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61.50KB ,
资源ID:14177      下载积分:13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41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doc

1、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学年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战国时代的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也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这反映A. 诸子思想出现相互交融B. 统一具有一定社会基础C. 中央集权得到普遍认可D. 战乱催生专制主义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对统一的认可,结合战国时代特征可知,战国时代战乱使民众渴望统一,因此统一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各自主张统一,反映不出诸子思想相互融合,故A错误。材料无法说明中央集权是普遍的观念,故C错误。专

2、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是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材料无法反映决策方式,故D错误。2.王莽改革时“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一部周礼几乎是王莽新政的蓝本。例如王莽依据周礼实行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男丁8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结果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这说明A. 周礼已不再具有现实价值B. 王莽已具有超越时代的经济思想C. 地主土地所有制遭到破坏D. 生产关系调整应适应生产力水平【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王莽依据周礼进行改革,试图废除土地私有,实行土地国有,这就违背了历

3、史发展的趋势,不适应铁器牛耕出现后生产力的水平,是历史的倒退,说明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故D项正确。王莽依据周礼进行变革失败,不能说明周礼不具有现实意义,而是后世继承者没有按时代发展对其灵活继承,故A项错误。王莽是复古改革,故B错误。地主土地所有制遭到破坏是王莽改制的内容本身,不是材料能说明的问题,故C项错误。3.如图反映的是元朝的漕运和海运路线图,据图可推知A. 南北经济差异导致长途贸易兴盛B. 全国主要财赋集中在江南C. 蒙元政府开始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 北方经济相对于南方更具优势【答案】B【解析】【详解】元代的首都在大都,江南地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地区且是经济最富庶地区,所以漕

4、运和海运主要是将赋税运往北方,而非是南来北往的长途贸易,故B正确;明朝区域经济差异导致长途贸易兴盛,故A错误;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古代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没有放弃,故C错误;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领先北方,故D错误。4.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形成一个常设的秘书咨询机构,俗称“内阁”,主要工作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到了清朝,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的文书了。内阁职能变化说明A. 内阁制度威胁皇权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 中枢机构发生异变D. 内阁失去存在意义【答案】C【解析】【详解】从明到清内阁职能的缩小,主要是由于清代设置了军

5、机处等相关制度,使得明朝内阁的相关职能转移到军机处了,中枢机构发生异变,故C正确。内阁职能的变小,不是因为内阁制度威胁到皇权,而是内阁本身没有决策权,排除A。皇帝权力日趋衰落有史实错误,排除B。清朝取代明朝,内阁却一直存在,证明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排除D。5.时报于1911年11月、12月登载了女子军、金戒指助军饷、女子革命军赴前敌几幅纪事画。这些画作反映出A. 媒体注重宣传保护女性的权利B. 政治革命使女性平等地位确立C.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 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辛亥革命期间和民国初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西方启蒙思想,鼓吹自由平等、民主推动了女子积极参

6、与政治生活热情,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媒体重视对女性权利的保护,排除A。女子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无法体现女性的平等地位,排除B;女子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无法直接反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6.1920年5月以后,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劳动者、劳动音、劳动界等刊物,劳动音的创刊宗旨中指出“要排除那帮不劳动而食的人,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知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的进行,以解决这不公平的事情,改良社会的组织”这些刊物的创办说明A. 五四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 社会主流思想出现变革C.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D. 中共成立的条件已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这些杂志由各地共

7、产主义小组创办,从杂志名和劳动音的宗旨看,其深入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故C正确。这些刊物的创办无法说明五四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关系,故A错误;材料也无法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否成为主流,故无法说明社会的主流思想的变革,B错误。刊物的创办无法说明工人阶级成熟度与力量大小,也就无法说明中共成立的条件是否成熟,故D错误。7.1954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直属国务院。其主要职能包括:简化和整理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此举在当时A. 导致了扫盲教育的迅速完成B. 抵制了西方国家的文化入侵C. 有利于经济建设顺利展开D. 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

8、知识可知,1954年汉字改革主要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因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人才,C选项符合题意。扫盲教育的完成是一个过程,不可能迅速完成,也不会文字改革委员一成立就导致扫盲完成,排除A。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主要目的是促进知识普及,而不是抵制西方国家文化入侵,排除B。1954年,新中国已经成立5年,所以排除D。8.1979年,国务院指示各级可以“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个体经营”。1981年,国务院又发布文件提出个体经营户“可以请一至两个帮手最多不超过五个学徒”。而广东一个私营主雇佣达到12人,针对此事直到1983年1月,中央文件才有较为明确的说法:“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

