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藏族地区的土司制度 内容:藏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作为我国土司制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藏区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相互妥协的产物。在藏族地区施行土司制度,加强了藏区、佛教与中央政府之间的联系,既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藏族地区的统治与管理,也有利于藏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开展和宗教文化的保护,对藏族地区的历史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字:藏族地区土司制度佛教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 2022年,根据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上映后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其社会反响不言而喻。该小说于2022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亦可见其文学价值之大。尘埃落定通过对康巴藏区麦其土司家族两代人人生经历的描写,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
2、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为我们揭开了土司制度下藏民们的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土司制度走向衰亡的历史必然。也是从看过该剧后,我便对土司制度,特别是藏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土司制度及藏区概括 1、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其义在于羁縻勿绝,仍效仿唐代的羁縻制度。政治上稳固其统治,经济上让原来的生产方式维持下去,满足于征收纳贡。因此它是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压迫少数民族的制度。藏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开始于唐代的羁縻制度,形成于宋代,繁荣于明代,崩溃于清代,结束于20世纪50年代,长达一千多年。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各民族统治阶级互相联合、斗争的一种
3、妥协形式。在土司统治下,土地和人民都归土司世袭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造成分裂割据状态,从而使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产生仇恨和战争。 藏族地区,简称藏区,意为藏族生活居住的地区。我国的藏区按照地形和地域特色主要分为卫藏地区、安多藏区和康巴藏区三个主要的藏族文化区。藏族地区占有我国幅员的西南大部及西北一部,是我国除汉族文化区外最大的少数民族文化区。藏区较好的保存了藏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为深入研究藏族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二、藏族地区土司制度概括 土司制度在产生之初并不是就是为解决藏族问题而设立的,而是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而设立的。在藏族地区比较普遍而有力的政治制度
4、是僧官制度,即通过佛教首领或者僧侣来统治人民的制度。之所以僧官制度普遍而有力,那么是因为在藏区,可以说是全民信教,而且对于僧侣具有较高的崇敬感和信任感,同时由于僧侣以研习佛法为主,以此僧官制度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施行性。虽然说土司制度在藏区也有所施行,但是施行的力度和广度是不尽相同的。在卫藏地区,由于佛教各派别的大型寺院多会聚于此,佛教对民众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该地区的土司数量明显少于另外两个藏区。在康巴藏区和安多藏区,由于离汉族文化区较近,深受汉族政治文化的影响,距离统治中心也要比卫藏地区近,同时有不少其他少数民族与之杂居,因此在这两个藏区的土司制度就比较兴旺,拥有众多的土司。这两个藏区土
