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6 ,大小:50.81KB ,
资源ID:1442216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14422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试论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docx)为本站会员(sc****y)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试论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docx

1、试论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 陈宜安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妈祖信仰是一种活态文化,具有长期性和群众性;在社会变迁中,妈祖文化具有了多重功能。我们在充分发挥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作用的同时,还要大力保护和研究妈祖文化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 作者陈宜安,1955年生,XX省台盟副主任委员,福建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妈祖信仰是一种自发产生于民间的、组织外壳虽不够坚硬,却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民间信仰,至今依然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活态文化,在闽台两地和海外侨胞中有众多的信徒。在妈祖信仰的开展进程中,其功能越来越丰富,除了灵应和保佑人们航海平安外,越来越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一种精

2、神纽带,或说一种心理积淀。特别是从19世纪以来,妈祖信仰作为文化纽带的作用日益凸显。从宗教学的角度认识和解析这一现象,不仅会使我们由点到面加深对宗教信仰与社会互动的认识,同时也会使我们更深切地体悟当下的妈祖信仰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往来中的作用。 一、活态文化:妈祖信仰的长期性与群众性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据史载,妈祖为福建莆田湄洲人,姓林名默娘。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卒于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终身未嫁。福建通志说她“8岁从塾师读,悉解文义,2023岁余喜诵经礼佛,旦暮不少懈。有老道士玄通者往来其家,曰:假设具佛性,授以玄微秘法。遂悟诸要典。16岁窥

3、井 民间信仰在组织形态上具有原生性宗教的根本特点,它不是创生的而是自发的,即不是像创生性宗教那样有独立于社会组织之外的教会或教团,而是与既有的社会组织二位一体。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时(如春耕、秋收),节庆(如春节、五月初五等)和人生礼仪(生、死、婚、成年),以及重大的灾难危机(如瘟疫、旱灾)等重要关节,一般是借助现有的家族组织或村社组织举行相关的民间信仰活动,有时可能会有临时性的“工作班子(如组织赛龙舟、社火等),但不是常设的宗教机构。民间信仰是一种民众的信仰,与国家宗教相比较,它没有那种“政教合一的强迫力量和财政支持;与民族宗教相比较,它没有血缘的全民性(虽然有家族祭祖,但不是一回事)。

4、即使在一个地域形成某种全民性,但假设考虑到社会分层,只能说它具有很强的民众性。这种组织结构上的松散性,也将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区别开来。民间宗教是扎根于民间的另一种宗教形态,它与民间信仰相比较,有着比较“坚硬的组织外壳。从共时性的结构角度说,民间信仰在社会文化系统中不是主导文化,甚至也不是主流宗教。参见金泽:民间信仰的聚散现象初探,西北民族研究,2022年第2期。12023试论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作用 得符,灵通变化,驱邪救世,乘席渡海。从历史记载看,自宋代以来,因妈祖有灵异之能,救渡之功,不仅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敬仰和崇拜,而且得到历代中央政府的鼓励和褒封。 我们关注妈祖文化

5、,不仅因为它作为民间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而且因为这种信仰不是一种考古的“文物,而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妈祖文化在环太平洋的华人圈里,特别是在中国的闽台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根底。仅台湾一地,妈祖宫庙就有四五百座,信徒那么有1400多万人。 妈祖的诞生地莆田港里,成为我做田野调查的地方。据我观察,莆田湄洲妈祖祖祠的春秋谕祭仪式,除了按2023步程序祭祀和由主祭宣读祭文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贯穿于整个过程的那种气氛和亲情。在整个祭典仪式过程中,气氛庄严而又肃穆。妈祖祖祠小而人众,却井然有序,并无一点嘈杂声、喧闹声。所有参加祭祀者神情都显得格 她死后不久,

6、即在宋宣和五年(1123)得到朝廷所赐顺济庙额。绍兴二十五年(1155)封为夫人,昭另据徐葆光的天妃灵应记所载:“天妃姓林氏,莆田湄洲人,宋都巡检愿第六女,以建隆元年庚申3月23日生,弥月不啼,名曰默。生而神灵,少与群女照井,有神捧铜符出以授妃,群女奔骇。自是屡显灵异,常乘片席往来海上,或驱檐前铁马渡江,人咸称为通贤灵女,或称神姑。一日方织,忽据机瞑坐,颜色变异,母蹴问之,寐而泣曰:父无恙,兄殁矣。顷之,信至,父与兄渡海舟覆,你假设有挟之者,得不死,兄以柁摧,救不获。雍熙四年九月初九升化。室处28岁。时显灵应,或示梦,或示神灯,海舟获庇无数,土人相率祀之。 熙元年(1190)封为妃。元世祖至元

