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于导尿操作不当致病人尿道损伤的案例剖析 王丽娟 病历摘要例1)男,28岁。因电弧重型烧伤,准备急诊行胸廓减张术,术前留置尿管,置人尿管时,感阻力大,强行插入,致尿道口滴血,未做处理。数日后患者在全麻下行双上肢及前胸切痂和植皮术,术晨导尿,置管再次受阻,后在专科医师帮助下完成置管术。病历摘要例2 男,64岁。因食管癌拟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术晨留置尿管过程中,反复3次插入均未成功,后请泌尿外科会诊,在导丝引导下插入尿管,损伤尿道,造成出血损伤。术后病人阴囊水肿,予抗感染、膀胱及尿道冲洗后恢复。病历摘要例3 男,68岁。因左肺腺癌准备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G术晨行导尿术。
2、插入导尿管见尿液后,即向气囊注入15 ml盐水,固定并连接引流袋,未见尿液流出,拔出尿管时,见尿管端有血块包绕,后再次插入导尿管。术后第5天去除尿管,患者下床排便时出现尿道溢血,再次留置尿管,予维生素K、云南白药等止血治疗,定期膀胱冲洗痊愈。本组例1是急诊,插管造成损伤出血,术后了解到患者曾有尿道损伤史,分析此病人可能有尿道狭窄,如术前了解病史,选择较细导尿管,插管前将导管前端10-15 cm用润滑油充分润滑后再插,可明显降低插管阻力。例2是老年男性,应考虑到前列腺增生症,易造成插管困难,应充分润滑导管,并注人2利多卡因或无菌液状石蜡,再插管。例3完全是缺乏经验所致。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插管见尿后
3、应再插入至少2 cm以上再注水,以防注水时插管深度不够造成尿道裂伤。通过以上3例教训,笔者认为术前应查看患者病历,仔细询问病史,必要时改变常规插管方式,进行有效尝试,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要求。此外,当发生尿道损伤后,应积极进行术后处理,防止尿道炎等并发症。病历摘要例1:男,54岁,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的患者,术后第4天,患者能下床活动,主治医师查房后,停止留置导尿,进修医生未通知护士,自己操作,未将气囊内的液体抽出,在有阻力的情况下将气囊导尿管用力拔除,造成尿道损伤,尿道口滴血不止,请泌尿外科医师会诊后重新插入气囊导尿管,两周后,按操作规程,拔出尿管。病历摘要例2:男,63岁,胰、
4、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第5天傍晚出现尿潴留,遵医嘱给予留置导尿,使用双气囊导尿管,值班护士按照留置导尿常规正常操作,将导尿管插入尿道,见尿后再插入2 cm,然后向气囊内注入10 m l生理盐水,尿液持续引流出来,但患者自述下腹部及尿道疼痛,而操作者认为尿管引流通畅,未引起重视。第2天,患者疼痛难忍,遵医嘱正常拔除尿管后,尿道口出现滴血。经泌外科医师会诊重新插入气囊导尿管,1周后拔除。讨论本组病例中,例1是由于进修医生在基层医院工作,对气囊导尿管的结构不了解,盲目的操作,对患者造成了不应有的痛苦。例2由于值班护士缺乏双腔气囊导尿管的操作知识,只知道硅胶单腔导尿管插入的深度:男性见尿后再插入2 c
5、m即可,而气囊导尿管的结构有别于单腔导尿管,气囊前端尿管长1.5cm,气囊长约3 cm,如果见尿后只插入2 cm,再注入10 m l生理盐水。气囊一部分卡在尿道内口,又有一个向外牵拉的证实过程,结果造成气囊压迫尿道,黏膜水肿出血,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医用材料也在不断更新。课本上的留置导尿过程中的一些传统方法已不适用于临床,这就要求护士不断更新知识,积极主动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全面掌握气囊导尿管的结构、性能特点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结合实际问题和工作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制定出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操作规范。只有掌握操作技巧,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置管成功率。以减少因操作不当带给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