5、司的政治性色彩也比较浓厚,佛教对于政治的影响力也较弱,但是土司与佛教、中央政府之间还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藏族土司的职权 土司制度是中央政府为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和管理,与地方政权相互妥协的产物,因此,土司拥有一些汉族地区流官所不具有的特殊职权。作为土司制度的一局部,藏族土司的职权与其他少数民族土司的职权大致相同。 在明代时,土司是该区域内的最高管理者,在中央政府的官位称谓为土百户长、土百户、土知府等,土司人选一般为当地的大族,由中央政府或各地州府的册封文书或信物,并每年领受朝廷俸禄。藏区土司实行世袭制,一般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与中央政权皇室贵族传承方式相似,这是它与其他政
6、治制度最明显的差异。土司拥有自己的官吏体质,一般以管家协助自己管理各种事物,另外拥有大量更低级别的管理人员管理更小的行政单位。藏区地区的文明程度较低,存在大量的农奴,藏族土司就相当于该地区的“土皇帝,享有其管理区域内的生杀大权。同时,其还享有该区域的财政税收、军事等特权,各土司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战时可随朝廷出征,以此获取封赏或升迁。 2、藏区土司与寺院的关系 藏族是一个信仰佛教的民族,虽然各教派的教义不同,但是佛教在藏民中的影响是不可无视的。作为藏民的一局部,藏族土司也多是虔诚的佛教徒。藏族地区散落着数以千计的佛寺,僧侣人数众多,宗教生活是藏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局部。虽然土司在该地区享有政治经济
7、军事大权,但是人民的思想却是由僧侣和佛教统治的,也包括土司本人。因此,土司对于其管理地区的寺院多给予优待,不仅为寺院捐赠大量的粮食和钱财,还为僧侣提供平安保护,以此来换取僧侣对于其统治的支持。藏区的土司与寺院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少有的。 3、藏区土司与僧官 僧官与土司都是藏族地区管理人员,两者共同组成了藏族地区政治统治的主体。不同的是僧官为寺院管理,土司为家族管理。僧官除具有与土司相同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外,还在思想信仰上管理着当地人民,这是土司所无法触及的。但是土司制度较僧官制度更具先进性,其更接近于封建制度统治形式,更有利于加强藏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促进藏区的开发和管理
8、。 4、藏区土司与中央政府 土司制度作为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相互妥协的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政治独立性。藏族土司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在地方享有军事特权,常常彼此征伐,然而中央政府紧紧依据当地习俗给予物质上的处分,可见中央政府对于藏族土司管理的乏力。但是相对于中央政府而言,藏族土司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各藏族土司都委身与中央政府,接受其统治,并以此为自身寻求更多的利益。地方土司在历史上曾尾大不掉,中央政府也曾因此进行过“改土归流,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改土归流的地区大多为靠近汉族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对于藏区的“改土归流是很少的,可见藏族地区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四、对藏区土司制度的评价 对国家而言
9、,在藏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具有一定的无耐性和进步性。在藏区的一局部地区实行土司制度,能够限制僧侣日益增强的势力,保证国家的统一。同时,土司制度的实行,实际上是对藏族社会的以此重要改造,将较为先进的土司制度引入藏区,有利于加快藏族的封建化进程,从而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其统治。此外,中央政府将军政大权下放给土司,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司来稳固边防,防范外族势力入侵。同时,土司制度其实是一种“以夷制夷的方针,能够消弱 藏族人民的对抗意识,有利于藏区的社会稳定,从而维护国家政局的稳定。 对藏区而言,土司制度的实行促进了藏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总多方面的全面开展,促进了藏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然而
