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进路研究熊小雅【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开展逐渐兴起并形成规模,多方主体的参与和开展范围的不断延伸,使得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逐渐建立起来。推动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的完善开展,是获得可持续开展的必由之路,同时能够进一步完善传统金融理论框架与实践格局,最终推动中国实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论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进行概述,其次对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运行缺陷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統建设路径,以期为推动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提供思路。【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has
2、gradually emerged and formed a scale,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and the continuous extension of the development scope, making the internet financial ecosystem gradually established. It is the only wa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perf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
3、ternet financial ecosystem. Meanwhile, it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practice pattern of traditional finance, and ultimately promote the leapfrog growth of Chinas real economy. This paper firstly summarizes the internet financial ecosystem, then analyzes the operating defects
4、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ecosystem, and finally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ecosystem, so as to provide ideas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ecosystem.【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进路【Keywords】internet finance; ecosystems; construction path【中图分类号】F724.6;F8
5、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2)08-0080-021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概述1.1 根本概念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顾名思义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之上开展进行的金融行业衍生开展,随着参与主体的日益增多和行业环境制度逐渐搭建完善,从而形成了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系统。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借助生态系统的概念来比喻和描述互联网金融的开展状况,可以很形象和直观地表达出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开展运行模式以及未来的开展趋势。具体来讲,在互联网生态系统内也同样存在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并且系统内的各个主体之间需要进行信息、价值等的交流,从而实
6、现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动态平衡。1.2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表现为各个生态主体的行为与生态环境之间形成动态联系。具体而言,生态系统主体包括互联网金融企业、网络平台、运营商和各个生产商等。这些主体之间有其独立的行为和运作模式,并且各个主体之间需要通过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进行联结,从而形成促进开展以及彼此竞争的关系。同时,各个金融主体与金融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形成生态网络系统,金融主体通过自身的经营行为对整体环境产生影响,整体环境又通过规那么的建立等方式反作用于金融主体,从而形成互动关系并在互动中向前演进开展。2 互联网金融生态
7、系统运行缺陷分析2.1 互联网金融主体素质参差不齐由于互联网金融进入的门槛很低,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内存在着很多资质不同的参与主体,有些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达标、理论储藏缺乏,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从而逃过监管进行经营交易行为。这种情况就使得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内比较混乱无序,各个参与者之间的信任程度不够,出现道德风险的概率也有所提高。例如,之前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代表P2P平台,就曾频繁爆出平台跑路事件,甚至被指责为“庞氏骗局,不良平台的存在和畸形开展都对投资者、市场、国家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冲击。2.2 互联网金融整体环境需完善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还面临着整体环境不完
8、善的问题,具体来讲:一方面,根底的环境不够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建设和开展都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之上,需要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兴旺和快速开展作为保障,但是目前我国的尖端技术掌握缺乏,根本环境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监管环境还没有建立完善,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准入门槛不高、审核不够严格,就导致了市场主体资质的参差不齐,这种情况之下,监管体系还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着空白,这就导致监管存在着困难,互联网金融乱象时有发生。3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路径3.1 优化资源分配模式金融行业的本质是作为资金融通的媒介,最根本的功能就是将金融市场内的资金从富裕的地方调配到紧缺之处,从而为资金盈余的一方带来收
9、益也为资金缺乏的一方填补资金缺口。资金对于市场运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資源,有效的资源分配是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开展的前提,这就需要金融行业和金融机构承担起资金融通桥梁的任务,建立健全资源分配的有效模式,促进资金的高效流通和运转,推动经济的快速开展。如果金融机构不健全,资源分配能力缺乏,那么市场上的闲置资金就会增多,同时资金缺口也会增加,而经济的开展会变得缓慢,从而很难实现金融生态系统的建立完善,因此,优化资源分配模式有重要意义。3.2 创新业务交易模式从20世纪末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逐渐开展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各行各业都由于互联网的开展而形成了新的业态模式。互联
10、网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很多行业的运行模式,打破了行业间的壁垒,催生了很多新生行业,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经济运行和人们的生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这种背景之下,金融行业的开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不断拓展和创新业务交易的模式,从而创新出更加符合市场要求和开展趋势的金融效劳,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完善开展,为更具有效劳能力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提供根底。3.3 严格完善开展规划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开展以及大规模应用,是技术不断开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开展催生的内生需求。对便捷化高速信息传输的要求,不断引领和推动着互联网技术的开展。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全球
11、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信息传输往来更加密切,地理区位的分割更要求有科技手段辅助信息的传递,金融行业的开展面临更加广阔的市场,来自世界范围的资源和信息的冲击给金融行业的开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互联网行业需要有长远的开展规划,才能更好地在未来开展中建立起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长远的开展规划对于行业开展来说就如同海上的灯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长远规划,金融行业只注重短期的利益,很难在剧烈竞争的国内外环境中取得长远的开展。互联网金融行业在制定长远开展规划时,需要了解国内外的未来开展空间、技术的开展导向和行业自身的资源禀赋特征,只有综合考虑了这些方面才能找到生态系统内的金融主体定
12、位制定出长远开展的规划。3.4 加强监管由于金融业具有高风险特征,其开展和经营过程中很容易由于金融主体出现风险问题,而导致整个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开展,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监管来化解互联网金融运行中的风险,保障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转。具体而言,需要有相关的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依据,因此,亟需对当前的监管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制定监管制度,需要充分了解金融行业开展的情况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具体特点,另外还需要了解社会经济开展状况和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做到内外结合才能真正制定出能够指导互联网金融运行的合理制度。要积极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改良完善成为符合外乡的监管制度。另外,要充分了解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
13、行业的开展要求,展望未来的开展趋势,以开展的眼光来制定监管制度。要在具体的监管工作中不断调整管理制度,从实践中发现制度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最终形成适合互联网金融开展的监管制度。4 结语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互联网的开展与普及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开展,并应用于各行各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开展和应用,金融行业的开展模式也出现了颠覆性的革命。且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质,格外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信息在金融业各个主体之间的顺利和高效流动,这就对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结合开展提出了内生要求。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开展,从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开展。由上文分析可知,目前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还存在着互联网金融主体素质参差不齐、互联网金融整体环境需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建设,从而推动提高互联网金融为实体经济效劳的能力。【参考文献】【1】黄子龙,和军.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建设进路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22(03):118-125.【2】毛唯臻.互联网金融生态构建路径探析J.当代经济,2022(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