7、十八年(1281)封为天妃。至明代,封号那么由天妃上升为碧霞元君。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被封为天后。雍正十一年清廷又下诏全国各省已建天后宫行春秋二祭,未建的择稍有规模的仪典遵旨施行。 全体肃立、上香; 4、鸣锣十三响; 5、行三跪九叩大礼(奏乐); 6、由主祭者宣读祭文(全体跪拜三叩首); 7、三献礼开始(礼乐)。全体跪拜(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 8、焚祝文、焚宝帛(起吹); 9、鸣炮(鼓乐齐鸣); 2023、礼成。天后祖祠春/秋谕祭祝文。 维 太岁新千禧2022年九月初九日 本董事会合领四海香客信徒,谨以薄礼致祭于祖姑敕封天后之神,曰:大地之大惟海为特波涛际天风云不测唯我祖姑实禀水

8、德总司海假设阳候水伯出国使者远洋估客遇难得救红灯历历历年逾千受奖逾百荣及乡里光昭史册和平之神中国之杰五洲信徒不限肤色万里平安风樯浪舶天下子民同族同脉恭逢秋祭献爵奠帛以祝圣寿以祈福泽告洁告虔趋跄拜谒千秋万春声灵永赫 1、鸣炮奏乐(鼓乐齐鸣); 2、祭典开始(主祭者、陪祭者、参祭者就位)。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 3、 伏维尚飨。 12023 世界宗教研究 2022年第3期 外虔诚而神圣。正式祭典仪式完成后,进香的民众手执香火,秩序井然地列队在妈祖的祖牌前进香祭拜,并购置香袋、香纸、香火和有关妈祖的书籍等,带回家中(许多是台胞)留念;有些信众还瞻仰祖祠和观看纪念节目,给妈祖祖祠捐款等。妈祖祖祠的当地民

9、众那么为进香的外来民众(包括台湾民众)准备好了丰富的午餐。而就餐的地点,充满了中国传统式的大家庭气氛,大家不分天南地北,就像一家人一样围坐在桌边,一边共进午餐,一边同叙手足同胞之情。 这种观察和感受使我认识到,作为活态文化的妈祖信仰,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信仰、一些程序化的行为,在祭典和进香的整个过程中,妈祖祖祠已经成为人类学家所说的“寓意丰富的纽带象征,它们将领袖与被领导者、高贵者与低贱者维系在一起,共 同生活于这个社会世界之中。在祭典过程中,人们等级之间、社会地位之间的差异消失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认同的关系凸显了。不仅“显示了自己的团结,而且在“建立一种绵绵不断,一种永恒。 二、多

10、重功能:社会变迁中的妈祖文化 如果从动态的角度看,不同的功能还处于兴衰消长之变化中。“妈祖信仰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由下层民众自发形成的。但是自它形成之始,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内容上,它与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成互动,逐渐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所注重的慎终追远、惩恶扬善、忠孝信义、慈悲怜悯、崇德感恩等因素包含于其中。在信众方面,参与信仰和崇拜活动的原发主体,固然是沿海的渔民和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水手,但是在其开展过程中,信仰的群众根底不断扩大,不仅有下层民众,有名士乡绅,而且还有朝廷命官。 妈祖信仰的发源地虽在福建莆田,但在其形成之后,便迅速向南(广东)北(江浙)方向传播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信仰

11、妈祖的民众越来越多,流布的地域越来越广,而且这种信仰的文化功能也越来越丰富。据朱天顺先生研究,历代王朝对妈祖信仰的关注点是不太一样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妈祖文化在社会变迁中的功能延伸:元代统治者是为着解决北方的粮食问题,主要在进行南粮北调的大规模海上漕运方面扶持妈祖信仰,明代统治者主要是在出使外国和对外贸易方面扶持妈祖信仰。与此互为印证的是,元代的妈祖信仰因漕运而更多地向北方传播,明代那么在南京及长江下游和闽、浙、粤等贸易港口和出使经过的港口一带兴盛起来。到了清初,妈祖信仰又与东南沿海的军事活动联系起来,成为海上战事的保护神。台湾的汉族人口由清初的20万人,猛增到清末的290万人(其中13%的

