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血性休克诊治失血性休克诊治 陈德珠陈德珠 2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失血性休克的定义以及常见病因 失血性休克的监测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 获得性凝血病 限制性液体复苏 3 失血性休克的定义与常见病因失血性休克的定义与常见病因 休克的定义 机体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有效血容量不足导致的以急性微循环障碍,组织和脏器灌注不足,组织与细胞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和器官功能受损为特征的综合征 大量失血引起的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的定义与常见病因失血性休克的定义与常见病因 常见病因 外伤引起的出血 消化性溃疡出血 食管曲张静脉破裂 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 产后出血 宫外孕破裂出血 4 5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失血
2、性休克的定义以及常见病因 失血性休克的监测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 获得性凝血病 限制性液体复苏 6 失血性休克的监测失血性休克的监测 一看:神志、面色、口唇和皮肤色泽、毛细血管充盈等 二摸:脉搏、肢端温度 三测压:血压、中心静脉压 四尿量:观察尿量 五检查:必要的B超、检验辅助检查等 7 失血性休克的监测失血性休克的监测 一看一看 (1)看神志 休克早期,脑组织缺氧尚轻,患者兴奋、烦躁、焦虑或激动。随病情发展,脑组织缺氧加重,表情淡漠、意识模糊,至晚期则昏迷 失血性休克的监测失血性休克的监测 一看一看 (2)看面颊、口唇和皮肤色泽 当周围小血管收缩、微血管血流量减少量,色泽苍白,后期因缺氧、淤血,
3、色泽青紫 8 失血性休克的监测失血性休克的监测 一看一看 9(3)看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正常者可在1s内迅速充盈,微循环灌注不足时,则充盈时间延长 失血性休克的监测失血性休克的监测 二摸二摸 (1)摸脉搏 休克代偿期,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增快。收缩压下降前可以摸脉搏增快,这是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2)摸肢端温度 周围血管收缩,皮肤血流减少,肢端温度降低,四肢冰冷 10 11 失血性休克的监测失血性休克的监测 三测三测 (1)测血压:脉压差减少(20mmHg)SBP2.0为严重休克 12 失血性休克的监测失血性休克的监测 三测三测 (2)测中心静脉压(CVP)CVP正常值为510 cmH2O 13 失
4、血性休克的监测失血性休克的监测 四尿量四尿量 尿量 休克时,肾脏血灌流不良,尿的过虑量下降,尿量减少,是观察休克的重要指标 观察指标:0.5ml/(kg.h)14 失血性休克的监测失血性休克的监测 五检查五检查 (1)床旁B超:查找隐匿出血部位 判断容量状态 15 失血性休克的监测失血性休克的监测 五检查五检查 (2)化验检查:血常规 凝血指标(包含D-二聚体)血气分析 电解质 血乳酸 16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失血性休克的定义以及常见病因 失血性休克的监测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 获得性凝血病 限制性液体复苏 17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失血性休克的处理 关键:及早作出诊断 积极处理病因 同时快速建立静脉
5、通道,快速扩容、输血,积极抗休克 及时纠正各种并发症 18 液体复苏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尤其是深静脉通道 早期快速补液 平衡液(乳酸林格氏液)人工胶体安全性尚不确定(羟乙基淀粉维容 50ml/kg.d)白蛋白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失血性休克的处理 19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失血性休克的处理 升压药物 不作为常规 严重休克时的紧急使用 充分补液后仍有血压低 药物选择: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20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失血性休克的处理 血制品使用 红细胞 新鲜冰冻血浆 冷沉淀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 RBCRBC:FFPFFP:PltPlt比例为比例为1 1:1 1:1 1 21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失血性休克的处理
6、其他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合理氧疗 控制体温 纠正内环境紊乱(电解质、酸碱)22 获得性凝血病获得性凝血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稀释性凝血病:严重失血患者在进行液体复苏的同时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凝血物质,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严重稀释和缺乏 23 获得性凝血病获得性凝血病 功能性凝血病:由于低温和酸中毒导致的凝血障碍 消耗性凝血病(DIC):不同原因造成的,以血管内凝血激活并丧失局限性为特征的获得性的综合征 24 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 亦称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性液体复苏 大量快速的液体复苏,可增加出血量,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和降低组织氧供,从而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大量输液可
7、影响血管的收缩反应,造成血栓移位 25 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 在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中,避免大量快速补液,维持收缩压在90mmHg左右(脑科病人或既往高血压病人除外)在控制出血后再进行充分复苏 26 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性液体复苏 参数参数 目标值目标值 血压 SBP80mmHg,MAP5060mmHg 心率 96%尿量 0.5ml/Kg/h 意识 遵嘱活动(脑外伤影响意识除外)血红蛋白 9g/dl 乳酸水平 1.6mmol/L 碱剩余-5 Scand J Trauma Resusc Emerg Med.2012 Sep 18;20(1):68 27 总结总结 重视高危患者 严密监测,早期诊断 积极处理原发病 液体复苏与升压治疗 合理输注血制品 及时纠正内环境紊乱 加强支持治疗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