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德育工作的思考摘 要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开展中的新生事物,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决定必须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德育工作。本文通过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德育工作现状和原因分析,对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措施作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 高校 中外合作办学 德育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开展中的新生事物,从20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迅速开展,正逐渐成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急需人才的新途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所培养的人才是未来中国建设者中的精英,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未来。如何认识和把握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德育工作并在此根底上探索其现实走向
2、,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一、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德育工作的必要性(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办学模式特殊。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局部的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有别于我国公办与民办形式教育,其自身有很多特殊之处。合作的主体由中外双方共同组成,在办学宗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国外大学对接,中外文化交流在中外合作办学下变得更加频繁直接。在充分享受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德育工作面临着以现代文明为载体的外来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在影响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把它所隐含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传递到中国。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将会受到西方腐朽价值观和
3、腐朽生活方式的毒害,从而走向堕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二)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特殊。目前,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文明成果并实现自我创新,已成为促进中国经济的开展的当务之急。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和熟悉WTO规那么的人才,可以为在国际竞争中的中国各项事业提供智力和知识、人才的支持。中外合作办学的直观表现是国际间教育联系的增强,在此国际背景下,各民族、国家的道德观念不可防止地相互利用、制约和渗透。西方先进国家的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办学体制、人才观等方面与我国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紧紧围绕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改进过去以培养文理分科的专门
4、性人才为目标的德育工作的固有模式,不断研究德育工作的新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和开展中赢得主动。(三)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受教育环境特殊。中外合作办学是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从目前我们合作办学的伙伴来看,他们多数是西方兴旺国家。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大环境当中,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处在社会主义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碰撞的最前沿,他们既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也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被动接受者。一方面他们出国可以学习到国外先进的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年轻、阅历少,政治意识模糊,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潮会对他
5、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特殊情况,高校德育工作必须从他们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使学生在中西意识形态领域的剧烈碰撞中明辨是非,打牢思想防线。二、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德育工作现状和原因分析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在德育工作现状上,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绝大局部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能够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的阶段性培养方式,对所学专业满意,对出国留学充满信心,对国外充满憧憬。第二、人生观、价值观呈多元化,自我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个性张扬。第三、学生消费偏高,自理能力差。第四、热爱自己的祖国。有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深度不够,对社会现象缺乏辨证思考的能
6、力。第五、对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认识不清,对外来文化有浓厚兴趣。第六、对大学生活期望值很高,但自我评价片面。缺少科学方案,缺乏执着精神。产生上述现状,原因分析如下:第一、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产生多种经济阶层。第二、高校德育工作机制缺少创新,工作内容与方法陈旧。第三、家庭环境优越,学生父母对于子女过于溺爱,长期娇生惯养,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在人际关系上缺乏对他人的宽容、理解。三、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措施(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建设,为青年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和意义的体系,从而为社会的开展提供正确的人文导向。应该根据大学生思想特点,引导学生
7、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抵抗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促使青年学生加强世界观的改造,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应具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应清醒的看到西方国家仍在推行和平演变,中外反华势力仍然存在。当前的国内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需要我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发动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当代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祖国统一的事业。要通过升国
8、旗、爱国讲演等多种传统教育形式,教育学生树立祖国与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在出国留学生国内学习阶段要有针对性通过介绍海外学子求学过程中不畏歧视、克服困难、学成报效祖国的成功实例教育学生克服盲目自大与自卑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想,随时表达出民族责任感,树立高度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爱国主义情感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与自信心,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鼓励高校出国留学生把个人命运紧紧同祖国联系在一起,促使他们在海外刻苦求学,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祖国的重任。(三)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礼仪是社会秩序的润滑剂,也是个人文化修养、品德修养和思想境界等精神内涵的个人表现。真正的礼仪是人的自尊、
9、自爱和对他人的尊重,是人自身开展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要素。礼仪教育属于高校德育教育的一局部。高校礼仪教育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礼仪的根本理论和具体标准教育,还要应突出中华民族礼仪的传统教育和国际礼仪教育。通过开展礼仪教育,可以了解我国的民风民俗,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哲学、宗教、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陶冶性情, 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通过礼仪教育,可以了解当前世界各国的文明礼仪,掌握文化意识差异,用开展的眼光看世界,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应通过增添礼仪教育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积极创造礼貌实践的时机等多种途径从加强学生守礼、行礼的实际能力入手,加强学生的礼貌修养,
10、向国际友人展现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风采。(四)加强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教育。出国留学生在留学生活中对西方人文方面如社会的运行机制、人们的价值观和集体性格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民族历史文化、各种各样的思潮必然有所了解,一些大学生抱持民族文化虚无主义心态,对属于我们特有的民族文化现象不屑一顾。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东西,是千百年的文化沉淀,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开展的动力源泉。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当前务必加强中西文化的比较教育,提高大学生分辨能力。使他们了解和学习祖国的历史,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中西文化的冲突
11、中,清醒的看待外国文化并吸收其精华,为己所用。(五)加强诚信教育。现代社会主体-人的根本特征就在于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获取社会及其自我对自身主体价值的肯定与尊重,离开了这样的主体意识,就会丧失重视个人信誉的道德意识。相互尊重、乐于合作、对社会充满信任、对自己充满自信,是现代道德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应当是具有高素质、老实守信的人。当前在大学校园中存在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考试舞弊、抄袭作业或论文、求职虚报成绩、成心拖欠学费等等。诚信缺失导致人际关系疏于交流,彼此信任度降低。完善高校诚信机制,加快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当务之急。要通过加强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法制化建设、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等多种途径营
12、造诚信教育气氛,把握正确的诚信价值导向,帮助学生树立现代诚信观。(六)加强国外就读阶段的德育工作的继续教育。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模式有1+3+1、2+2+1、3+1+1等多种形式,学生要在国外学习生活13年。因此如何作好学生国外就读阶段的德育工作是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难点和盲点。我们可以把全球化互联网作为有效的信息平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建立学生网页,通过网络及时向学生传达信息,通过热忱效劳,尽可能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减少由于地域限制给德育工作带来的困难和阻力。利用QQ、MSI等网络媒介建立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用户群,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同学之间互帮互助
13、,及时向党组织汇报自身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情况。积极利用学生探亲休假回国的时机,组织新老生座谈,向国内学生讲述海外学习的最新时讯,实现海外与国内学生的良好互动鼓励机制。在时间与空间上尽可能开辟多种沟通渠道,实现中外联合办学德育工作的连续衔接性。总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德育工作有其特殊性,营造良好的德育工作环境,采用新颖、有针对性、具实效的德育活动载体,全身心的展开到对高校中外联合办学德育工作的有益探索,是摆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德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作者简介:邓洪健,出生于1977年2月1日,男,河北省吴桥县人,在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工作,任团委书记、讲师,马克主义哲学硕士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联合办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