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氏当国读后感 唐老有许多代表作:?晚清七十年?、?李宗仁回忆录?、?美国民权运动?等,当然?袁氏当国?也在其中。捧读完这部史学传记,最深的印象莫过于他文白相杂,书口并用的写作风格。以袁世凯为主线的民国史在他笔下娓娓道来,绝无戏说成分却有引人入胜,史家讲故事的能力可见一斑。白寿彝大师曾言:“历史不能干巴巴,要让人爱看,?袁氏当国?大抵符合这条要求。为了更好的体会唐老的写作风格,又去找了远流版本,果然收获颇丰,例如孙中山想联日倒袁就被唐老唾弃为“更是屎棋,怒其不争的韵味十足,读来让人不禁莞尔。 接下来该说说本书男主角,他出使朝鲜,小站练兵,废除科举,可恰恰是他,戊戌变法或许就因他的出卖而失败,不
2、仅如此,刺杀宋教仁恢复帝制,做起来丝毫不手软。唐德刚评价他为“毕竟是近代中国数一数二的治世能臣,在余看来,他就是一个深谙民意的重要性却摸不透民意的政治老手,成也民意,败也民意。 之所以说他深谙民意的重要性,是因为他懂得为自己造势,利用民意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孙中山暂代临时大总统后随即电袁表示虚位以待,无非迫于“非袁不可的局势,不然也不会千方百计制定法律来约束“猛虎了。国民党成立之际,袁为造出与国民党交好的假象,与孙公晤面达13次之多。蜜月期中的孙公还沉浸在三民主义已成二者,自己只要再修多20万里铁路就大功告成的美梦里,何曾想到自己只是袁世凯造势,拉拢民意的一着棋子呢?后来袁更把国民党扫地出门,
3、自己当上终身大总统,可谓飞龙在天了,只是左右逢源,春风得意之时却忘了亢龙有悔,盛极而衰的道理,临了还要像汪曾祺、毛泽东那样晚节不保,不可悲乎?可他远没有毛主席那样幸运,历史对他太苛刻,以至于窃国贼的骂名盖过他先前所有功绩。众人知道他野心勃勃要倒行逆施,却少有人为他辩白,他的洪宪年号实为弘扬宪法之意,只是此中有几分真情几分假意就没人在意了。 追根溯源,袁世凯称帝固有被袁克定坑了的缘故,但当时的政局也起了催化作用。共和这个美国模式原本是被新派人士视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万灵法宝,事实却是,民国成立后,连袁总统也失掉信心了。留学回来对共和制有亲身体会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唐老更是断言“袁世凯对现代政治思想
4、是一无所知,当时的国民只觉得皇帝换了姓而已,民主?选举?啥玩意儿,能吃吗?再加上总统、内阁分权不清分权制衡这种舶来品来到中国就走样变型,袁有他的智囊团,宋教仁就搞他的政党内阁,双方都在掰手腕,能不乱吗?结果就是内阁还没断奶就夭折,议会那“八百罗汉把民国搅得天翻地覆。其实早在192023美国记者托马斯F来拉德造访袁世凯就有过报道虽然袁世凯主张他的国家能真正适应西方的观念和方法,即是大清国也许还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去接纳他们,只是袁不撞南墙不回头而已。 等撞到头破血流了就想起昨日种种,这时候民意又粉墨登场了,君不见民怨民愤多强烈吗?民国不如大清!看重民意的袁大概觉得开倒车也比翻车强一百倍吧?这虽有为他
5、开脱之嫌,但也算是实话。坏就坏在这次袁世凯摸不准民意了。大清比民国好和民国不如大清两种说法,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前者恰是他以为的民意,却不料共和政体之于民众就如月信之于女人,女人每月那几天总会咒骂大姨妈,恨不得“她快走,可等到亲戚不来了,又火烧眉毛似的求医问药。共和政体再不济,也算是跨出了第一步,缓慢前行着的列车断没有回头之理,袁世凯硬要回头,焉有不车毁人亡的结局呢?在他弥留之际,民意又有了新风向,从非袁不可到非段不可,不知病榻上的袁世凯作何感想?想必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其二公子讽父诗曰“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唐老觉得如果袁世凯守着本分,一辈子也就过去了,但他如背叛民国,必然是不得善终。如果袁没有倒行逆施,历史对他的评价又会如何?中华民国走向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蝴蝶效应之下,我们如今还会不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呢?只是没有那么多如果,历史在我们探索之时就已尘埃落定。?袁氏当国?大大激发了我对民国史的兴趣,这可能是作者一开始的写作目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