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9.76KB ,
资源ID:1286573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2865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支部书记讲党史故事4篇.doc)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支部书记讲党史故事4篇.doc

1、人心向背 决胜千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获知解放军占领南京后,作了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以纪念胜利。在这之前,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已经胜利地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半个中国。国共双方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是其中规模最大、意义也最为深远的一次战役,双方投入兵力最大,解放军牺牲最众,歼敌数量最多,被视为国共两党政权“存亡最大之关键”。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粟裕敏锐捕捉到了国民党军调动带来的战机,提前给华野各纵队下达了

2、分割包围黄百韬兵团的作战命令。一场气吞山河,决定中国命运前途的战役至此打响。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发起战略性进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这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走向的大决战中,国民党投入兵力80万人,解放军投入兵力60万人。结局是,60万人战胜了80万人,战役胜利后我军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解放军直逼长江,为下一步的渡江作战奠定了可靠基础,国民党只有凭借长江天险苟延江南半壁。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战场

3、胜利的天平?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战役期间,民工的支前是最动人心弦的一幕,苏、鲁、豫、皖、冀5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动用担架20.6万副,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共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吨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用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援了战争。“人心向背,决胜千里。”淮海战役的胜利,正是这句话最深刻的注脚。当年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陈毅1951年2月11日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在谈到淮海战役时,动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解放军岂止是60万人,我们是500万人对80万人!战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军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

4、,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和牺牲,淮海战役是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543万人的民工支前小车,再好不过地强调了“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证明了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深刻揭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朴素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才能坚如磐石,行稳致远。(根据画布上的苦难辉煌毛泽东诗词赏析整理编辑)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

5、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

6、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大,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敌人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由13根铁链组成,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

7、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刹那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

8、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走过迪庆 红军播撒民族团结种子1936年4月25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等人率领下,渡过金沙江北上抗日,途经中甸县7个乡镇,在境内行程405公里,发生了两次战斗,翻越了3座雪山,先后停留休整了19天。当时,噶丹松赞林寺是迪庆地区重要政治经济中心,贺龙以红二、六军团总指挥的名义给寺院八大老僧写了一封信,说明红军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对寺院和僧侣的生命财产绝不侵犯并负责保护,希望僧侣和民众照常生产生活,不要轻信谣言,帮助红军筹集粮秣,红军照价支付钱款

9、。5月2日上午,贺龙应邀来到噶丹松赞林寺,向松谋活佛及八大老僧说明了红军经过中甸北上的意义,阐释了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希望噶丹松赞林寺帮助红军,并向寺院赠送了“兴盛番族”的锦幛,祝愿藏民族兴旺发达。噶丹松赞林寺的僧人们感受到贺龙和红军的热忱,也看到红军纪律严明、尊重宗教事务、毫不扰民,对待藏族群众很友好,与以往见过的军队完全不一样,表示愿为红军在当地的活动提供方便,并积极为红军筹集了8万斤粮食,有力支持了红军北上。中甸藏族群众从最初的“怕红军”逐渐变为“信红军”“爱红军”。红军在中甸地区成功地探索了处理好民族关系的方法,为其后续通过广大藏区奠定了政策基础,并在藏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居住着

10、26个民族的迪庆州,继承和发扬各民族和谐相处、团结共荣的传统。可以说,迪庆的民族团结进步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民族团结是红军播下的种子。方志敏 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1899年8月,方志敏出生于江西省戈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的方志敏目睹了帝国主义欺凌、当权政府腐朽、广大农民疾苦,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1922年8月,方志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了江西党、团组织的创建。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方志敏曾担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农民部部长、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领导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方志敏回到赣东

11、北,在戈阳、横峰一带发动农民武装起义,揭开了赣东北土地革命的序幕。1928年至1933年,方志敏领导起义农民坚持游击战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赣东北苏区扩大为闽浙赣苏地区后,方志敏担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随后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先后领导赣东北和闽浙赣苏区军民进行了反“围剿”斗争,并配合中央苏区进行了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红十军与由红七军团等部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会合,组成红十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部继续北上抗日,同时策应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在皖南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在撤返赣东北途中,被七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于怀玉山区。因寡不敌众,方志敏于1935年1月不幸被俘入狱。在狱中,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重要文章。1935年8月,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方志敏的一生,是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与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一样,是共产主义者战斗的一生,是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和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为革命后来者树立了学习的楷模。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