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贫困村产业扶贫年度工作总结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和市产业扶贫工作会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发动布置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成在产业,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我县紧紧牵住绿色产业这个“牛鼻子,立足霍山特色资源,创新多种模式、采取多种渠道引导、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展特色种养业,扩大特色产业扶贫覆盖面,为全县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在市农委8月中旬和9月下旬二次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专项督查后,我委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制定了整改措施,逐条落实到位。现将我县2023年度产业扶贫工作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组织领导开展情况:一是成立专门
2、机构,确定专人负责。县扶贫开发领导组下设一个产业扶贫工作组,组长由农委一名副主任兼任,农委抽6人、林业局4人、中药材开展局2人、茶蚕办4人组成工作组成员,并设有专门办公室,有4名同志常驻办公。同时又成立了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农委主任兼任,在农委内下设一个专门扶贫办公室,抽二名同志专职负责日常工作。二是抓好谋划,立足产业这个脱贫之基,统筹谋划特色产业开展、政策设计、工作布署,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出台了霍山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与实施细那么,编制了霍山县特色种养业2023年度扶贫工作重点与分月工作方案,协助43个贫困村制定产业脱贫方案,逐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稳定和深化产业扶贫政
3、策。三是抓好调度,通过召开调度会、定期通报、信息交流等措施,推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四是抓好协调,对于产业扶贫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争取各相关部合支持与配合,形成产业扶贫的强大合力。2023年上半年全县召开了二次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5月份还专门开展了产业扶贫工作专项检查。8月下旬和10月下旬,针对市农委二次督查反响情况进行了二次专项整改。(二)贫困户产业开展情况:2023年,全县完成三批贫困户到户产业工程验收共有7952户,实施特色种养业工程贫困户是10712户(2023年、20年已脱贫户开展产业工程只统计没有验收给予奖补)占全县202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7029户中的6
4、2.9%(特色种养业到户工程覆盖率)。其中从事种植业开展6804户、21091人;从事养殖业4499户、13947人;从事加工、休闲农业的56户206人。20年脱贫户开展产业1967户6808人;20年拟脱贫户开展产业2256户7832人。全县贫困户(不含2023、20年已脱贫户)共开展低产茶园改造17538亩、毛竹抚育和笋用林改造11758亩,油茶抚育191亩、种植天麻、茯苓等中药材2165亩、种植蔬菜1203.1亩、食用菌312023棒、养蚕570种盒、养蜜蜂1024笼、养种猪134头、黑毛猪5561头、牛336头、山羊3840只、土鸡92962只、鸭鹅18009只、鱼虾等特色水产养殖41
5、35.6亩、种植水果314亩。户办茶厂9个、竹加工厂2个、手工作坊1个、农家乐13家。全县20年发放补助资金1740.6178万元,比上年增加407万多元,户均受益2173.6元,比上年增加237.6元。全县20年已发放小额贷款8439.1万元,受益贫困户2615户(其中邮储发放460万,受益贫困户96户);其中包含分贷统还模式农商行发放贷款1569万元,由11家农业龙头企业主体实施,带动422户贫困户受益;邮储银行发放贷款435万元,由4家农业龙头企业主体实施,带动88户贫困户受益。(三)、贫困户、贫困村和“一村一品专业村特色种养业达标情况:(1)开展特色种养业达标并已验收的贫困户有6993
6、户,完成任务101.0%(任务是6924户),自种养比例到达40.66%。(2)全县43个贫困村,开展特色种养业专业村达标的贫困村有43个,其中茶叶32个,毛竹4个、中药材4个、水产1个,以黑毛猪产业带动全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的1个,完成任务100%。(3)开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村到达“一村一品的5个,分别是太阳乡金竹坪村、大化坪镇青风岭村、大化坪村、佛子岭镇长岭四个村(茶叶);诸佛庵镇桃源河村(毛竹),任务完成达100%。(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开展情况:全县有481家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通过股份联结、订单联结、效劳联结、务工联结、租赁联结等方式带动贫困户5902户
7、、18296人脱贫增收,其中20年拟脱贫户是500户1600人。户均预计增收4000元以上。(五)、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到村实施情况:20年度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安排到贫困村共建54个特色种产业开展工程,涉及43个贫困村,财政扶贫资金总投入1827万元,贫困村工程覆盖率达100%。其中20年度贫困村开展资产收益扶贫特色产业工程24个,涉及17个贫困村,投入扶贫资金706万元。“三变改革试点工程涉及14个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80万元。特色产业工程主要茶叶和竹制品加工、高山蔬菜生产、中药材生产、生态养鱼、饲养黑毛猪等。(六)、特色种养业扶贫资金投入情况:打卡到户发放贫困户产业开展奖补资金是1740万
8、元,特色种养业工程到村扶持资金是1852万元。特色种养业扶贫资金投入强度到达2094元户。(七)、领导班子和农技人员结对帮扶情况:县农委、茶蚕办、农机局领导班子成员共联系经营主体19个,吸纳254户贫困户、812个贫困人口。全县农业技术人员共有173名,结对帮扶523户贫困户、1874个贫困人口。(八)、特色种养业培训情况:20年采取县级集中和到村培训二种方式,举办各类培训班110屡次,培训经营主体629个,培训帮扶干部756人,培训贫困户6685户。二、主要做法:(一)因户施策开展到户特色种养业。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进一步推出了畜禽集中代养、以羊换羊、资产租赁、委托加工、订单收购、联户经营、
