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午战争史读后感 甲午的读后感篇一:甲午战争史读后感 前不久中国开始打捞甲午战争时我国的战舰,船上还存留着当时水军的残骸,看着水下的情景我还想再感受一次甲午战争的历史。 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防止的,中国当时在清政府的通知下虽然兴起了洋务运动,拥有了和当时的列强抗衡的能力,但是却不思进取,靠着国外媒体的吹胖而沾沾自喜,仍然沉浸在亚洲最强世界第六的荣耀当中,殊不知,卧榻之处已有饿狼,弹丸日本举全国之力,建造战舰,天皇带头捐款。战备力量迅速开展,已然超过中国,而中国政府此时在干什么呢。在抽调军费修建颐和园,为慈禧过六十大寿,完全没意识到日本此时的狼子野心。而北洋水军的领导者李鸿章此时亦是完全个人
2、乐观主义,认为日本不是外患,缺乏为虑。殊不知他的这一错误认知直接影响了中国之后的开展历史。 甲午战争的导火索终于被点燃了,朝鲜东学党起义,这次起义是朝鲜底端人民对封建帝制的对抗,在朝鲜政府的几番恳求下,中国派兵增援,与此同时,日本也派兵了,这一次起义被国际化,起义被压制,圆满结束,然而撤兵问题没有得到完善解决,中国坚持认为朝鲜是其附属国,而日本坚决不认同,不撤兵,中日战争在朝鲜爆发。 日军装备精良,清军节节溃退,在朝鲜战场上士气低落,反观日本,气焰高涨,侵略的心态支持着他们,日军打到了鸭绿江畔,再往前挺进,就是我们的外乡了,尽管清军有效布防,但依然抵不住日军的炮火,不是我们的士兵不够勇敢,而是
3、装备上一个是天一个是地,在声势上就不如对方,清军根本无心恋战。随后日军占领旅顺开始了疯狂的屠杀,而我们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没有任何方法,日军随后乘胜追击,占领了大半个辽东半岛。 我们所看的甲午海战其实只不过是甲午战争史上唯一一个值得我们“骄傲的局部。北洋海军刚刚操练完看见远处有一缕黑烟,当即认为是日本军舰,很快组织进攻,定远舰的第一发炮弹拉开了黄海战役的序幕。十二比十二的阵容,看似实力相当,实那么不然,日军军舰排水量比北洋的大,而且装有速射炮,五分钟十发,而我们的战舰是五分钟一发,在敌人的猛烈火力压制下,我军依然奋勇还击。更为可笑的是敌军的军舰在重伤之后还可以远遁,而我们只能拼命去拉一个垫背的
4、。邓世昌带着手下将士勇敢追击敌舰,准备同归于尽,可是失败了,在致远舰快要漂浮时说:“吾辈参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以前听到这句话我感受到的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情气概,显示他的是勇敢和爱国。但是现在除了对他本人的肯定之外,我还会再想想他的爱国到底值不值得。军费缩减,军备不能及时更新导致了甲午海战的失败。我为邓世昌叹息,为所有浴血疆场的士兵叹息,为清政府的腐败叹息。 当时的清政府总是爱梦想,乐观的态度倒是让我惊讶不少。集全国之钢铁的威海卫炮台,清政府梦想着靠他阻挡日本侵略者的步伐,然而有识之士已经指出了弊端,清政府还在乐观的认为日军看不出来,不敢来犯。可惜他们的希望
5、破灭了。停战议和,清政府依旧带着乐观的心态去交涉,李鸿章是议和代表,身为清政府的首辅大臣,在日本却得不到任何尊重,只能三番四次的苦苦哀求,然而弱国无外交,任你百般说辞也不可能让日本放弃已经攥在手里的肥肉。最终还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的野心已经昭然假设揭,他把目光放在了澎湖列岛和台湾,对于日本的这一行为,清政府已然无能为力,然而台湾军民还没有放弃,明知是死依然奋勇杀贼,赤子之心映照海峡。烈士的铮铮铁骨与清政府的 懦弱无能,着强烈的比照狠狠地轰击着我的心灵。马关条约的签订完全翻开了我国被列强瓜分的局面,加速了我国半殖民地的进程。 中国强势了几千年,却在近代毁于一旦,清政府的腐朽已经到了人
6、神共愤的地步。国将不国,何以图存。豆剖瓜分的危险给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劳苦的农民率先起义,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拿着自制的长枪土炮,打的洋人溃不成军,然而却遭到了清政府无情的压迫。义和团这些杂牌军就可以一次次的战胜外国军队,而清军只能抱头鼠窜,由此可见,装备的优劣已经不能成为清政府为之辩护的理由,在政治和军事上已经腐朽不堪了。 甲午战争史就是一部悲情史,壮士之悲,国家之悲。现金的我们回想起这段历史可能仅仅记住了邓世昌的奋勇、清政府的无能和日本的可耻,但是请我们再想一想,当年那些烈士的理想,致远,镇远,定远,平远,他们的牺牲是为了保卫祖国,他们为了梦想奉献生命,他们希望我
7、们有朝一日可以驾驶我们自己的战舰驶入大洋深处,震慑列强,只有国家强大才不会任人宰割。现今的我们不能把历史仅仅当成一段历史,她更是我们先辈的梦想,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 甲午的读后感篇二:甲午殇思读后感 “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文章,读后令人感慨万千。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大国,竟被一个领土小、资源乏、人口少的岛国、小国百般欺辱,真是中华民族史上最惨痛耻辱的一页。“系列论述令人信服。国家穷那么弱,又是一盘散沙,国无凝聚力,人心无理想,清廷腐败是根源。如今,回忆甲午120年的历史,向国人敲响警钟,不忘血泪史。激发人们奋起向前的拼搏精神,让人无比欣慰。 反观现在,我们眼前川流不息的,是把“
8、挣很多很多的钱当作理想的孩子们;是卑躬屈膝、恭迎拍马的官员;是留在国外永不还乡的“人才;是英雄流血又流泪;是“真小人成为明星,大丈夫成为笑柄;是“仁义道德成为“迂腐的代言词;是人们都患上了“社交强迫症,拥有一大堆“朋友,却遗忘了“知己的含义;我们听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也看不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正气;有种叫做“人格魅力的东西,正在离我们远去。有种叫做“民族精神的正气,逐渐抽离我们的躯体。 甲午战争让我们从历史中得以反思,反思历史,也是在反思自己。我们虽没有“兼济天下的能力,却是能做到“独善其身。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失败也是我们所需铭记的,它与成功对我们一样有价值。想到,如今中国四周的形势,中日与中菲以及中越等在领海问题 上的争端,我们更需要铭记百年前这场惨痛的失败,知耻而近乎勇。当年,丢掉领土或许可以说是国势衰微,国家落后。而现在,绝对不容许当年甲午丧权辱国的重现。没有一寸领土,一里领海领空是浪费的,都是值得誓死保卫和珍惜的。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改革如逆水行舟,再硬的骨头也得啃,再深的险滩也得蹚。只有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以更大的魄力和超常的胆识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才能开辟一片新的天地,写下实现中国梦、国寿梦的历史新篇章。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