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8.83KB ,
资源ID:1424057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4240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读《琵琶记》有感.docx)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读《琵琶记》有感.docx

1、读琵琶记有感 杨启慧 琵琶记中塑造了全忠全孝的主人公蔡伯喈,当蔡伯喈依据伦理纲常准那么去践行孝道时,却在践行过程中遭遇窘境蔡家父母最终冻馁而死。面对不孝的现实,他恰恰又成为皇帝旌表孝义的典范,获得一门旌表的大团圆结局。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标榜的忠孝节义其实是自相矛盾的,最终这种尽忠行为的实现,是以牺牲尽孝为沉重代价的。愧悔与怨苦交集,便是这种充满尽孝之心却未能实现尽孝之事的孝子心情的写照。 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的故事情节。蔡二郎应举考中了状元。他贪恋功名利禄,抛弃双亲和妻子,入赘相府。其妻赵贞女在饥荒之年,独立支撑门户,赡养公婆,竭尽孝道。公婆死后,她以罗裙包土,修筑坟墓,然后身背琵琶,上京寻夫

2、。可是蔡二郎不仅不肯相认,竟还放马踩踹,最后,蔡二郎被暴雷劈死。高明的琵琶记以同情的态度刻画了蔡伯喈的形象,删除了马踏五娘、雷劈蔡伯喈的情节,而代之以三不从.这样,男主人公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的三不孝罪名,被彻底开脱,从一个背亲弃妇的势利小人变成一个全忠全孝的君子。思及此,封建统治阶级标榜的忠孝节义其实是自相矛盾的,这个在忠孝观念夹缝中痛苦呻吟的蔡伯喈,他思想苦闷、情感压抑、精神颓废,软弱而又怯懦。 在儒家正统思想的伦理关系中,君臣、父子是宗法等级社会最重要的两伦。中国古代宗法社会的社会结构是家国同构。对亲人的孝是家庭和家族内部最根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要求,延伸至国家,它就是对君主的忠。

3、因此,忠君和孝亲是内在统一的,忠君就是孝亲的扩充。但是,在君权至上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君是万民之主,国为一君之国,对君主的忠诚为无条件的服从。在这种情形下,忠大于、高于孝是必然结果,是为始于孝亲,忠于事君,因此就有了忠臣孝子忠孝自古难两全的历史之叹。琵琶记蔡伯喈的矛盾,就其深层意义而言,正是封建伦理纲常中的忠与孝的矛盾。无可否认,琵琶记中的蔡伯喈,从各方面看都是难得的孝子、忠臣。偏偏,正是以忠孝为核心的伦理观念造就了二老冻馁而死,五娘孤苦的悲惨局面,也造成了主人公的根本痛苦。倘使蔡公不逼试,蔡伯喈就不会去应举,也中不了状元,更谈不上逼官和逼婚了。蔡公把儿子送上应举之路,就是孝的伦理。身仕宦,显父

4、母耀门闾,是大孝,而守贫事亲是没长进、没志气,只能算作小孝,功名当然的要强过孝名,从一个村野之夫口中说出这种话来,已足见功名利禄思想的影响之深。不幸的是,他满心盼着富贵,结果却大违其愿。儿子一去竟然不归,心愿不成,反遭天灾人祸。在临终之时,这位热心功名、大讲孝道的贫苦老人终于彻底悔悟,许下几桩心愿:一是自己死后不要葬,留与旁人,道伯喈不葬亲父;二是劝媳妇改嫁,不必为蔡伯喈守节;三是留下柱杖给张大公,待那忤逆不孝子蔡邕回来,打他个三不孝.所谓三不孝,即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可以说,这是以蔡公之口对所谓大孝进行的热嘲冷讽。这也是控诉了封建君主笼络和利用读书人的科举制度和功名利禄的根深缔固的

