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11.50KB ,
资源ID:1413837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4138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建筑的非专业遐思.doc)为本站会员(la****1)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建筑的非专业遐思.doc

1、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瞿新华 来过黄山,看奇山、看云海、看徽派建筑。很多年过去了,奇山依然、云海依然,而林林总总的徽派建筑,在印象中变得有些依稀了。也许,我心里觉得徽派建筑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东西总归会慢慢老去。明朝,徽商崛起,聚集了巨大财富的徽州商人荣归故里,他们一面大兴土木,将大量资本投入到修祠堂、建园林、造宅第等光宗耀祖的事情上面;一面秉承“贾而好儒”的传统理念,将自己较高的文化素养化入了建筑的一砖一瓦之中,其建筑呈现被业界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这使得徽派建筑超越了实用性,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一旦成为建筑的灵魂,建筑的生命力便向更广阔的时空漫延。有一条新闻一直

2、留在脑海里:1996 年,一位名叫白铃安的美国女士来安徽黄村考察,她无意中发现了一座行将被拆除的破落宅第余荫堂。这是一栋黄姓富商的祖传家宅,黄家子孙早已迁离黄村,人去屋空,盛景不再。几经洽谈,据说美国人花了一个多亿买下了余荫堂,然后把余荫堂“大卸八块”,将 2735 块木件、8500 块砖瓦、500 块石件统统装入几十个集装箱,浩浩荡荡地运抵了美国波士顿赛勒姆小镇。这位美国女士是这个小镇上迪美博物馆的策展人和中国馆的负责人。多年后,被完整复原的余蔭堂向美国观众原汁原味地展现了这栋徽派建筑的风貌:建筑是清末的,室内装潢有欧洲花式的壁纸,并贴有毛主席的画像和 20 世纪 60 年代末的特定标语,2

3、00 多年的历史浓缩在这座家宅的每一个细节里。这个博物馆对余荫堂的介绍也颇有意思:余荫堂,一栋中国住宅。家,这个字代表家庭、家宅、家乡,家庭文化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切入口,而住宅是中国“家文化”最直接的承载体。因为有中国“家文化”这个灵魂的附体,余荫堂不再只是一个由石木砖瓦拼装而成的躯壳,它是一个厚重的、灵动的、蕴涵东方文化的特殊生命体。据说,余荫堂从此成了这个全美顶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美国观众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最直接、最生动的窗户,也为这个美国东海岸新英格兰地区独一无二的文化小镇锦上添了花。余荫堂卖到了美国,迪美博物馆多了一件活色生香的中国徽州文化的符号,而黄村也出名了,来黄村的外国学

4、者多了起来。一些西方的旅游者甚至和黄村的居民一起放牛、做饭,这被看作是黄村国际化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余荫堂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卖走了一栋余荫堂,徽州应该还存有更多的“余荫堂”,无数的“余荫堂”为徽州注入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之魂,徽州建筑的生命会老去,但它应该是长寿的。爱森纳赫是德国的绿色心脏图林根州的一个富于童话色彩的小镇,人口区区数万。它依山而建,四周被茂密的森林覆盖,城外山清水秀,城里古朴典雅。它是欧洲宗教改革的倡导者和新教的创始人马丁路德翻译圣经新约的地方,也是西方古典音乐大师巴赫的故乡。城外的瓦特堡是阿尔卑斯山以北保存最完好、历史最为古老的城堡,中世纪时,曾是艺术家聚集和文学

5、创作的场所,也是当年歌德和瓦格纳经常光顾的地方。浓浓的历史文化之魂弥漫在整个爱森纳赫小镇,走进爱森纳赫小镇,就仿佛跨入了昨日的历史大门。由于爱森纳赫小镇的显赫地位,据说曾有不少建筑商和政府官员希望为爱森纳赫小镇注入更多的现代化城市的因素,通过加速爱森纳赫小镇的现代化进程,拉近它与全世界的距离。但爱森纳赫小镇坚持保存自己的历史建筑风貌,作为自己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坚持让马丁路德和巴赫的灵魂长驻爱森纳赫小镇。历史和现实都将证明:爱森纳赫小镇的选择是正确的。现代化的小镇在这个世界上可以有无数个,但马丁路德和巴赫以及瓦特堡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马丁路德和巴赫以及瓦特堡就是爱森纳赫小镇的灵魂和生命。如

6、今,人们来到爱森纳赫小镇,真正想看的正是昨天的爱森纳赫小镇。黄村似乎也应该有爱森纳赫小镇的思考和选择,对历史和历史文化的尊重,正是现代文明和现代意识的体现。离西湖 300 米的距离,有一个叫思鑫坊的地方。80 多年前,一个做桑蚕丝绸生意、名叫陈鑫公的老板买下了这块地。此公钟情上海石库门的建筑风格,依葫芦画瓢,在这靠近西湖边的地方建起了当时杭州城最好的石库门里弄建筑群,取名“思鑫坊”。可以想象当年的情景:伴着叮叮当当的黄包车铃声,或西装革履,或长衫礼帽,或花样旗袍,各式有腔调的绅士太太踩着弄堂水门汀的地面,进进出出,好不风光。建筑专家说:思鑫坊是杭州近代建筑文化的精彩符号。历史学家说:一个思鑫坊

7、,半部民国史。后来,思鑫坊渐渐变成了杂乱无章的“七十二家房客”式的民居了。2015 年以来,杭州借 G20 峰会的东风,实施了 600 多个城市环境整治项目,思鑫坊便是其中的重点项目,一个修旧如旧、焕然一“新”的思鑫坊又将回到杭州人的眼前。浮光掠影般地浏览了以上几个“画面”后,在我的眼前便出现了这样一群人:白玲安、余荫堂的黄姓富商和他的子孙们、马丁路德、巴赫、陈鑫公、数十年前曾风光出入思鑫坊的男男女女们这些由建筑而构成的生活舞台上的人物,为我们演绎了一出出精彩的人生“戏剧”。而为他们搭建这个生活舞台的建筑师们,则又是一群幕后的伟大“演员”。建筑是有生命的,即便长寿,它们也会渐渐老去,但是作为一个传承深厚文化的载体,它们在老去的过程中或许还会留下更多的精彩。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