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对中国画及其创作的认识:中国画作为东方的主要绘画表现形式,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了一套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体系,但它早已不单单是一种绘画艺术表现形式,而是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局部,有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审美特征和博大精深的哲学理念为根底。中国画创作那么始终在于如何把握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以及与时代的照应。本文基于对中国画的理解,来探讨如何进行艺术创作,以引发对中国画创作的一些思考。关键词:中国画;艺术创作;时代中图分类号:J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2) 03-0045-02一、中国画的艺术特质中国绘画艺术的兴起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的,绘画形态历经演变,经由“因袭守成到
2、“革故鼎新,“无肯专为到“与时俱化,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体系,它早己不单单是一种绘画艺术表现形式,而是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局部,有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审美特征和博大精深的哲学理念为根底,民族文化精神是中国画的主体精神。中国画讲究一个“气韵,“气韵生动是品评绘画的最高标准。这个气包含笔气、墨气、骨气,“气韵弥漫中国画的笔墨形态,合成图像的框架。“气化,生成中国画的造型图式,支撑画面的精神。同时讲究“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虽笔不周而意周也等美学观念,为中国画的艺术特质奠定了根底。西洋画一开始就是“再现的艺术,讲求再现客观真实,追求逼真的描绘,而中国
3、画那么是“表现的艺术,它不是以模仿客观物象为目的的形似艺术,一直以来具代表性的传统文人画主张“写意,中国传统绘画是一种追求意象造型,寻求精神表现性的艺术。中国画的表现形式那么表达在用笔、用墨、用色、用线等诸多方面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国画独有的艺术风格和语言形式。以线造型书法入画讲究笔墨,是中国画开展的一条主线。纵观中国画历史,从技法形式的角度来看,中国画始终没有放弃以线造型的传统。从楚汉帛画的古拙质朴的线到十八描法,各家各派,不管风格样式如何不同,都是用线造型。而中国画的线条,不同于西洋画的线条,它是以书法入画。书法可以养成好的“笔性,从某一方面来说,中国画的根底是书法而非素描。把书画相提
4、并论,最早源于元代的赵孟援,他提出了书画同源。苦禅先生说过,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那么。精辟地指出了书画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就是主张书法的用笔在一定高度上要具有画意,而画画时的线条要像书法一样灵活有力。此后,中国文人在绘画上越来越重视笔墨,文人画中讲究诗书画印为一体。从此,有笔有墨谓之画,“笔墨两字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而讲究笔墨趣味的核心是书法入画,即表达于书法中的形式美感在绘画上的运用和开展。笔墨本身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美的规律,包括疾徐、刚柔、侧逆、疏密、精粗、枯润,尤其在写意画中有特殊的表现力和相对独立性。这是中国美术史上特有的,同时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体系。二、中国画创作中的继
5、承与创新艺术开展中的历史继承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另一方面,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不断地进行新形式的探索。纵观整个中国画开展史,最大的感受就是师承。古今以来,大凡在历史上有所成就的画家都不是自成一体,他们无一不是吸取各方养分为我所用,最后能够不拘于前人的笔法墨法,而是创造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在继承传统和创新开展上做到完美结合。他们流传给后人的佳作中的笔墨是几千年文化和智慧积淀下来的精华,是经过历史的筛选和验证后流传下来的。南北朝时期,著名理论家谢赫所提出的“六法论中其中一法便是“传移摹写,早已经明确了对于学习前人的重要性。在熟读美术史,阅遍古今传世之作后,从创作背景、技法、笔墨语言、结构、
6、内在情感几方面去分析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传统的有益养分融会贯穿,作为我们创作时的知识储藏,这样我们的创作才能延续中国画这一传统文化的特质。当然,创作不是一味的复制临摹,它需要艺术家个体的语言表现方式和情感介入,更需要与时代相照应,创作出与所处环境相关联的艺术作品。“师古人而后师造化古人之法是用,而造化之象是体,说的就是要在师法古人的作品、艺术理念之后,运用学习到的技法语言以自身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事物为创作对象,来具体表现和创作。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家的创造是一个民族长期审美心理范式的校正,适当的校正等于创新。我们的传统中国画其实就是一个民族长期审美范式,也可以说样式,而每一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精
