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470KB ,
资源ID:14306      下载积分:14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43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学年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探究鲁科版.doc)为本站会员(la****1)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学年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突破训练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探究鲁科版.doc

1、专题突破训练1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性质探究(建议用时:3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1(2023年郑州模拟)用如图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对应的装置和试剂均正确的是()中收集气体中试剂a、b中试剂c中试剂dASO2稀硫酸与铜片浓硫酸NaOH溶液BCl2浓盐酸与二氧化锰饱和氯化钠溶液NaOH溶液CHBr浓硫酸与溴化钠浓硫酸水DCO甲酸与浓硫酸浓硫酸酸性KMnO4溶液B铜与稀硫酸不反应,A项错误;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制取的Cl2中含有的HCl气体可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由于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用向上排空气

2、法收集氯气,由于氯气有毒,需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B项正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HBr氧化为Br2,因此制取和干燥HBr时均不能用浓硫酸,C项错误;CO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多余的CO气体,CO相对分子质量与空气的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项错误。2Y形管是一种特殊的仪器,与其他仪器组合可以进行某些实验探究。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探究SO2能否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平衡气压B使用Y形管甲时,应将Na2SO3固体转移到浓硫酸中CY形管乙中产生的为氧化性气体,将BaSO3氧化为BaSO4沉淀DY

3、形管乙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NaOH固体AD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平衡气压,以便左右两边产生的气体顺利导入BaCl2溶液中,A项正确;使用Y形管甲时,应将浓硫酸转移到Na2SO3固体中,B项错误;SO2与BaCl2不反应,氧化性气体能将溶液中的SO氧化为SO,而不是将BaSO3氧化为BaSO4,C项错误。3某学习小组拟利用如图装置制备氮化钙(化学式为Ca3N2,极易与H2O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打开活塞K通入N2,试管A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BU形管中盛放的干燥剂既可以是碱石灰,也可以是浓硫酸C将产物Ca3N2放入盐酸中,只能得到一种盐D反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待反应

4、管冷却至室温后再关闭活塞KDA项,不能用通气体的方法检验装置气密性;B项,U形管只能装固体;C项,Ca3N2放入盐酸中可得到两种盐CaCl2和NH4Cl。二、非选择题4(2023年惠州模拟)某研究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相关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1)配制氯化铁溶液时,需先把氯化铁晶体溶解在_中,再加水稀释,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2)通入足量SO2时,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3)根据以上现象,该小组同学认为SO2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写出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装置C中有Fe2生成_。该小组同学向装置C反应后的溶液中加

5、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证明反应生成了SO,该做法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4)装置D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_。(5)为了验证SO2具有还原性,实验中可以代替FeCl3的试剂有_(填字母)。a浓硫酸b酸性KMnO4溶液c碘水 dNaCl溶液解析(1)配制FeCl3溶液时,为了抑制Fe3水解,需先把FeCl3晶体溶解在浓盐酸中,再加水稀释。(2)SO2通入FeCl3溶液中时,SO2表现出还原性,能将Fe3还原为Fe2,则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为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SO4H2Fe2。

6、检验装置C中有Fe2生成的方法为取少量C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现象为KMnO4溶液退色时说明含有Fe2,反之无Fe2。或取少量C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时说明含有Fe2,反之无Fe2。加入的HNO3能将溶解的SO2氧化为H2SO4,会干扰实验,故该做法不合理。(4)装置D中倒置漏斗能将SO2尾气充分吸收,且能防止溶液倒吸。(5)要验证SO2具有还原性,应选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的试剂,且实验过程中有明显的实验现象,b、c项试剂均可代替FeCl3溶液。答案(1)浓盐酸抑制氯化铁水解(2)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3)2Fe3SO2

7、2H2O=SO4H2Fe2取少量C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退色,说明有Fe2,若不退色,说明没有Fe2(合理即可)不合理硝酸可以将溶解的SO2氧化为H2SO4,干扰实验(4)使气体被充分吸收;防止溶液倒吸(5)bc5(2023年桂林模拟)现用下列装置(仪器可重复使用)制备PH3,并证明PH3具有强还原性和热不稳定性。已知:标准状况时,PH3是一种无色、微溶于水、有剧毒的气体,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能自燃;白磷(P4)常温下为白色或黄色蜡状固体,不溶于水,在空气中易自燃;乙醚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沸点为34.6 ,能溶解白磷。(1)仪器m的名称为_,装置C名称为_。(

8、2)实验室用白磷与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NaH2PO2的同时制得P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用装置A制取PH3,实验前,在仪器n中加入适量的乙醚和白磷并微热,然后才滴入浓NaOH溶液。实验前先微热的目的是_。(4)将A、C、E依次相连,按照(3)中操作滴入浓NaOH溶液后,同时点燃E处导出的气体,若装置C中溶液黄色变浅,同时得到白色蜡状固体,说明PH3具有_性,装置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点燃E处气体的目的为_。(5)将以上装置组合以证明PH3受热已分解,并验证PH3受热分解的气体产物,则仪器连接顺序为A_D_E(在“”之间的空白处填写装置编号)。能证明PH3分解的气体产物的现象

9、是_。解析(2)NaH2PO2中磷元素为1价,PH3中磷元素为3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到反应方程式为P43NaOH(浓)3H2O3NaH2PO2PH3。(3)乙醚易挥发,实验前微热可生成乙醚蒸气除去装置中的空气,防止P4和PH3自燃。(4)C中溶液黄色变浅,即Fe3被还原,可证明PH3有还原性;得到白色蜡状固体即生成P4,化学方程式为6Fe2(SO4)34PH3=P412FeSO46H2SO4。(5)先由A装置生成PH3,在B装置加热分解,再将产物通过D装置冷却得到P4,然后第一次通过装置C除去PH3,第二次通过装置C检验PH3是否完全除去,然后检验生成的氢气;证明分解生成的是氢气,需先看

10、到第二次通过装置C的溶液不退色,然后点燃E处气体火焰呈蓝色。答案(1)分液漏斗洗气瓶(2)P43NaOH(浓)3H2O3NaH2PO2PH3(3)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P4和PH3自燃(4)还原6Fe2(SO4)34PH3=P412FeSO46H2SO4防止有毒气体PH3泄漏,污染空气(5)BCC第二瓶C中溶液不退色,点燃E处气体,火焰呈蓝色6(2023年湖南各校联考)氯酸钾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受热易分解。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实验室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加热下氯化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用如图装置制备Cl2,为保证氯化过程中Cl2反应充分,制Cl2时应采取的措施是_,导气口n后所连接装置合适的是_。(3)操作2包含一系列实验操作,主要为_降温结晶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