12、祖籍在广东,87%的祖籍在福建,而漳泉两地又占其中的80%)。 就官方方面说,约200年间台湾地方政府受福建管辖,公务联系频繁,大小官吏都由大陆派去,其轮换来往都要经福建横渡台湾海峡平时驻台班兵的轮换、军需供给等,都使闽台间的来往非常频繁为了开垦台湾,在清代有千百万人来往于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当时渡台船只小,台湾海峡多风,又有几处漈流,船难常有发生。所以渡台垦植都 要祈求妈祖保平安,垦民出门之后,家属也要向妈祖祈祷亲人安抵目的地。自19世纪以来,妈祖信仰在功能上又为之一变:官方扶持的力度减弱,妈祖信仰更加平民化;随着现代航海技术的开展,大轮船大货船的平安性大大增强;随着出国谋生者增多,身居海外的华

13、侨同乡会为了满足侨民的信仰和思乡需要,先后在各地建庙祭祀。妈祖信仰的海上保佑功能虽依然保存,但作为心理积淀、民族认同的文化纽带功能开始凸显。妈祖崇拜自宋时起盛行至今,妈祖祖祠香火不绝。尤其是近20多年以来,更是香火鼎盛。妈祖祖祠就像中国的“麦加,每年都吸引着百万海内外信众竞相朝拜,其中以台湾民众为最。每年妈祖的诞辰、升天等重大纪念日,进香谒祖的朝拜队伍浩浩荡荡,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上湄洲岛朝拜妈祖的台胞每年都有2023万之多。1997年1月24日至5月5日,湄洲妈祖金身巡台湾20230天,驻跸18个县市35个宫庙,受到台湾202300多万人次的顶礼膜拜,成为海峡两岸规模最大、影响最为

14、深远的一次民间交往。 本来在台湾,也有许多妈祖庙,妈祖信徒们进香朝拜,自然很方便。他们为什么 从台湾辗转来湄洲谒祖朝拜,参加祭典仪式呢。这要从理论上加以认识。特纳在范根纳普对过渡仪式分析的根底上开展了他的仪式过程理论,认为仪式在最深的层次上表达了价值,人们在仪式中表达了他们最为之感动的东西。而传播理论告诉我们,“最早的文化是从原点慢慢扩散出去,跨越空间,就像涟漪一圈又一圈推动一样,文化终于传播到世界各地。湄洲的妈祖文化就是台湾妈祖文化的原点,台湾的妈祖文化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正如妈祖研究的著名学者蒋维锬先生所言:“台湾民间妈祖信仰是伴随大陆移民渡海开发宝岛而发端的。故俗称早期的妈祖庙为开台妈

15、祖。早期福建移民渡海,交通工具简陋,海上形势恶劣,其艰辛与危险非语言所能表达。因而人们需要有某种精神上的寄托,借助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保护自己。第一批移民去台湾开荒时,船上就安放着妈祖海神像,身上带着妈祖的护身符。遇有风浪,就连呼海神娘娘,顿时海上风平浪静。移民到台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妈祖建庙,感谢她一路护航,保佑他们平安到达。他们把大陆的妈祖信仰带到台湾。在台湾的妈祖庙都是大陆传播和移植过去的,它们都不过是湄洲妈祖的分身、分灵、分香,属于妈祖的分支分系。莆田湄洲的妈祖诞生地,在台湾同胞看来才是正宗和根源。因而,他们自然要来大陆追根寻源,认宗认祖,认同中国大一统。 妈祖崇拜最早存在于民众心里,是一种生存意识。按照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学说来看,就是一种生存需要。而今已延伸和开展为历史认同的需要、文化认同的需要、社会认同的需要。妈祖祭典仪式也就成为大家认同的一个符号、一个代码、一种象征,更重要的是具有了“一个重要的话语权和阐释权。谁通过了这个仪式,谁就获得了认同,可资取证。就像通过成丁仪式一样,从此获得了参加成年人社会的资格和权利。仪式参与者在这里就找回了一种原籍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