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读后感1500字 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有感 悦读阅笃 翻开此书的本意,是为参加一场美学主题读书会做的准备,实际翻开后发现此书的重点在于介绍西方的美术名作以及这些作品的背景资料和欣赏方向,和主题不符。但奈何傅雷的文字,并非辞藻华美,但就是足够有吸引力,即便无法用于读书会准备工作,但依然坚持讲本书读完,而对西方美术作品的欣赏,感觉比之前的自己,确实更加精进了些。 首先通过乔托、多那太罗、波提切利入手拉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大路。乔托是宗教历史画家,为当时的教会效劳,当时的教会需要能激发普通教众情感的画,于是他从大自然中汲取单纯和朴素,通过简洁的画面安排,单纯的表现出教会、圣人、基督耶
2、稣、上帝对普通教众的慈祥,进而推动教派的开展。多那太罗在此根底上更进一步,不仅仅通过雕塑来感动教众,同时通过作品让人产生心灵的悸动,进而呼唤人的灵魂,激发生命力本身的坚韧和美好。而波提切利的画通过略带忧郁的妩媚和美好,让观看者本能的产生对美的保护欲,因被充满了女性甚至母亲的温柔力量所击中,而产生的悲天悯人的心灵情感谢荡。 随后,文艺复兴三杰向我们款款走来,他们分别是熟悉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他们是西方美术史上无法防止的存在,推动了整个美术史从地中海的意大利出发,辐射到法国进而英国,甚至飘洋过海,在后来对美国和东方大陆也产生了影响。同时三杰身上不仅仅有文艺气息,生活气息也十分浓重,请尽情
3、联想艺术家的生活方式,果然充分的情感和欲望才能激发缪斯源源不断的灵感。 达芬奇的内容关于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神秘微笑的女子征服了整个世界,那唇间假设有假设无的一丝幅度,让多少人痴迷,而这种朦胧美感来自于反复不断的屡次上色和晕染,一万小时的定律也许在此即得到了证明。最后的晚餐偏重于画面布局,通过人物表情和动作,如同看戏一般让人能感同身受不同画中人的情绪,进而感受到上帝、信徒、犹大的角度和心情。另外,还有达芬奇的人品和学问,作为具有穿越迷雾的历史人物之一,达芬奇留下了太多超过当时科技水平但又烂尾并未做出来的巧思妙想,同时达芬奇辗转于意大利和法国以及对作品烂尾的不在意,也侧面说明其一生的放纵不羁。
4、 米开朗琪罗在书中反而有一种悲剧成分,这是其他文字中没有感受到的。他最想做的雕塑,能流传千古的雕塑永远因为教皇的更替及权力的倾覆,而不得不烂尾;而他不想接的工程制作以及礼拜堂天顶画,为他赢得教皇的信任和群众的赞誉,也为他的个人梦想天上了最多的阻碍。一个有追求的艺术家,不能自由的做出自己心中最美的艺术品,求而不得的心最抓心挠肺。 米开朗琪罗心系雕塑,他希望能安心完成墓地雕塑,但碍于时代动乱,最终只雕出四座日夜晨暮,甚至这些雕塑在后世被保存的珍惜也远远对不起艺术家付出的心血。大块的原材料被遗弃在广场,而艺术家被委派对教堂天顶画进行创作,虽然西斯廷礼拜堂也是艺术珍品,但它不是艺术家最想追求的表现形式
5、,也在某种程度上摧毁了艺术家的健康。因而,对米开朗琪罗感觉到一种说不出口的淡淡哀伤。 拉斐尔,美男子,艺术、生活、感情根本上都顺风顺水,得天独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为了防止堆积太多的嫉妒,只能选择英年早逝,天妒英才。拉斐尔的画就如同他的人一般,充满了古典气息让人无法无视的美丽,即便现代人多数以瘦为美,而在拉斐尔的画中,体态的丰腴本身并不影响画中人的美好,那是一种有如添加了神祗气息的静美,尤其拉斐尔留下最多的当属圣母画。 同时,拉斐尔也不仅仅是画圣母,毕竟要赢得如此多的宠爱,在画作上自然需要有更全面角度的作品,比方以雅典学派为代表的壁画群,充分体现了拉斐尔对多人物画面的掌控力和艺术造诣,而且延续
6、一致的古典静美,画面充满了和谐、充分而温和的力量。 文艺复兴后,荷兰以伦勃朗为代表涌现出为普通群众效劳的利用光线明暗对人物进行表现的作品;法国涌现出贝尔尼尼为代表的巴洛克艺术,对奢华的物品的反复重叠堆砌;法国的鲁本斯用充满了肉欲的作品提倡人类对饱满生命力的追求和热爱;依然是法国的普桑用对希腊古典人物静美的崇高致敬和献祭再现道德画派的风采;欧洲众多国家的宫廷人像画家用或者写实或者表达贵族气派的手法留下大量欧洲皇室的宫廷画像;最终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战胜了对人像的复原,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用画笔表达对自然的热爱,称之为浪漫主义的风景画。 本书大局部针对西方艺术,而当时对西方艺术的理解,根本以欧洲为主要代表,因此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东方艺术如中国山水画、日本浮世绘并未留存,同时美国后期兴旺兴旺的以波普艺术为代表的群众潮流文化艺术也并未采集。尽管如此,通过傅雷的娓娓道来,对书中的名作名画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艺术流派的兴起和倾向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艺术总是从自然、人类、生活中汲取能量,抽象出能被群众接受的局部,而这局部工作做得越好,作品自然也越发经久流传。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