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工作者建国60周年征文:一曲长歌三十年 邓小平同志逝世,一位老人趴在床上痛哭失声。他对两个孩子哭着说:“没有邓小平,你们也吃不上馒头。没有邓小平,你们也上不起学。没有邓小平我们家也盖不起屋啊。 言虽朴素,但发自肺腑。这是无数中国百姓的心声啊。感谢小平,就是感谢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感谢党和政府。 没有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何来今天的中国。 1973年,我呱呱坠地。最早的记忆便是吃玉米面做的各种食物:一曰窝头,中空上凸;二曰糊饼子,形状不定,做饭时贴在大锅内侧;三曰煎饼,制作工艺复杂,但也最好吃。在灶膛或炉子上烤窝头、糊饼子,烤得半焦不焦,再就着大葱大嚼,回忆中真仿佛是件美事
2、。 当时亩产无论玉米还是小麦都不过五百斤,可地一分,马上翻了一番,以至于后来桓台荣获“吨粮县美名。真是奇哉怪哉。 每到春天,捋榆钱是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之一,大家腰系麻绳,别镰刀,争先恐后爬树,先骑着树杈吃个饱,再把长得多的树枝或折或削往下抛。有时为了争抢一棵树,打得鼻青脸肿也属常事。还有就是找根竹竿,绑上铁钩,满村跑着够槐花,或者挎个小筐,下洼剜野菜。 吃如何,穿就如何。尤其冬天,大家黑棉袄、黑棉裤统一着装,格外平等。我们这班男孩子流了鼻涕便用袄袖子一抹,人人袖口明亮如镜。有再穷困些的,一套棉衣多年不换,棉絮四面开花,腋下、腿窝等处黑里透白。老人们那么是大抿档裤,外扎一根麻绳或布条,上别烟袋
3、,倍显老农民形象。 现在呢。谁不是毛衣、毛裤、保暖内衣,更有不少女同志冬天穿漏腿裙子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二年,我家的主食就成了麦面卷子。爹娘还专门留出一块园子地,变着把戏种菜。第一批西红柿红了,爹娘不卖,先让我们吃了个够。娘现在说起此事,仍是咬着牙、很解恨地说:“以前没有地,现在就是让孩子们先吃个够。 我81年上小学,86年上联中。这阶段虽然比78年前后条件要好,但与现在相比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为了节约,我家冬天从不生炉子。就是睡前用一把柴火暖暖炕。娘说弟弟小,跟着她睡,夜里起来把尿,不一会儿就冻成冰。学校教室也不生炉子,当然更没有暖气,我们一到冬天就冻手,肿的像红萝卜或是血口四裂,
4、到家用热水一烫,痒得钻心。 以后我上高中,上大学,参加工作,步步走来,也亲身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开展历程。谈到钱的问题,更是一个重要标志。2023年我儿子剖腹产出世,花了2023多元。娘说当年生我花了3毛钱,生我妹妹花了5毛钱,生我弟弟花了3块钱。1978年到2023年,2023元与三毛钱,仅此一比,可见中国开展之一斑。教师的工资一涨再涨,农民的收入一提再提,钱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国力的问题。一句话:富了。 一个奇迹让世界瞠目。 一切都证明,路走对了。 三十年的探索,三十年的成就,国人不会忘记。长歌一曲,慨当以慷。何以庆祝,唯有杜康。让我们举杯吧,庆祝三中全会的伟大胜利,祝中国插翅腾飞。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