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至18世纪中国风在欧洲的传播 在提到欧亚的历史往来上,被人们传颂最多的莫过于丝绸之路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仅仅是陆路的商贸往来,海路也是其贸易的重要途径之一,因其运输多以明清的瓷器为主,故也称之为瓷器之路。正是由于这两条纽带的沟通作用,使得当时欧洲大陆吹起一阵强劲的中国风。它是一种艺术风格,甚至影响了曾席卷世界的巴洛克和洛可可两种艺术风格。究竟是什么原因,又是如何影响的,后人又是如何评价这种风潮的,是艺术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关键词丝绸之路中国风设计中国情趣巴洛克洛可可“中国风一词一直被人们所称用,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来讲,它是一种东方情调的装饰艺术风格,在持续了近二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影
2、响着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之中。它的产生和表现形式是十分奇特和怪异的,探讨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一、中国风的传播途径与内容1、丝绸之路上的中国风一提到中国与欧洲的往来,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都是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史籍。但并不像字面上的意思,早期的丝绸之路上并不是以丝绸为主要交易物资,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中国商人就已经同中亚地区进行小规模贸易往来。随着公元前5世纪左右河西走廊的开辟,当时的欧洲国家已经出现了“赛里斯(seres源自希腊语言“丝)对中国的称呼。不仅仅是丝绸,同在丝绸之路上的另一件著名的商品,产自今阿富汗巴达克山的青金石早在公元前31世纪就开始出现在中国、印度
3、、埃及。约1000年后,青金石的贸易开始传入印度的哈拉帕(Harappa)。后来成为佛教七宝之一。前2世纪,中国的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后国力日渐强盛,汉武帝派遣张骞前往大月氏。在大夏市场上,张骞看到了大月氏的毛毡、大秦国的海西布,尤其是汉朝四川的邓竹杖和蜀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了大量身份卑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那时,丝绸成为罗马人狂热追求的对象。古罗马的市场上丝绸的价格曾上扬至每磅约12两黄金
4、的天价。造成罗马帝国黄金大量外流。这迫使元老院断然制定法令禁止人们穿著丝衣,而理由除了黄金外流以外那么是丝织品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我所看到的丝绸衣服,如果它的材质不能遮掩人的躯体,也不能令人显得庄重,这也能叫做衣服少女们没有注意到她们放浪的举止,以至于成年人们可以透过她身上轻薄的丝衣看到她的身躯,丈夫、亲朋好友们对女性身体的了解甚至不多于那些外国人所知道的。唐代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时机,一时间唐朝人在文化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
5、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这一切都成了唐人尤其是唐时高门大户的消费对象与消费时尚。2、印度洋上的中国风安史之乱后的中国北方地区战火连年,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因而相对稳定的南方对外贸易明显增加,带动了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当中国人开始将他们的指南针和其他先进的科技运用于航海上时,海上丝绸之路迎来了它开展的绝佳时机。进入中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中国又开始以“瓷国享誉于世。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经晚唐五代到宋初,到达了一个高潮。宋元到明初是
