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农业委员会年度工作要点 xx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开展的总要求,围绕“转型升级提质效,保供增收建美村,改革惠民促融合,城乡一体同开展的工作目标,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方向,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美好乡村建设力度,加大城乡一体化统筹推进力度,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开展活力,全力稳固开展“三农好形势,为全市“新跨越、进十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做出新奉献。 主要预期目标。粮食产量稳定在300万吨以上,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农民人
2、均纯收入增长11%,农产品加工产值202300亿元,新增蔬菜面积2023万亩,新增特色高效农业面积20万亩,新增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0万亩;加快推进高效设施生态农业规模开展,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完成美好乡村建设任务,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平安事件和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控,力争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 一、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开展活力 以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为根底,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为根本,赋予和保护农民更多财产权益为重点,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开展内在动力。 1、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根底、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效劳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经营
3、体系,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等共同开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家庭经营的根底性地位,鼓励和支持农民向种养大户、家庭农村梯度开展,完善“六有家庭农场管理效劳机制。突出合作经营的组织化作用,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的工程资金等政策,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再合作与再联合,以多种形式参与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经营,加强标准化建设管理,推进集生产、加工、销售、信贷、保险、科技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试点。稳固龙头企业的支撑性地位,鼓励工商资本等投资参与产业化经营,开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适度规模种养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通过战略重组、上市融资、联合合作等方式,鼓励开展混
4、合所有制龙头企业,打造一批领军企业、知名企业集群。发挥农业效劳组织的专业化作用,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合作式、订单式和托管式等的种子种苗、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农技作业等统一全程化效劳。推进庐江和巢湖新型职业农民试点。 2、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xx县等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颁证试点工作,进一步促进土地经营权放活和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的完善。进一步完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制度,加强流转合同、突出工商企业流转农用地准入及风险保证金、片区指导价等制度监督。鼓励农民因地制宜“互换并地,促进规模经营。 3、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资源
5、资本化,探索农民财产权多元增值实现机制。引导和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和鼓励农民通过出租、转让、抵押、担保等多种适宜的形式,盘活农村各类产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村“三资标准化管理,指导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村级集体组织股份制改造试点工作,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股份占有和收益等相关方法。加强与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监督局联动协作,推进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 4、创新农村金融效劳。加强与市金融办、财政、保险等部门联动协作,制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的金融效劳政策,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联盟融资改革试点。 5、健全农业农村多元投入机制
6、。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开展涉农经营性效劳和兴办农村各类事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去从事境外农业开发。加强农业工程库建设,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建立健全农业工程和资金管理制度,完善农业工程招投标、专家评审、建后奖补竞争性分配等机制。 6、积极开展改革试点试验。重点推进一批农村改革试点,力争在先行先试上率取得新突破,重点抓好庐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农村改革和试点、xx县农村产权标准交易试点,xx县村级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造试点,xx市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和开展试点工作,为全市农村改革积累经验,探索路子。 二、创新农业开展方式,推进农业产业集聚开展 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十
7、大行动,继续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优化,突出农业园区集聚引领,加强农业设施建设,着力提升高效规模和优势主导产业集中、集聚和集约开展水平。 7、深化农业功能区建设。坚持“四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生物),着力“五化联动(规模化、园区化、农场化、合作化、生态化)和“产、园、村一体规划建设,继续深入推进“环城都市农业融城、“环湖和“环机场生态保护屏障、“沿山特经立体生态修养、“沿岭避灾生态循环、“沿路设施科技示范等“三环三沿六大农业功能区建设,加速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开展。 8、稳定开展粮食生产。组织实施粮食生产提升工程建设,突出抓好31个部级和120个省市县联动万亩高产创立示范区建设,力争高
8、产创立面积突破150万亩。因地制宜扩大杂粮杂豆、饲料玉米、花生等产业开展。 9、加速主导产业集群开展。深入抓好现代高效农业“双百双超工程建设,加快开展蔬菜园艺业,着力提升休闲农业,加速高效设施农业扩面,大力开展种源农业、生物农业等新兴产业,提升优质粮油、设施草莓、蔬菜、西甜瓜、茶竹桑、苗木花卉、园林水果、生猪、家禽、淡水产品2023大年产值超2023亿元、总产值超百亿元的特色主导产业集聚开展水平,新增设施农业5万亩、蔬菜面积2023万亩及增产20万吨,建设一批蔬菜、苗木、食用菌、草莓、休闲农业等优势产业强镇强村,推进农业主导产业集群区建设,促进农业“块状经济开展。 2023、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