9、组建家庭农场、龙头带动、入股集体经济、后备箱工程等脱贫攻坚“三十六计,拓宽了贫困户产业开展思路,从而使不同家庭条件的贫困户都能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从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产业开展的路子。全县各乡镇都涌现出一大批典型案例,充分带动了贫困户的产业开展。例如下符桥镇采取分散代养模式,组织协调科氏丛林公司统一提供黑毛猪种,让贫困户按照公司统一要求,分户饲养黑毛猪,然后统一回收;东西溪乡余家畈村组织养殖大户为14户贫困户集中代养28头猪,仔猪由贫困户提供,然后扣除仔猪本钱后,利润与贫困户增均分;诸佛庵镇小堰口竹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户18户49人入社,社员以毛竹资源入股,按毛竹园面积、远近、蓄积量计算股份
10、,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年底依收入进行分红;磨子潭镇充分利用大别山旅游快速通道,沿线开展农家乐,并组织贫困户将当地特色农产品上柜展示销售,让游客“后备箱满载而归。(二)因地制宜推动旅游和电商扶贫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贫困户的资源为生产基地,将田园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开展休闲观光体验旅游为一体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产业链,由企业统一进行生产、管理,产品加工和销售,实现贫困户收益化。设立绿色减贫专项资金600万元,以“旅游+多种复合业态为抓手,扶持镇村成立旅游效劳公司、乡村旅游扶贫协会,拓宽增收渠道。在43个贫困村设立村级电商效劳站,充分依托乡村电商能人,帮助贫困户开设网店或开展代卖,将有条件的贫困户
11、培育成为农村电商的带头户,解决贫困户农副产品“卖难问题。如:磨子潭镇大力开展农家乐、驴友之家、体验农场、茶谷小院等工程,通过资金帮贷、就业帮介、产品帮卖、开展帮带等模式,实施“1+3+10扶贫工程,带动75户274人摆脱贫困;上土市镇陡沙河温泉小镇工程,虽然目前仅完成一期开发,直接在温泉景区务工的贫困户有120人,人均务工年收入约2万元,在景区周边效劳的贫困户有27户,户均年增收近3万元;抱儿钟秀公司实施“黄茶-一二三产融合开展工程,打造茶旅融合新样板,将带动7个贫困村、64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漫水河镇陈家畈村通过村淘平台销售山芋粉丝工程,按种植户200元/亩补助和80%设备补贴,对成品粉丝进
12、行包装设计,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三)创新推进资产收益型扶贫模式。总结推广精准扶贫三十六计,拓宽脱贫思路,探索创新脱贫新模式,增强贫困户自我开展能力。出台了霍山县资产收益扶贫实施方案和霍山县资产收益扶贫工程操作规程,结合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三变改革,大力实施资产收益扶贫。一是探索“政府+企业+贫困村/贫困户合作模式,鼓励贫困村以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资源要素和资金参股开发加油站、水电站、小水库水面经营等收益较好的优质工程,获得分红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补助贫困户。如:太阳乡参股观音岩水电站,每年将获得8%的固定分红收益,为两村30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年每户提供3000元固定收
13、益;单龙寺镇东风桥、下符桥镇庙岗集村20年首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方案实施加油站、大棚蔬菜基地等工程,将带动90户贫困户获得固定分红;太平畈乡洪峰村投入40万元建成高山蔬菜保鲜冷库,上土市镇陡沙河村投入80万元建设特色农产品销售中心,为贫困户开展特色产业实现了顺产顺销,稳定增加了收入。二是结合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盘活贫困家庭资源、资产和资金,让贫困户有更多的稳定增收渠道。如太平畈乡王家店村淮源农庄,利用霍山石斛品牌,大力开展特色民宿,与周边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贫困户以自家房屋入股,淮源农庄免费改造贫困户房屋并负责统一管理效劳,交由贫困户自主经营,经营收入按照5
14、:5分红。三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积极引导贫困户将承包土地、林地、水面经营权等以折价入股、租赁方式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的财产性收益。如:太阳乡通过政府搭建产业平台、提供保障效劳,该村将7000亩山场流转给安徽茂源农业生态科技,农户除每年收取林地租金,还可以就近参与采集加工,目前已有12户贫困户受益;黑石渡柳树店村将贫困户的土地流转给安绿园公司,由公司统一新建蔬菜大棚,统一提供种苗和技术效劳,公司高于市场价蔬菜收购,既降低了公司本钱,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已有8户贫困户受益。(四)积极创办扶贫产业互助组织。积极探索以贫困户为主体,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组织多户贫
15、困户成立互助组织,形成“多户联动、抱团取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走上致富道路。单龙寺镇有15户贫困户组成互助社,利用各自条件优势,签订互助协议,取长补短,开展水库养鱼;诸佛庵镇桃源河村实施“互助合作、贷羊还羊产业扶贫工程,通过组建村民互助组,以贷羊还羊滚动开展的运行机制,互帮互助、共同开展,以“输血增强“造血功能,到达脱贫致富的目的。该工程第一期投入35万元,新建标准化羊舍360、管护用房70,购置种羊200只,第一批带动7户群众开展高山养羊。方案通过三年的滚动开展,带动20户群众开展高山养羊、脱贫致富,预计总养殖规模到达2023头,年总纯收入超过100万元。(
16、五)加强建立帮扶利益联结机制。为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中的生力军作用,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县农委在全县深入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开展活动,并专门下发了通知,分批召开了四期培训会,培训人次达600多人次。目前全县有481家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股份联结、订单联结、效劳联结、务工联结、租赁联结等方式带动贫困户5902户、18296人脱贫增收,20年拟脱贫户500户1600人。(六)深入开展农业技术人员结对帮扶。在20年农技人员结对帮扶贫困户的根底上,县农委又对全县农业技术人员结对帮扶贫困户人员进行调整充实,继续开展“五个一行动,即帮助贫困户理清一个开展思路、选准一个脱贫产业、联系一条销售渠道、传授一门实用技能、找到一条就业门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