7、神面貌,每一个画家也有每一个画家的个性、审美观、修养和文化内涵,把这些差异化元素融入到这个范式中去,就是校正,是创新。不学习传统就去创作的人很难得到这个民族的长期审美范式来做理论根底,而仅仅是以自身的审美体验和艺术认知去实践,一味的追求个性表达,也就谈不上校正,所谓的创新也是非常空洞、薄弱无力的。只能是时代浑流中的昙花一现,更不可能说是真正的中国画艺术家。中国画的创新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表达在包括构图、造型、笔墨、色彩各个方面。我们只向传统和西方艺术学习还不够,必须同时向世界各民族的优秀艺术学习,学习有益于自身艺术开展的技法语言和艺术观念,翻开创作思路,并有倾向性的去写生。写生是研究、体会和寻找
8、的过程,而且对物象根源的追寻,对自然之本的体验是中国画创作中非常重要的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融會贯穿,做到中西结合,巧拙并用,不断探索实践出独特的表现风格,把自然的形态、生活的形态、客观的形态变成一个艺术的形态。然而风格和内容虽然是绘画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但它们只是意义的载体,是构成意义的要素,而真正影响意义的还有文化、知识、情感和修养等众多要素。所谓用心不深,下笔即俗;养心为用,其格必高。技法总是在表现画家情绪和意图时才能焕发出特有的生机和韵律,要真正画好中国画,懂得中国画,除了追求技法形式和笔墨语言的创新外,还是要不断提高艺术家自身各方面的知识素养,尤其是文学修养。在创作的时候明确自身想表达什么
9、,才能把精神上的感受和追求透过画面传达给观众,这样的绘画作品就不仅仅只是一张画,而是真正能称之为艺术的作品。因为艺术其实是文化的传承而不仅仅是绘画技法的不断更新和展现。三、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时代意义艺术是直接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而艺术家本人却是时代的。所以,时代的变化就直接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内容与技巧。中国画艺术经过历朝历代不断流传和开展,由于政治、文化、经济的影响,每个朝代和时期都有着各自的风格面貌,渗透着当时人们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艺术创作和艺术家所处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根底,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转化为关注人生、社会、历史的借体。中国画创作更是立足于自然
10、,立足于心性,立足于文化,立足于社会的艺术。它不能脱离这些而存在,如果抛开这些立足点,那么在世界艺术领域,我们的传统艺术价值也将逐渐削弱。尤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画被置身于国际化的视野中,这就要求中国画艺术家不仅要有当代审美理想,更要彰显自身的时代意义和民族文化特性。中国画创作的现代之路应该是在照顾社会现实、以传统为依托并结合国际视野的根底上来进行的,它绝不是西方现代艺术的复刻。在学习借鉴西方艺术形式和观念的同时,不应该盲目的搬运,而要把它与本民族艺术的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从我们大的社会背景下,不断的结合当下人们的审美理念、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把艺术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不丧失中国画传统
11、笔墨语言、审美特征的根底上,积极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有益养分,与时俱进。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去反映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把握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的独特面貌,它应该区别于此前任何时代,同样又有着历史文化的延续性。这样富有时代价值的中国画理念和样式,才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高度,才能够在历史文化开展中留有足迹。人生朝露,艺术千秋,只有把艺术放在文化开展的进程中去看待,中国画艺术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参考文献:1谢赫.古画品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2俞剑华.中国绘画史M.上海:书画出版社,2022.3朱乃正,卢沉周思聪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作者简介:赵珂萱(1993-),女,甘肃庆阳人,硕士研究生,中国画专业,研究方向:人物画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