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22.99KB ,
资源ID:1403507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4035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我的镇江寻根之旅.docx)为本站会员(la****1)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我的镇江寻根之旅.docx

1、我的镇江寻根之旅编者按:张檀女士,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硕士,现定居美国,2022年9月她曾专程来参访与其有特殊因缘的镇江,同年11月,她还曾来镇参加江苏省六朝研究会举办的研讨会,本文即为其参访镇江的回忆,访先祖足迹,发思古幽情,字里行间可见张女士对镇江人文历史的熟稔,对镇江山水风景的眷恋之情。(限于篇幅,刊出时删节较多)镇江古称京口,是母亲檀氏的第一江南故土。在美国定居多年,2022年秋我首次回国,便想到寻找父母两边的家乡,尤其要拜访的是镇江。檀氏曾“世居京口百年,刘宋司空、永修县公檀道济,是母亲的先祖,其堂弟檀道鸾著续晋阳秋,道济叔檀凭之封曲阿县公,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曾祖母檀敬容,亦是檀氏族人

2、,檀氏男、女祖先与京口缘分不浅。正史记载檀氏与刘宋朝开国皇帝刘裕“同闾里,刘裕曾住寿邱山,檀氏很有可能也住在那一带。此外,镇江南山有数家“檀山村,如钱家檀山、袁家檀村等,还建有檀王庙,数百年香火不断。不过,我对镇江的第一印象来自父亲。他虽然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理工科学人,却对文学、历史和美术均感兴趣。在我尚是孩提之际,父亲曾提到镇江“圆滚滚肚子的过街石塔,见石要拜的“石痴、以“米氏云山著称的画家米芾,神采飞扬为丈夫韩世忠擂鼓助战的梁红玉。父亲留给我的几十本考古杂志中,其中有一篇专门讨论江南出土的“韩瓶,即韩世忠兵士汲水用的陶瓶。到镇江来也是为了纪念父亲的百年冥诞,他生前曾约我同游镇江,可惜未果而逝

3、。从美国回到北京后稍事休整即乘火车到镇江,清晨从长江疾驰而过,吼叫着进入薄雾弥漫的镇江。虽然对奔流浩荡的长江只有一瞥,仍是兴奋不已:我终于来到魂牵梦萦的京口古老家鄉。不过,到镇江之后的第一天我没有先去寻找檀村或寿邱山,而是领略镇江的文化历史风光,饱览其秀美的山川与人文遗迹。父亲生前说过:“任何家族的历史,不过是地方大文化背景下的沧海一粟。金山最早的庙宇泽心寺建在晋元帝时代,正是檀氏入住京口之际。爬上金山一路寻找妙高台,不料遇整修关闭。途经法海洞,洞不大,简单古朴。传说中的法海强行分开了白娘子和许仙,而历史上真正的法海却是一名德高望重的高僧。因此想到:开金山寺祖师法海发现了金子,却用其修寺,自己

4、过着清贫的苦行僧生活,无怪乎被赞为“盖代功名不易磨。金山真是一座奇妙的神山,民间传说白蛇传、梁红玉与佛教历史交相照应,可谓文化底蕴深厚。金山以“寺裹山闻名,虽不高,却被庙宇亭塔古树等层层包裹着,名人轶事如雷贯耳,正是:“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爬上慈寿塔放眼望去,上下参差的屋顶尽收眼底。眼见金山庙宇辉煌,想到江南一千八百年的文明开展历程与檀氏迁移史。东晋初京口尚多“空荒之地,至隋朝初叶,已经开展成“亦一都会也。京口那一时期的进步,代表着江南开展之一斑。到了刘宋朝,江南逐渐开展成幅员相对辽阔的江南帝国。檀道济的堂弟交州刺史檀和之曾被宋文帝派到交州平息叛乱,他到的地方林邑是今日越南中部横山一带。如今

