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师范大学锦山实验学校2023年-2023年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歌曲国家中有一段歌词“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源于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君主专制2. “无论是为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为此,罗马当局A. 完善习惯法 B. 发展万民法 C. 颁布成文法 D. 固守公民法3. 1688年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詹姆士二世被赶跑。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婚,这样就保留了斯
2、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关于“王位的内容”变化与后来的事实不符的是A. 从专制王权到民主共和 B. 从个人专制到民主体制C. 从王在法上到王在法下 D. 从国王至上到议会至上4. 下面有四副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A. “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B.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D.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5.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这次“试验”的主要结果是A. 发布了革命纲领四月提纲 B. 推
3、翻了沙皇专制政府C.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6.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击、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基层民主制 D. 政治协商制度7. 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揺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这段话所针的历史事件是A.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中日邦交正常化
4、D. 美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8.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根本原因是A. 经济联系加强 B. 历史关系密切 C. 社会制度相同 D. 文化传统相似9.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一一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认为A. 美国不再是世界强国 B. 中国成为超级大国C. 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D. 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1
5、0、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 A、均田制破坏 B、土地兼并 C、赋税沉重 D、重农抑商11、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C、诗经卫风氓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D
6、、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12、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有关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景德镇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C、景德镇历史悠久 D、景德镇窑器工艺技术不断发展13、明代南直隶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这反映当时( ) A、运河沟通南北经济 B、对外贸易发达
7、C、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D、商业城市兴起14、据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 ) 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C、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D、家庭手工业是主要收入来源15、有学者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哥伦布大交换”,认为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也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下列哪项不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给美洲带来的影响A带来了新的疾病 B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C生活方式的
8、改变 D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16、19世纪中叶,日本被迫“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中国的门户被打开,亚非拉多数国家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表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各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C.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成熟 D.各国积极加入世贸组织17、专家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说:“如果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 A科学技术的大大进步 B资本积累的完成C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D市场的需求18、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
9、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 A改良了蒸汽机 B发明了内燃机C发明水利织布机 D 研制成了发电机19、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由此可见,当时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 D.中国是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国家20、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
1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21、学者萧功秦指出:“洋务运动的现代化意义我们可以称之为防卫现代化的弥散效应,那就是,只要洋务派在军事自强运动的现代化的方向上走出第步,他们就不得不走出第二步,他们为了保住第二步不至于前功尽弃,就不由自主地要走出第三步、第四步现代化就是这样一个从个点向个面的不断弥散过程。”材料中的“第二步”
11、应该是( )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C、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D、筹划海防,建立海军22、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 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 D、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之道23、18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进口商品是以奢侈品为主,之后转以棉花、棉布、棉纱为大宗。至19世纪30年代,棉布、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进口货值不
12、断增加。导致进口商品品种变化的原因是( ) A、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败 B、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C、“海禁”政策的废除 D、西方棉产品物美价廉24、中国社科院荣维木先生在一文中提出:“抗日战争与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历程有着紧密关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本的侵略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二是中国在反侵略的战争过程中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其中“新的现代化因素”不包括( )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民主进步力量壮大C、民众民族意识增强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25、“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
13、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26、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的这种抵制在1960年发展为完全反城市化,确定了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19491978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低 B、中共重视“三农”问题C、中共积极推进工业化方针的影响
14、 D、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27、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28、198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要求:改革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开辟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运输;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益;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这一文件( ) A、初步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 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社会化C、在农村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29、19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