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审查要点 重点审查园区产业定位、产业布局和开展规模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园区产业的开展方向及主导产业,产业布局符合环保规定,园区为实现可持续开展所能承受的最大开展规模。从而防止园区盲目开展、交叉污染、产业开展无序化和恶性竞争。 二、重点审查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总量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园区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并确定一定的环境目标值下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从而防止在园区开展中单个建设工程符合环保要求,摆放到一起污染物排放超出总量,逐步形成重污染区域。 三、重点审查园区内的水源、气源、热源、余热利用和中水回用、工业废水排放去向 园区规
2、划环评中必须明确统一规划建设水源、气源、热源,充分考虑余热综合利用、中水回用,并且明确要求园区企业安装中水回用设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企业生产废水内部处理后的去向、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去向。从而防止园区过度开采地下水,上一个工程建一个锅炉房,污水无序排放,实现节能和能源的综合利用。 四、重点审查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及园区环境监测能力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渣场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地点、处理工艺和能力,并保证园区或园区所在地具备相应的环境监测能力。从而防止污水处理厂不能稳定运行,废渣无序堆放,园区企业污染物排放无法监测的问题。 五、重点审查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延伸
3、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园区内产业的关联度、产业链延伸空间和产业开展水平。从而防止园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产品的附加值低,不符合循环经济开展的要求。 六、重点审查园区清洁生产和入园产业的工艺水平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新上工程符合清洁生产要求,而且属于国家鼓励或支持的工程,生产工艺水平到达国内领先水平或填补区内产业空白,其污染防治工艺成熟。从而防止清洁生产水平低的工程,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进入园区。 七、重点审查园区环境风险预案和环境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园区环境风险预案,确定主要环境风险来源,环境保护的重点目标,有效的应急救援处置体系。防止潜在的环境风险隐患演变成恶
4、性环境污染事故和突发环境事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八、重点审查园区资源环境保障能力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土地资源、大气环境、水环境等的承载力水平,找准影响园区开展的关键性环境要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防止因资源环境缺乏制约园区进一步开展。 九、重点审查园区环保根底设施完成时限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明确环保根底设施完成的时限,无法确定的也要预留建设空间,并按照开展的阶段及时建设完成。从而防止园区环保根底设施建设批而不建、久拖不建的问题,造成园区环境污染。 十、重点审查园区规划优化调整意见和建议 园区规划环评中必须针对园区规划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章节提出规划优化调整的意见和建议。
5、从而防止园区规划不按照环评意见和建议进行优化调整的现象。 第二篇:省级规划审查要点附件 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大纲审查要点 本要点适用于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大纲以下简称“规划大纲的审查工作,XX省、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规划大纲审查参照执行。 一、审查组织 规划大纲审查工作由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成立审查小组,对规划大纲进行审查。审查小组由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领域专家等人员组成。 二、审查原那么 规划大纲审查工作要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立足于贯彻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23-2023年,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开展
6、、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对规划大纲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提出意见。具体遵循以下原那么: 一依法依规,注重实施。贯彻国务院关于“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的要求,既要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程标准,又要兼顾各地经济社会开展和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特点,确保规划大纲既符合 1 国家宏观管理战略布局,又便于在本行政区域进行控制和实施。 二严格保护,突出重点。按照开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开展的总体要求,严格保护现有林地资源,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对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脆弱区域林地,以及高效生产木材、木本粮油和生物质能源等林地进行重点保护。 三持续利
7、用,提高效益。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转变林业开展和林地利用方式,科学利用林地,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促进林地利用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 四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满足经济社会开展对林地的多功能需求,优化林地保护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统筹生态、生产、建设使用林地,明确区域林地利用方向和重点,合理配置林地资源。 五强化调控,科学管理。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创新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分类管理,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增强林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审查依据 一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地方公布的与森林资源保护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 二全国林地保
