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本节主要内容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症状 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四、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五、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成因 六、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概述(一)概念: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指他们的行为在没有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的情况下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及社会评价相违背,在行为上显著地异于常态,且妨碍个人对正常社会生活的适应。(二)具体含义 (二)具体含义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健康条件引起的学习低能;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3.在
2、正常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过度的情绪困扰和令别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方式;4.长期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和抑郁、沮丧、压抑感;5.有无意识的抵触行为和不合群的孤僻感。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症状 1.冲动性、攻击性的反应 2.孤独与退缩反应 3.学习障碍 4.多动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5.反社会行为表现 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1.障碍程度分类 从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程度上可将问题儿童划分为轻度、中度、重从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程度上可将问题儿童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度三类。2.控制程度分类 从情绪与行为的控制程度上来划分,可分为超控制与低控制型两大类从情绪与行为的控制程度上来划分,可分为超控制与低
3、控制型两大类。3.障碍行为后果分类 按行为的后果和错误的性质来划分,情绪与行为障碍可分为非社会性按行为的后果和错误的性质来划分,情绪与行为障碍可分为非社会性行为和反社会性行为两大类。行为和反社会性行为两大类。四、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一)认知的不协调 1.认知过程与内容的不协调,包括思维缺失和认知偏差 2.认知成分与认知方式不协调 3.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不协调(二)负性情感体验强烈 挫折感的不断增强(三)自我中心倾向明显 思维缺失思维缺失,是指在认知活动中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思维所占比率较少,记忆不能为思维提供充分的信息,感知信息在认知决策中所占比率较大,导致理智缺失现象。认知偏差认知
4、偏差,是指儿童和青少年对问题及问题情境错误地信息加工和解释,导致错误的判断。挫折感不断增强,形成需要挫折、行动挫折、目标挫折之间的恶性循环。过强的挫折感会助长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自我中心倾向严重,自我认识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薄弱,缺乏调节和控制自己思想感情、举止行为的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不足。五、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成因 1.生物因素 包括遗传包括遗传、脑损伤、孕期卫生等脑损伤、孕期卫生等 2.心理因素 包括认知、情感、个性方面包括认知、情感、个性方面 3.社会因素 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 六、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 (一)教育的基本策略 莫斯(莫斯(M.C
5、.Morse)的基本策略)的基本策略(二)教育的方法和模式 心理治疗、行为矫正和环境改变心理治疗、行为矫正和环境改变(一)认知的不协调 1.认知过程与内容的不协调,包括思维缺失和认知偏差 2.认知成分与认知方式不协调 3.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不协调(二)负性情感体验强烈 挫折感的不断增强(三)自我中心倾向明显 心理治疗 1.老师:“你知道吗?你做事这样冲动是不行的”认知疗法认知疗法 2.(小孩在摔书包)妈妈:“让他去”宣泄治疗宣泄治疗 3.(学生上课随便下位讲话)咨询师:“你这样做只是想让老师注意到你,对吗?老师最喜欢认真听讲的孩子了”心理动力疗法心理动力疗法 行为矫正 案例:陈澜是一个10岁
6、男孩,四年级,智力正常。他的不适当行为特别表现为上课随便插嘴,有时站起来离座与人讲话,严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经过了解,知道他很希望班级墙上的红五角星,于是老师和他订立口头契约:若做到一节课插嘴次数比基准期(经观察,平均每节课插嘴46 次)少1次,可得代券1张;少2次,可得代券2张,以此类推,3张代券可换1颗墙上的红星。若超过基准线平均数1次,则罚代券1张,以此类推。过了两周,陈澜每节课插嘴次数下降到平均每节课35次,第二周23次。(强化法)环境改变 是通过儿童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如家庭境况、学校或班级、周围环境的改变来影响儿童的情绪与行为方式的改变。家庭治疗法也是环境改变的一种重要的模式。案例 案例:晓明的家长刚签订离婚协议,抚养权归晓明妈妈。当天,晓明妈妈便一直在数落前夫,要晓明努力学习为妈妈争气,不要让爸爸笑话他们等等。夜晚,才读学前班的晓明怎么都睡不着,因为他想不通为什么爸爸很疼爱他,妈妈却说爸爸坏呢?到底是谁对谁错呀?组长:成员:主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