5、封建伦理观念。纵有高官厚禄,琼林玉宴,却顾不得清贫双亲,不能养、不能葬、不能祭,何谈人子之孝。 在琵琶记中,忠同时也与婚姻形成了矛盾,换言之,也便是国与家构成了冲突。蔡伯喈成为了状元,当即被牛丞相看中,执意要招其为婿。这在一般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对蔡伯喈而言却是天降横祸,好似合针吞却线,刺人肠肚系人心.虽然他敢于逆丞相之意,却终于抵不过圣上之旨:可曲从师相之请,以成桃夭之化.只能被逼着同牛小姐结鸾凰,又再一次地在心灵上背上了沉重的枷锁。可见,这种悲剧冲突已然触碰到了封建伦理观念的内在矛盾,也必然是对这种礼教伦常本身的批判与否认。 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蔡伯喈打算力行孝道,因而放弃了科考。他说

6、:教孩儿出去,把爹爹妈妈单独在家,万一有些差池,一来别人道孩儿不孝,撇了爹娘去取功名;二来道爹娘所见不达,只有一子,教他远离;以此上不相从。但蔡公认为: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甚至再三劝服蔡伯喈:你假设衣锦归故里,我便死呵,一灵儿都是喜。深受封建思想熏陶的蔡伯喈,既不能违背孝道伦理原那么又不能违抗父命,在无可奈何之下,踏上应试之路,这是蔡伯喈悲剧命运的开端。其次,蔡伯喈中了状元后,他一方面惦记父母,另一方面又有结发妻子在家等待,他选择辞官和辞婚。但君命难违,蔡伯喈又一次在忠君的道德观念中选择了屈服,他入赘牛府。同时,父母在灾荒之年,家破人亡。这样一个起初孝父后来忠君,在封建伦理

7、道德的束缚下,一步步妥协退让,从而成为一个在忠孝边缘苟延残喘的牺牲品。因而,剧中的蔡伯喈既可是说是全忠全孝的典型,也可以说是不忠不孝的典范。这表达在对父母的饿死视为不孝;对丞相和皇帝的辞婚辞官、对赵五娘的有妻再娶视为不忠.由此看出,作者一面在标榜子孝与妻贤传统伦理道德,一面又在通过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展示了子孝是双亲的饿死及一夫二妻的无礼行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全忠全孝通常被当做一个理想的价值目标,但二者往往会不可防止地产生冲突,所谓忠孝难以两全.如果说蔡伯喈在不能尽孝的前提下,为朝廷尽忠,为封建国家全心效力,进而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倒也可以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理想人格典范。偏偏他又无意于仕途,对

8、唾手可得的高官厚禄不屑,整日里在牛府中思亲念妇,长吁短叹,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国家栋梁.事实上,号称全忠全孝的蔡伯喈,一方面无力尽孝,另一方面又无心尽忠,偏偏造成不忠不孝的悲剧现实,这是一个残酷的挖苦。如果说,强婚只是让蔡伯喈背负了良心的自责和道义的重压,那么强官造成的直接后果却是蔡伯喈内心忠和孝之间的锋利矛盾。最终这种尽忠行为的实现,是以牺牲尽孝为沉重代价的。愧悔与怨苦交集,便是这种充满尽孝之心却未能实现尽孝之事的孝子心情的写照,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个在忠孝观念夹缝中痛苦呻吟的蔡伯喈,他思想苦闷、情感压抑、精神颓废,软弱而又怯懦。到了这一步,理想社会应有的家庭的淳厚亲情,功名富贵的荣耀,传统伦理道德、伦理政治的理念也被现实无情地击碎。 蔡伯喈自始至终都被动地处在忠和孝的夹缝中,处于一种有真情又不敢大胆表现,既对传统礼教的束缚心存不满却又无力对抗,只好听任命运摆布的为难境地之中。他的三不从和三不孝既是顺承的紧密联系,又是因果的必然关系。孝这一原本基于家庭血缘关系的根本伦理观念,在现实中由于濡染上功利性的欲求而被扭曲,也被封建时代的统治者加进许多符合其阶级利益的道德内容和伦理标准,因此所谓的孝都要和衷归结在一起。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标榜的忠孝节义是自相矛盾的,最终这种尽忠行为的实现,必然是以牺牲尽孝为沉重代价的。 第5页 共5页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