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11.50KB ,
资源ID:1314932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3149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德教的权威与民主.doc)为本站会员(sc****y)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德教的权威与民主.doc

1、德教的权威与民主德教的权威与民主 谌桢 摘 要: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古人认为,道德教育不仅是个人的道德修养的首要途径,而且也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早在春秋时期,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尽管春秋时期,我国的社会状态已处在动荡不安之中,孔子寄希望于用德教来治理国家,相信道德的力量,相信只有运用道德的力量,进行道德的教化,才能使老百姓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从而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的秩序。不难看出,德教从它产生的时候,就既具有它的强制性,又具有趋众性,权威与民主并存。关键词:德治;权威;民主;文化 儒家倡导的道德教

2、化,在经历了历代统治者运用和变革之后,道德教化便从民众(包括统治者)的自我约束,而上升为权威,甚至是带有很强的法制功能。从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开始,德教就已经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它甚至取代法律建设,而成为治理国家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在这个过程中,德教的民主功能渐渐弱化,在道德教化面前,民众也不再去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听任道德的约束甚至审判。在佛教没有流入中国之前,真正能代表中国主流文化的是儒、法和道三种文化存在。应该说,三种文化存在,都能关注人的社会联系,把个体的人放到社会范畴去约束,去治理。对个体人的约束与治理,既要关注个体人的自身修养,

3、又要关注个体人的对秩序社会的服从,这一点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得更加明显。儒家倡导以德治国,法家倡导以法治国,道家倡导无为而治。特别是儒家和法家,这两种文化存在,都能从人的社会联系角度看待人的修养与管理。但儒家倡导的德治思想最终还是占了主导地位,并被统治阶级奉为为政之本,治国之本。使中国历经了两千多年而依然把德教作为治国的最基本主张,而以法治国的意识形态未能得以实现。儒家的德治思想之所以能被统治者接纳,更多的原因是看中了德治思想中以德治国给人民带来的诱惑。其实,从孔子提出的以德为政的初衷来看,孔子更多地时强调统治阶级要恪守道德尺度去治理国家,在那个时代,这种治国主张和残酷的刑罚相比,无疑是进步的,

4、顺应民心的。而且,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是想构建有秩序的社会,在春秋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尽管孔子的这个主张有一点的空想的成分,但还是能被人民接受。但后来的统治者在尊崇道德的秩序中,统治者越来越强化的是自己的权威,为了这个秩序,或者过于强调自己的秩序,而忽视了人民的需要,并把道德约束用来治理百姓,道德教化完全是针对百姓,统治者自己则完全超出了道德的约束,德教的权威的地位越来越强了,而德教的民主地位渐渐失去。因此,德教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也就不值得奇怪了。我个人认为,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这样一个尚德的国家,依然在夸大“德”的作用,过于看重“德”对民众自身修养的约束,而忽略了“德”本身

5、的强制与权威和由此产生的官本位,民众并不能从内心需求去看待“德”的价值,而一味的趋从,或趋众,德教的民主性慢慢就被弱化,甚至丧失。在这个过程中,德教的权威也随着德教的民主性的丧失,而失去权威最本质的内涵。因为真正的权威首先要体现民众的利益和民众的意志,民众的利益得到保障,民众在心中才能把它视为权威,否则只能把权威看成套在民众头上的枷锁。很显然,尽管德教历经的两千多年的历练,但德教本身,并没有形成民众的自我接纳,民众不能从修身需要去对待德教,德教也就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先进的权利文化。从历史进程上来看,人类相对先进的文化有三大主流文化:一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文化,二是近代的科技文化,三是现代的权

6、利文化。权利文化的特点是,社会的各项建设紧紧围绕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来进行,整个社会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非常强烈。不难看出,我们民族的德教文化,在发展进程中,距离权利文化越来越远,德教使我们民众渐渐缺少民主意识、自主意识。这对推进现代的权利文化,增强民众的民主意识,构建民主社会,带来的一定的难度。我们不否认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中有很优秀的传统,例如中国的传统艺术就非常了不起,展现了东方人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但德教的主流文化的权威性,必然导致民族文化也存在很多缺陷。德教文化使我们的文化从政治伦理和政治文化看,基本上属于服从文化,或者说是官本位文化,这是与权利文化相对立的。官本位文化强调服从,强调老百姓

7、服从政府,强调各级官员的重要性,强调上下尊卑,强调等级秩序,社会生活中尤其是政治生活中等级森严。而权利文化则强调公民权利,强调政府是为纳税人服务的,强调平等、民主、自由和人权,看重民众个体自身修养和强化自身修养带来的文明和进步。可以说,德教文化本身应该是能够促进权利文化形成的,但駕驭德教文化的统治者,如果仅看重德教文化的权威和忽视德教文化民主的内涵,德教就会走向和权利文化背离的一面。应该看到,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从官本位文化向权利文化过渡时期。一方面,权利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对公民权利的强调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我们推行依法治国战略的成果。另一方面,官本位文化还根深蒂固,这也是官僚主义的根源,而官本位的根源和我们这个民族的德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看到我们民族文化主流是优秀的同时,也要认真分析民族文化中阻碍进步文化发展不合理的一面,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去构建进步的优秀的民族文化。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