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20.87KB ,
资源ID:1271488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2714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孔子教例里的实效德育.docx)为本站会员(la****1)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孔子教例里的实效德育.docx

1、孔子教例里的实效德育德育的实效性一直是所有德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学生在校一个样,走出校门一个样的“双面人现象怎样才能得到根治?从两千多年前圣人的教育典故里,我们也许可以窥出一些门道。春秋战国时,鲁国有这样一项规定:但凡鲁国人去国外旅游,在国外看到同胞沦为奴隶的,可以垫钱把他赎买过来,回国后可以到政府去报账。孔子有一个学生到国外旅行,果然看到鲁国人有在国外沦为奴隶的,他就垫钱把他赎买过来,但回国后没有去报账,人们知道后人人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却批评了他。有人对孔子说:“他做好事,赎买同胞不报账,干嘛还要批评他?孔子说:“他的行为阻碍了其他在国外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被赎买回来。今后有人出国去,看

2、到有同胞沦为奴隶,他就会想:我垫不垫钱赎买他呢?如果我垫了钱,回去报不报账呢,不报账,我就白白地丢了一笔钱;如果我回国去报账,人家就会把我同那个人相比较,说某某人赎买奴隶不报账,说我品格不如某某人那样高尚,我何必多此一举,招人议论呢!他一想到这里,就会假装没有看见,走过去了。这种赎买同胞不报账的做法,岂不是阻碍了更多的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被解救出来吗?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实效德育的一些根本特征。一、 德育需要教育者有智慧的穿透力。道德因其社会性的本质属性,它的形象必定因视角的不同而多元,即同样一个行为,在不同环境中,它的对错优劣可能是迥异的。如上面故事中:孔子的一个学生在国外垫钱赎买了在国

3、外沦为奴隶的本国人,但回国后没有去报账。这种做好事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品质,在常规视野里,无疑是需要肯定倡导的。可是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却受到了老师孔子的批评。孔子不是在鸡蛋里挑骨头或者要成心标新立异,实在是因为他敏锐地洞察到这本身是一个宏大背景下的国策(姑且不管它的正确恰当与否),是关系当时众多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自由的大事。个人行为与大道德冲突时,个人行为无论从局部看怎样正确,都将不再正确。不过,一般简单的行为我们很容易判断是非,比方傻子用石头砸朋友脸上蚊子,但看待比较复杂的事件就需要智慧了,一如塞翁面对失马的态度,我们需要用全面、辩证的眼光看远一点,看广一点,看灵活点,既要看透事件本身,又要看清它

4、与相关事物作用后的状况。反观我们的德育,多教育学生如何“高尚,而很少教育学生如何根据实际环境辩证地决定自己的言行,致使书面上的道理总是在生活中碰壁。要改变这种现状,首要的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提高教师的智慧穿透力,这样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引领学生、浸染学生。二、 德育建立在体察入微的心理学根底上。教育是心灵转向,是关于心灵的艺术。我们对孔子批评品德高尚的学生疑惑不解,其实他的解释是何等的深刻。其中的“他就会想,“他一想到这里等语句,说明他不仅仅是在做推想与假设,他清楚是在把自己的心贴到另一颗心上面,努力地感受对方真实的律动,而不是以自己的频率与强度做武断的评判。“如果我回国去报账,人家就会把我同那个

5、人相比较,说某某人赎买奴隶不报账,说我品格不如某某人那样高尚,我何必多此一举,招人议论呢!他一想到这里,就会假装没有看见,走过去了。听,说得何其深刻,仿佛他自己就是那样的人,他从事件中人们的思维视角走进生活,然后思考学生该怎样舞动自己的道德大旗。其实在任何事情中,我们都应该首先学会细腻地真切地走近,让“我成为“他,然后才可能以联系的、整体的眼光看事件,看世界。想想故事中的孔子,虽然故事没有提及他对学生心态的剖析,但我们可以想象到,他一定也有充分的考虑。比方该学生乐观、善良、善于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但心思不够细腻,需要在实践中给予指点等等,于是孔子很直接地向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果这位学生一向淘气捣蛋,思想偏激,刚刚走出向善的第一步,我想目光如烛的孔子也会相应调整教育方式:孩子,能得到大家的赞赏,我真快乐!然后巧妙地启发:不过,你不能使所有的人对你这个行为满意。于是把学生的思维意识引向深入:我使谁不满意?是什么原因?这样在充分保护他积极性的前提下,一次次的锤炼,必定使他逐渐拥有积极自省的意识,冷静思考的习惯,从而为正确的道德行为奠基。由此可见,把心贴近教育对象,把心思变成敏感的触角,是播撒教育智慧的前提。责任编辑:白文军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