8、护利用规划纲要2023-2023年及国函202369号文件。 三国家和地方公布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技术标准。 2 四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五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232023年。 六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地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公益林区划界定和全国土地调查等成果。 七国家和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全国造林绿化规划,全国、区域林业开展区划。 八其他有关资料。 四、审查重点 一根底数据 1.审查规划根底数据的客观准确性。规划的根底数据要以符合规定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和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等为根底,以最新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数据为总控,并结合
9、国土、农业、水利等部门调查成果,按规划的林地分类将林地及森林资源现状数据统一到规划基准年2023年,合理分解落实到县级单位。 2.规划根底数据,要包括反映林地现状与结构的地类、权属、森林类别等数据;反映森林现状及结构的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和起源、林种等数据。 3.规划根底数据要明确林地质量等级及划分标准、林地生产率现状,国家级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的数量及结构分布,现有林业重点工程数量及实施范围。 3 4.其他有关根底数据。 二专题研究 1.规划大纲要在充分开展专题研究的根底上进行编制。 2.专题研究要立足地方林地保护利用的实际,围绕林地保护利用重大问题开展并形成专题报告。 3.专题研
10、究要突出针对性、前瞻性和较强的指导作用。 三林地现状评价 林地现状分析评价要全面准确,客观表达本行政区域的特点、林地保护利用工作的成效,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全面分析原因,论证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必要性。 四指导思想 规划大纲编制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严格保护、可持续经营的方针;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科学管理的原那么;要表达统筹协调开展与保护,节约集约使用林地原那么,强化调控,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制度。 五规划目标与任务 规划大纲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开展根底和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准确把握未来林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主要机遇
11、与挑战;要围绕经济社会开展战略目标,以加强节能减排、提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出发点,明晰林地保护和保障经济社会开展的规划思路;要立足解决当地林地保护利用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林地保4 护利用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政策导向。规划目标要表达“双增目标实现情况,并明确规划目标指标的实现途径和可行性。 六结构调整优化 围绕开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开展的要求,按分区、分类、分级、分等统筹安排,合理调整结构。 1.在区域间差异性和区域内一致性分析的根底上,结合全国、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林业开展区划,合理进行林地保护利用区划,确定区域林地保护利用方向,表达区域布局的合理性。 2.统筹公益林地与商品
12、林地结构,优先保护生态区位重要地区的林地,保障重点公益林建设,积极开展重点商品林基地;要积极保护天然林资源,科学调整天然林地与人工林地结构。 3.按照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23-2023年提出的要求,制定林地保护等级划分标准,明确不同保护等级规模和保护措施。 七指标控制 规划大纲必须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23-2023年提出的各项规划指标。指标确定要符合当地实际及需要,并分解落实到县级单位。分解依据要充分,时序安排要合理。 1.林地保有量 林地保有量安排必须表达“应保尽保的原那么,原那么上保证森林“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省级以上林业重点工程与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用地必须保障和落实
13、。 5 林地动态平衡调整方案要切实可行,补充林地数量要能满足本辖区规划期内生态建设需求。符合退耕还林政策的生态重要区域、25度以上的耕地和生态脆弱区域的沙化耕地、能够恢复植被条件的石漠化土地、退化土地等要纳入补充林地范围;废弃工矿、废弃山区村庄及村中空闲地等宜林闲置地要按照宜林那么林的原那么纳入补充林地;违法毁林开垦的林地必须纳入还林规划。 2.森林保有量 森林保有量要满足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的要求,表达对有林地和生态脆弱地区灌木林地的严格保护。 森林保护与开展要以改善当地生态状况为目标,规划宜林地造林、退化林地修复、森林植被恢复等内容。 3.重点公益林地比率 重点公益林地规划指标要表达以生态建
14、设为主的林业开展战略,比率要科学合理。国家级公益林地范围和面积不得擅自调整。 4.重点商品林地比率 重点商品林地规划指标要以维护生态平安为前提,优先保障国家木材生产基地和其他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对林地的需求,合理确定。 5.占用征收林地定额 占用征收林地指标要适度保障对经济社会开展有重大影响的能源、交通、水利等根底设施及公共建设使用林地,控制城乡建设使用林地,限制工矿开发占用林地,标准商业性经营使用林地。 6 6.林地生产率 林地生产率指标要综合考虑林地潜力、森林经营模式、利用方式等因素,科学合理测算。 八林地用途管制 规划大纲要本着节约集约使用林地的原那么,科学合理预测建设用地对林地的需求,表达“优化配置、有保有压的原那么,重点保障必要的根底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使用林地,严格控制经营性工程使用林地。临时占用林地和灾毁林地要有恢复方案和措施。 九林地保护 1.结合本行政区林地现状、开展潜力以及生态建设和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的需求,规划可行的补充林地后备资源途径,发挥林地对生态平安的支撑作用。 2.围绕森林保护目标,明确保护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