9、要急于取缔。”这说明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困难重重B. 农村改革释放大量闲散劳动力C. 个体经营规模不宜过渡扩大D. 改革在中央和基层互动中前进【答案】D【解析】【详解】题目明确表明先中央批准,后地方实践,最后反促中央变革,D选项符合题意。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1984年,排除A。批准有正式户口闲散劳动力,并不是农村改革释放出来的,同时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大量劳动力,故排除B。个体经营规模的扩大,从中央批准、规定、不急于取缔,就说明是适合扩大的,排除C。9.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中提到雅典法律规定父母不得随意令子女去或者不去国家指定的教师家读书,没有官员颁发的许可证就不得教书育人,这

10、主要反映了古代雅典A. 教育受到公民重视B. 公民的城邦属性强C. 法律制度不断完备D. 民主推动教育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公民受教育不是父母的私事,而是受城邦的管理,故B正确。材料讨论的是公民受教育的管理权归属问题,无法反映公民对教育的重视,也无法反映民主对教育的推进,故AD错误;材料只提到一部分教育法律的规定,无法得出法律制度完备的结论,故C错误。10.1830年开始,英国的议会改革进入决战阶段,中等阶级以请愿、集会、出版、宣传等温和、和平的活动推动改革,手工工人除了集会、请愿等和平方式外,也用骚乱、武装起义等暴力方式推动改革,代表土地贵族的辉格党也充当了改革派的盟友。这说

11、明A. 议会改革已成势在必行的事B. 工业革命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C. 辉格党成为改革的主要推手D.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趋同【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中等阶级,工人、土地贵族都希望实行议会改革,改革成为众望所归,故A正确。材料看不出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故B错误;辉格党赞同改革,不能说明它是主要推动者,故C错误;工人和资产阶级在改革议会上意见一致,不能说明以后的政治愿望会越来越接近,故D错误。11.1957年,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发表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描写的是日瓦戈医生在俄国两次革命和两次战争期间的经历,体现了作者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反思。该作品A. 歌颂了苏联工业

12、化的巨大成就B. 揭露了沙皇专制体制的腐朽落后C. 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学风格D. 突破了斯大林时期文学固有模式【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成为领导人,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所以这一时期的苏联文学出现流派“解冻文学”,解冻文学突破了斯大林时期那种只描写工业成就、歌颂英雄人物的固有模式,将爱情和追求个人幸福作为小说的主旋律,故D项正确,A项错误。B项涉及的是十月革命之前俄国的状况,排除。材料体现的苏联文学的特点,与后现代主义无关,故C项错误。12.据美国商务部和电子协会1998年的统计,近几年信息技术成为美国雇佣职工最多的行业(约150

13、0万人),其职工工资比全国私营企业平均工资高出73%,而传统制造业加在一起的就业人数不过150万,其产值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而与信息技术直接和间接有关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则高达80%.据此推知A. 信息技术比传统制造业地位更加重要B. 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传统制造业衰落C. 知识经济是美国走出困境的主要原因D. 自由主义思想促进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发展的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发展高科技产业为特征的经济模式,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错在更加重要。B错在逻辑,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一定会导致传统制造业衰落,也会导致传统制

14、造业升级更新。D项错在时间,此时是90年代,美国经济指导思想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并不是自由主义。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德国快速发展为工业化国家。为了遏制乡村的边缘化趋势,重现乡村生机,捍卫乡村传统,乡村重振运动再次展开。首先,德国政府建立移民委员会,用租赁地产方式增加中小农户数量,推进农村居民点建设,强化乡村吸引力。18861919年,仅普鲁士就为移民建立了4.5万个配备住宅和畜舍的小农场。其次,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乡村景观的破坏,发起以保护乡村自然景观为中心的“家乡保护”运动。各邦政府成立“自然纪念物保护”委员会,

15、限制乡村地区工业污染,其后各种“自然纪念物”“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得以广泛建立。据邢来顺德国乡村重振运动的历史考察整编材料二:20世纪初的乡村建设运动,发轫于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到了20至30年代,据统计,各类乡村建设试验区有1000多个,其中最有名的是梁漱溟的邹平模式、晏阳初的定县模式和卢作孚的北碚模式。梁漱溟认为,乡村建设除了消极地救济乡村之外,还要积极地创造新文化,所谓乡村建设,就是从中国旧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晏阳初的定县模式经验主要体现在“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上,四大教育分别是文艺、生计、卫生和公民教育计划,三大方式分别是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和家庭式教育。卢作孚的北碚模式,在注重对农民的教育的之外,更加重视经济建设,因地制宜地在北碚发展了矿业和纺织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知识分子推动的乡村建设运动,后来被梁漱溟承认是“自己运动、乡村不动”,由外到内的“疗伤”也许并未精准治疗在病灶上。据周立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国的百年乡村振兴实践整编(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2)依据材料一、二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