5、我定居美国,万里寻乡能够脚踏实地的走游、展望近两千年历史的檀氏江南第一故土镇江,真有游子还乡之亲切感。站在金山上远眺长江,有感“一水横陈,连冈三面的京口是地理变迁的重要坐标。当年长江围绕着金山急流而过,长江出海口亦离京口不远。南齐书记载公元422年檀道济担任南兖州刺史的时候,住在州政府所在地广陵(今扬州),每年秋天都要到不远的海陵(今泰州一带)观海涛。今日出海口东移至上海,金山也成为陆地。从慈寿塔顶望去,长江仅细如一线。见过大雄宝殿、藏经楼、江天一览亭等,清朝重修的天王殿后门古香古色。因为整修,很多地方闭门不开,但并不觉得特别遗憾,回乡是为了踏在先人的土地上,体会他们生长的自然山川和人文,虽失

6、之东隅,还可收之桑榆。下到七峰亭向山上回望,最美的是慈寿八角塔,高耸婷婷玉立,层层黛色檐角上翘的屋顶,收拢在修长的塔尖上,把人的目光引向蔚蓝的天空、无限的神往世界。慈寿塔就像刘禹锡秋词中的“鹤那样激荡人心:“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金山出来后顺着一泉路找到闻名遐迩的“第一泉所在,泉水四周围以白石栏杆。我最爱的是泉水之名与其所在的地标位置。不同于陆羽,刘伯刍认为此泉水质“天下第一。“第一泉原在水中,是长江北移沧海桑田之变的又一地理坐标。古人为了一壶甘洌清醇的泉水,不畏在波涛汹涌的江中汲水,所得之水贵如家珍,还被远程送人。古人的雅兴既刺激又充满诗意。“他乡怎及家乡好,第一江山第一泉。走出“

7、一泉,沿长江路来到西津古渡。走进老码头街。街道中央铺着石砖路。沿街的两层楼栉比鳞次屋舍俨然。临街一面木格子雕花门窗装饰,多是店铺,或挂着匾额,或挑着小旗招牌,几乎家家挂着圆圆的大红灯笼。因是旅游淡季,店铺多大门紧闭。只见街道转弯处一个男子坐在矮椅子上,光头赤胸背,向左侧身将腿放在身前木方板凳上,右臂弯曲,手握在一个更矮的木椅背上,适意悠闲,是我小时候在北京胡同、四合院外婆家常见到的场景,“宾至如归之情油然而生。不同的是男子背后高处屋檐下挑出了一面镶着红边的小小黄旗,上书“醋字。镇江恒顺香醋著名中外,到美国多年,我一直都买镇江醋。古蒜山坡上的待渡亭静静地立在昏暗的暮色中,上到坡上的小山楼,影绰见

8、到楼前屋檐下有匾上书“金陵渡。平视街面,对面茶馆高挑的“茶字旗子招牌的二层茶楼正对我的视平线。见到右手街面有一道砖砌券门,门内有石砌台阶的古道,伸展消失在暮色朦胧中。古道中央是一道由长条石砖组成的窄石条通道,随地势上下而起伏,正中间被独轮车轮压磨而凹陷,留下了深深的车辙印记。走在古街与蒜山小山坡上,我徜徉在“一眼望千年的历史中。站在小山楼前,只觉脚下的土地代表了厚重精深的文化。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蒜山及其周边地区。东晋末孙恩“率众万人,鼓噪登蒜山,刘裕“率所领奔击,大破之。檀氏将军参加了此次战斗。蒜山还是宋朝韩世忠屯兵之处,也吸引了无数文学名士。苏轼曾有意长居在此,作诗云:“蒜山幸有闲田地,

9、招此无家一房客。当年檀氏在来江南之前曾随兖州刺史郗鉴上山东峄山抗胡,不仅每日与敌交战,且粮断只得以鼠雀充饥。历尽艰辛的檀氏在京口找到了新家,东晋、南北朝时期京口晋陵建康是接纳北方流离百姓人数最多的一个地区,我认为堪称中国“流离者之母,成为肖梦龙先生所称“历史上南北文化交融的走廊。站在小山楼前遥望,透过眼前的古街店铺,沉浸在京口镇江文化的历史长河,西津古渡就像一颗宝珠荣耀夺目,亮在我的心中。当从西津渡出来步行回到旅馆时,月夜已深。对于别人来说,漫步一天是旅游;在我,却是脚踏实地徜徉在家乡历史的热土上,领略家乡的自然与人文的精髓,沿着先祖的足迹,与祖先在此神会。到镇江的第一天我走进京口,镇江却步入我的心扉永驻。(责编 郭博文)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