10、各土司手握兵权,常常为一己私利而大动干戈,造成大量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给藏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土司在其辖区内作威作福,给下层农民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 综上所述,藏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作为我国土司制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藏区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相互妥协的产物。在藏族地区施行土司制度,加强了藏区、佛教与中央政府之间的联系,既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藏族地区的统治与管理,也有利于藏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开展和宗教文化的保护,虽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其对藏族地区的历史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书目: 1、龚荫中国土司制度 2、贾宵锋藏区土司制度研究 3、陈绍举土司制度的建立及其历史奉献 第二篇:临洮赵氏藏族
11、土司临洮赵氏藏族土司(赵氏谱支文研论坛) 也许只有这寂静的残垣废堡才见证过这个显赫家族的骄傲与荣光 土司制是中国古代政权中的“羁縻现象,表达着古代王朝的民族政策。唐宋时称“羁縻州、县,明清称土司,通称土官。 封于渭源会川镇的赵土司,是一个世系绵长,功名显赫,子孙兴盛的家庭。这个家庭,千百家来人才辈出,疆场驱驰,戎马征战,为朝廷效力,演绎了一幕幕悲壮的家国历史剧,名留史册。其事迹在宋、金、元、明、清的国史中都有记载。 根据满如天先生会川赵土司一文对吐蕃族的追溯。大约一千二三百年前,吐蕃东迁而来。据说西藏王业尺赞普后裔噶一喜达吉,率部落东下放牧。先至四川假设尔盖地区,后经岷山到甘肃白龙江上游,再后
12、来游牧于上下早格、洮河中游一带。 唐安史之乱后,西北吐蕃大举进入陇右,前部占据今甘肃天水一带,战火曾一度蔓延到陕西关中平原中西部。渭源赵氏的始祖能考知的是宋朝在青海、甘肃等地建立吐番政权的口角斯口罗。他是个非常出色的人物,本名欺南陵温逋,被人称“口角斯口罗,藏语是佛的儿子的意思,宋史说他“绪出赞普。被吐蕃人何郎业贤、耸昌厮均、李立遵、温逋哥略等拥立为吐蕃王。初立国在郭州,后迁宗哥城。 口角斯口罗在与西夏李元昊的战争中迭出奇计,经常获胜。宋仁宗景右年间,李元昊入侵青海。口角斯口罗收兵鄯州(今西宁),坚壁清野。避不与战。瞅准敌人暮气渐增,怠懈无备时,帅兵奇袭,奋击西夏兵,西夏兵溃败,争相逃命。那次
13、李元昊本派人探测了黄河的深浅,做好了记号,口角斯口罗派人将记号暗中调换,颠倒了深浅标志。元昊败军在标有浅水的地方,争渡逃命,恰好水深没顶,被黄河淹死了十之八九。 口角斯口罗与宋朝保有较好的关系。向宋进贡马匹等物。宋对他的赏赐丰厚,有一次就赐他布帛二万多匹。有时他也对宋耍点小聪明,玩点计谋。有次他向宋廷上书,要从西北进攻西夏国。那时的西夏国是宋朝心腹之患,于是宋朝给了他厚赐。等赐物到手,他带兵到边界,捕杀了几十个西夏的巡卒了事。宋派人催战,他虚与逶迤,猴年马月的谈方案,决不行动。 口角斯口罗为波士顿蕃王时,特别注重与各国通商互市。宋史记载当时的商人皆趋鄯州贸卖,因此非常富有。 他的主要活动时期在
14、宋真宗、仁宗年间,受宋封宁元大将军,爱州团练使。呈受宋封,却不拜诏旨,与宋使平等行礼,作个揖罢了。向使者问候宋皇“阿舅天子还安好吗。 治平三年(202365年)口角斯口罗死亡,第三子董毡嗣位。 口角斯口罗共生三子,长子瞎毡、次子磨毡、三子董毡,董毡的母亲乔氏很受宠,故嗣位。瞎毡、磨毡母李氏失宠,嗣位无望。 渭源赵氏祖瞎毡所领之地在龛谷(今XX县区),与宋关系很好。受宋封澄州团练使。先其父而亡。 瞎毡有子六人,依次为木征、董谷、结吴延征、瞎吴叱、巴毡角、巴毡抹。渭源赵氏祖木征是瞎毡长子。 瞎毡失宠无势,木征无力自立,后来由青唐部落的酋长瞎药、鸡口罗、喇嘛鹿尊等接到洮州,立为首领。观后因受军迫胁迁
15、到河州(今临夏)。熙宁七年,宋王韶经略熙河路。采用唐代李靖灭突厥之计,先派了智圆和尚向木征劝降,容许了许多优厚条件,却暗自派兵袭击。木征败后以洮州、河州二州之地降宋,并到汴京朝见了宋神宗赵顼。 宋赐木征汉姓“赵,名思忠,官封荣州团练使,母郢成结封“遂宁郡太夫人,妻包氏封“咸宁君。他的弟弟们依次赐名“赵继忠、赵济忠、赵绍忠、赵醇忠、赵存忠,俱有官职。 木征有三子。长子陇拶,汉名赵怀德。次子邦辟勿下,汉名赵怀义。三子盖口瓦,汉名赵秉义。赵秉义后来留守洮、河二州,或是渭源赵氏之祖。 木征死后,宋赠镇洮军节度使观察留后,谥“忠武王。 木征的长子陇拶后得奇遇。这得从他的三祖父说起,口角斯口罗当年传位陇拶的三爷爷董毡。董毡一子早亡,传位给养子阿里骨,阿里骨传位已子瞎征。瞎征做王后,诸部落不服,起了内乱。瞎征离开了国都宗哥城,吐蕃国无主。于是在宋哲宗元符二年(120239年)被董毡旧部以口角斯口罗嫡长曾孙的身份迎往鄯州,立为国王。受宋封河西节度使,知鄯州,封爵武威郡公。二弟怀义被封郭州团练使,知湟州。 崇宁四年(120235年)赵怀德归居宋朝汴京,被封为感军节度使。并依次拜过宋太保、太傅、太尉等职,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