失望。专注于行动时的心神状态,少去在意行动所可能带来的结果,便
11、是净化瑜伽中交付予神的真谛。11 全然地将自己交付予神,意味着谦卑,意味着不再执着,意味着你接受所发生的一切没有抵触的。如此这般,我们才会获得内心真正的平静与安宁。 将心安住当下时,心澄体静,恬然自得 正如瑜伽经所言: 瑜伽是指引心识全身贯注地朝向某以一对象或所缘,以及维持在这个方向而不散乱的能力。12 注释: 2同上,5页。 3同上,6页。 4同上,6页。 5同上,7页。 6同上,7页。 7同上,8页。 8同上,13页。 9同上,20232页。 2023同上,20231页。 11同上,20231页。 12同上,186页。 后记: 关于瑜伽,其实我所知甚少,瑜伽之心是我读的第一本介绍瑜伽的书。庆幸自己能读到那么好的书,感谢老师把它介绍给我。万里长征第一步,静兰是我学习开始的地方,我很荣幸能从这里起步。 感谢老师们的教诲。 感谢同学们的鼓励。 感恩瑜伽让我们相识。 namaste。 小智2023年7月31日于杭州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