9、区建设。以深入推进5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xx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试点建设,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标准化生产园等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统筹园区产业开展、设施建设、经营方式、管理效劳等机制联动创新,建立“大园区+小业主、园区+农户等运行模式,促进资源、技术、工程、资金等生产要素集聚,增强园区承载和引领开展能力。 11、强化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进一步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执法、监测体系和能力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示xx县创立工作。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体系,强化“三品认证产品监管。强化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市场监管
10、,严格落实生产记录、检测抽查、产地准出等追溯制度,加强农产品储运环节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12、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加大设施农业的工程技术、物联网技术、生物技术等配套工程建设力度,重点提高工厂化育种、育苗生产水平。集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水利工程、中心村建设和村庄整治等工程,整村连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土地整治20万亩。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全程机械化,加快开展“保姆式农机社会化效劳组织,加强“变拖管理,确保农机作业平安。 三、加强全产业链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双千亿跨越开展行动、“双百提升工程建设,以全产业链建设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链接
11、,以完善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为关键,推动“农工商三业互动和“产加销三环衔接、三产联动、上下游配套,建设一批全产业链产业集群。 13、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提升粮油、饲料、畜禽、食品等十大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以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通过模式创新和产业链延伸等途径,整合资源,打造粮油、畜禽、杂粮、水产品等一批全产业链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式开展。加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xx县乡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大力提升经开区、双凤等一批农产品加工百亿园区建设水平,打造农业企业集聚开展平台。 14、加快新型开展农产品流通业态。不断完善合肥农产品国际物流园等农产品物流市场、产地小型农产品收集市场和集配中心建设,支持龙头
12、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联合就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储运等配套设施和冷链配送。继续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开展直供直销、网络营销等新型业态。 15、完善利益建立机制。突出产业链经营合作,积极推进各类经营主体以土地入股、资金投入、企社联合、订单生产等多元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参与产业化经营,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现代农业联合体建设,带动不同经营主体分享各环节多层次增值收益。 四、注重环境保护,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把促进农业可持续开展作为转变农业开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16、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开展。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向环新桥机场和山岭地区集中,深入推进环湖生态农
13、业带建设,加大“岭区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力度。重点开展新能源利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种养结合等循环农业模式。推进农旅结合,重点加快环湖、环城和美好乡村中心村乡村旅游开展,推介一批休闲农业精品线,提升大圩葡萄节等农事节庆层次。 17、加强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24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达900万亩次,促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突出做好午秋两季秸秆重点区域禁烧工作,实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50%以上,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8%以上。 18、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继续推进农村沼气“百村示范千场推进万户提
14、升和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220230户、养殖厂沼气工程50处、农村沼气示范村2023个,建设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20230处累计250千瓦,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3万平方米。 五、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加大农技效劳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创新效劳模式和农业技术集成,提升农业科技支撑和保障能力。 19、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生物农业、种业科技、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智能农业五大技术创新工程建设,深化与安农大、省农科院、全国杂交水稻技术研发工程华东分中心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强主导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和研发中心建设。强化种业创新能力
15、,加快培育荃银、丰乐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集群,构建一批种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农业科技型企业开展。 20、加强农业技术推广。进一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区域)农技站条件建设任务。创新农技推广效劳模式,组织开展“农民满意农技员创立工作,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百千万行动,完善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和专家、科技特派员、示范户及农户的有效联接机制,促进农科教深度结合。突出各类现代农业园区的科技创新与推广作用,加快推进安徽合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庐江郭河核心区、包河滨湖核心区)建设。 21、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推进xx县、xx县农业物联网试点示xx县及绿溪洲等一批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市、县两级农业综合信息效劳平台建设,提升“12316三农效劳热线效劳水平,推进农业信息效劳进村入户到企(社)和农业电子商务开展。 22、加大农业教育培训力度。实施202300名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111与新型农民培训、百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农村教育工程建设,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强化农民素质教育。 六、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开展 坚持市县联动、部门协作、完善机制、形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