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敬业读后感 “在德语的beruf一词中,以及或许更明确地在英语的calling一词中,至少含有一个与宗教有关的感念:上帝的安排与任务。德国的哲学大师马克思韦伯的这句话明确的定义了西方职业关的本质-神圣的职业。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有着极大的影响,让我懂得了座任何职业,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做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就是敬业,只有敬业了,才会将工作做好。这时候,我想起一本书来,这本书就是将敬业的,只有敬业,才会成功,不敬业的话,永远不会成功。我相信这是对的。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
2、“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你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受。这个人听了以后,感到有些惊奇,但非常快乐,他暗自窃喜: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吗。一整天他都在品尝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却对这一切感到索然无味了,于是他就对侍者说:“我对这一切感到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给我一份工作吗。他没想到,他得到的答复却是摇头:“很抱歉,我的先生,这是我们这里惟一不能为您做的。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这个人非常沮丧。愤怒地挥动着手说:“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狱好了。“您以为,您现在什么地方
3、呢。那位侍者温和地说。这那么耐人寻味的寓言,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中引用的,在这封信的最后,洛克菲勒语重心长地说:约翰,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就是地狱。读完这封信的时候,我不禁想起最近经常翻阅的一本新书,这封信恰恰印证了书中的一些观点,两者可谓相映成趣。书中认为美国之所以产生充满活力、蓬勃上升的市场经济的精神,是因为脱胎于基督教新教道德观念的视职业为天职的敬业精神。19xx年,德国伟大的哲人马克斯韦伯到美国考察,发现美国的经济非常繁荣。他发现,任何一项事业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从欧洲逃到美国的新教徒们的教义,作为一种进取有为
4、、勤奋敬业的精神力量,有力的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蓬勃开展。而这种新教的核心教理是:上帝应许的惟一生存方式,不是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美国新教宣称:任何人类职业跟牧师的神职一样都具有神圣性。主张人们必须把职业视为人生的目的、使命和价值所在,必须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履行上帝赋予自己世俗责任。不仅如此,新教也肯定了赢利性工作,认为赚取财富本身就是尽自己的天职,完全是在荣耀上帝。正如的作者罗宾斯先生所说的,职业是上帝安排的任务。我们应该像信仰上帝一样信仰职业,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一书共分八章,分别论述了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敬业等。
5、罗宾斯先生用朴素的语言,揭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和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一封信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书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在于职业,职业生涯是人生命的展现。我们首先要爱一行,干一行。一旦选择了真正感兴趣的职业,工作起来总能精力旺盛、全力以赴。如果不能找到自己心爱的工作,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因为当前的工作也是造物主的一种安排。人的生命价值,根本而言就在于他职业生涯方面的成功和成就,所以一定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了职业以后,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成功与其说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忱。富兰克林从一个印刷厂的学徒工成为一个开国元勋的人生历程,除了本身具有的使命感和热忱而外,别无其他解释。克制和节俭是
6、敬业精神的根本,通过敬业而获利是现代职业精神的基石。自我实现要靠你的职业来实现,工作中有很多比薪水更重要的,譬如开展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等等。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被偷。人们都羡慕那些杰出人士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决策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但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拥有这种天赋,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其实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很多与之近似的地方,比方“兴趣就是人最好的老师“一分辛苦一分才“付出就有回报等。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周孝正先生在前言中说:一书写得非常好,它可以作为民间信仰系统之一来满足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本书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还有2年我就要离开所在的高中走上大学了,此时我读这一本书,我懂得了敬业的重要性,我知道了自己不管在将来的学习中还是工作中还有很多事要做,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的,我相信自己能够做将来取得成功,可是不敬业,永远是徒劳,我会一直不断的努力下去。成功离我们就不远了。 也希望大家努力。 最后将书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将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那才是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 高二,七班吴一帆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