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由主义国家认同思想的发展脉络与当自由主义国家认同思想的发展脉络与当代困境代困境 内容提要个体如何在共同体中生活,是政治哲学自古以来的核心议题。自由主义提出了自己的国家认同理论,该理论因政治评价开始追问政治共同体能否获得其成员的认同的转变而成形。自由主义的国家认同思想历经抽象的城邦认同、共同体的契约认同、民族国家的公民认同与后民族结构的制度认同的发展脉络。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无法回避现代性风险、国家认同危机的时代挑战、异质性文化显性化的现实困境,而自由主义抽象的制度认同论本身也因背离唯物史观存在重大的理论缺陷。认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超越自由主义国家认同理论的桎梏,建构自由主义之外的国家认同
2、理论与实践方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自由主义;国家认同;个人权利;制度认同 作者简介张丽丝,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自我意识觉醒以来,人类便不断地思考人应该如何生活,更确切地说是人如何在共同体中生活145,这一当代政治哲学探讨的核心主题蕴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共同体应当如何对待个人权利;二是个体应当对国家有何种态度与义务,即国家认同的问题。弗朗西斯福山指出:“寻求认同的承认已经成为一个与当代世界政治发展一体的重要概念。”223 自由主义思潮不仅直接形塑了当今英美等国的社会观念与政治制度建构,而且对中国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许纪霖指出:“到五四时期,随着一批经历了英美和欧陆自由主义洗
3、礼的留学生回国和西方思潮的大规模东渐,自由主义遂在中国成为显学,铸造了五四及后五四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灵魂。”320 世纪 70 年代末,自由主义思潮又开始在国内此起彼伏。20 世纪 80 年代,自由主义的相关著作逐渐被介绍到国内,在当时的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文艺形式的发展逐渐具有自由化倾向,一些资产阶级右派成立了“中国人权小组”“解冻社”“民主讨论会”,主张中国社会应当进行“社会改革”。近几年,新自由主义思潮也一直稳居国内受关注的十大社会思潮前列。参见:12016 国内外重要思潮盘点EB/OL.(20170123)20190526.http:/.cn/2017/0123/457414.
4、shtml?winzoom=1;2国内社会思潮基于 2017及当前的分析研判EB/OL.(20170123)20180223.http:/.cn/2018/0223/511820.shtml?bsh_bid=195200 8390&from=groupmessage.人民论坛问卷调 查中心的2015 值得关注的十大思潮调查报告指出,新自由主义在值得关注的十大社会思潮中的各年的排序依次是:2011 年居第二,2012 年居第三,2013年居第一,2014 年居第一,2015 年居第三。4可见,自由主义“不止是一种思潮,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已经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因此,研究自由主义的
5、国家认同理论对于我国的国家认同建构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一、从认同到国家认同 虽然“自由主义”一词出现于 19 世纪 19 世纪,西班牙自由党开始使用自由派来论述其政治价值。,但是自由主义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是古希腊政治理念的象征,城邦制度具有现代政治制度与自由理念的特征。正是古希腊哲学与雅典民主中呈现出的这些自由思想,成为最初孕育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土壤。“自由主义这个词语的使用,就像一种政治信仰的名称一样,是十九世纪的一种发展。”62 国家认同不是自由主义的原生概念,它来源于心理学和哲学的认同概念。作为一种重要的集体认同,国家认同概念与政治价值有关。“认同”的含义复杂
6、,在不同的语境之中有不同的含义。identity 源自拉丁文的 Idem,于 1545 年首次被使用。认同有四种基本含义,分别是:第一,a.个体的明显属性或者人格,b.由心理上的认同所建立的关系;第二,与已被描述过或已存的事物一样的属性;第三,a.不同事物在本质特征或类属特征上的相同性,b.构成某一事物之客观现实的所有成分之间的相同性。第四,适用于一切象征价值(或符号价值)的一种等同关系。Identity.2019.In MerriamW.Retrieved March 3,2019,from https:/dictionary/identity.例如,群体内部血缘、语言与文化等背景的同一性使
7、得个体对族群有强烈的归属感;在群体内部,成员具有相对统一的传统习俗与价值观念,这意味着个体往往会赞同族群的政策规划与价值选择。归结起来,认同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外在的统一性、一致性与連贯性;二是内在的某种同意、认可、承认与赞同之意。同一性是相对于差异性而言的,洛克曾对此有过论述:“我们如果把一种事物在某个时间和地点存在的情形,与它在另一个时地的存在情形加以比较,就形成同一性和差异性观念。”78 承认与归属这一层含义是指涉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对个体内部的相同部分的发觉,是个体性的发觉;而对外部同类事物的认知,则是群体性的表现。认同被多种学科研究和使用,“认同危机”“找到你自己”等词语被赋予了很多心
8、理学意义。69 继认同的研究在心理学领域发端之后,认同在哲学界开始引起关注。如今,对认同的研究非常多,比如族群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政治认同、公民认同、社会认同、性别认同等。这些认同远远超出了心理学和哲学的研究领域,涉及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作为重要的集体认同,国家认同与政治评价有关。钱永祥总结过政治评价的轨迹:“从古典时期直到近代,政治评价的直接依据往往是形而上学、神学、历史哲学、人性论,依据公共效益的理论来提供。但是逐渐地,一个根本上不同的方向浮现:评价的依据,转向追问一项政治理想或原则是不是能获得政治共同体成员的认同接受(而不再问是否符合某一种形上学、历史目的论、人性论,或者宗教的要求)。”8政治评价逐渐开始转向公民对政治共同体的认同,即国家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