6、中国瓷输出的第二个阶段。这时向外国输出的瓷器品种主要是青瓷,景德镇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黑彩瓷,黑瓷,仿钧釉瓷等。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白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很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还有些在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称为纹章瓷。这时期的外销瓷数量很大,17世纪每年输出约20万件,18世纪最多时每年约达百万件。在17和18世纪,中国瓷器通过海路行销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商品,对人类历史的开展起了积极作用。二、中国风设计与欧洲装饰艺术1、巴洛克时期的中国风设计1604年发生了一
7、起事件,荷兰舰队将载有1200包中国生丝和约10万件瓷器的葡萄牙商船“卡特琳娜(Cathednal)号劫持到阿姆斯特丹。当这些货物在阿姆斯特丹市场被来自各国的商人和显贵竞相争购并带往各地时,“中国风迅速的吹向了四面八方。自那以后,中国物品以及以这些物品为媒介携入欧洲的中国艺术,迅速、广泛地渗入欧洲的社会生活,并对欧洲的艺术与审美发生着影响。伽纳(Harry Gamer)写道:“达伽玛环非航行的成功建立了欧洲与远东的直接联系,首先是中国,其次是日本的影响迅速增长,到了17世纪,这一影响强大到几乎主宰了欧洲的装饰艺术。谈到中国物品与法国工艺美术的关系时,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写道:“在17世纪初期,中
8、国对法国工艺美术的影响已开了端绪。到18世纪末期形成急剧的开展。在“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的时代,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法国的社会风气与艺术风格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和文艺复兴倡导的那种舒畅、和谐与平静的风格不同,巴洛克风格给人带来的印象是黯淡、动乱和不协调。伴随着两个大陆的贸易的不断开展,中国物品越来越多的流入到了欧洲,中国丝绸迅速变成英国东印度公司采购的主要物品。从17世纪中期开始社会各阶层掀起了中国刺绣热,绷圈刺绣不仅成为了爱好,更成为了妇女贤淑的标志。绣有龙、凤、麒麟的服装风行一时,都铎时期的英国刺绣多以假山、花枝为根本图案。以黑地织物上点缀东方纹饰图案,尺寸小的人物造型表达在东方的挂毯上。在
9、法国,中国风异常受宠,贵妇们的鞋面上都是丝绸织锦来做面料,上面再刺绣上图案。宫廷当中刺绣更是无处不在,床罩、帷幔和窗帘甚至是家具也配以丝绸的刺绣。在丝绸的图案设计上表现得十分怪异,这主要表达在对于植物的描绘是建立在对异国植物的设想上,而这种形态是与东方元素相结合,灵感取材于进口的刺绣织物和本国的植物插图。法国里昂也曾设计并生产了不少属于这种怪异纹样的织物。受到中国风设计的影响,漆器以豪华、沉重、硕大著称。在保存下来的漆器中有很多是穷尽华美的东方装饰,但扭曲的桌腿和高大的挺拔感依然是巴洛克的风格。随着路易十四时代的结束,巴洛克风格迅速被洛可可风格所取代。2、洛可可时期的中国风设计欧洲艺术史上一般
10、都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在中国艺术风格影响下产生的。以路易十五为中心的法国此时被一股迷人的、优雅的、轻快的洛可可风包围着,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除了这个时代的装饰特征,大量使用S形和C形的曲线,不对称的构图,亮丽的、鲜艳的色彩以及女性的独特气息等之外,大量的异国装饰手法和内容困中国元素的参加而变得丰富起来。此时的东方在18世纪欧洲“中国热的浪潮中,最直接与人们的生活发生关系的正是以温润的瓷器与飘逸的丝绸为代表的中国物品。18世纪在法国最有名气的里昂丝绸业。创造了具有中国趣味的丝绸图案,在丝绸上依稀可见中国风格的仙山亭台、龙凤花鸟和折扇瓶罐等等图案。对于这种中国趣味的丝绸和器物的最正确推动者莫过于当时
11、宫廷的蓬皮杜夫人和玛丽安德瓦奈特夫人。在宫廷画家布歇的作品蓬皮杜夫人画像中可见一斑,画中的蓬皮杜夫人的长裙色彩艳丽,带有中国风格的把戏。在法国印花图案设计师奥贝尔康普创造的“朱伊花布上也大胆采用了中国趣味的图案,除了巴黎,法国的其它城市如莫罗兹、南特的印花工厂,也纷纷印制中国趣味的花布,使得中国趣味深入到民众生活之中。这一中国趣味的风潮的影响同时涉及到室内装潢和家具样式。当时著名的英国家具设计师托马斯奇蓬德尔和托马斯谢拉顿在家具设计中几乎全部采用“中国趣味的图案样式。他们设计的椅子靠背、寝床顶盖、窗框等,都使用中国古代窗棂图案花纹,当时欧洲人称这种样式为“奇蓬德尔式家具,当时的室内装饰流行摆设
12、中国青花瓷,青花瓷素雅的蓝色花纹使得欧洲居室显得古雅别致,以至于在巴黎兴起摆设“蓝色房间的时尚。除此之外还有在公园里建造中国佛塔的风气,让人们的思绪驰骋于遥远的异国他乡,享受东方情调。三、中国风设计的评价18世纪70年代之后,欧洲人对中国风设计的热潮渐渐消退了,可以说中国风设计是伴随着欧洲宫廷生活的存在而存在的,当奢靡之风渐渐消散,法国大革命的钟声响起的时候,中国风设计也随风而逝。从艺术开展的规律来说,历史上任何一种装饰风格都有其发生、盛行与衰落的过程,中国风自也不例外。然那么中国风设计在今天看来或是一种扭曲了的艺术形象,欧亚之间的这种交流只是一种表象的艺术层面上的装饰。赫德逊在欧洲与中国中称
13、道“洛可可的设计家们从中国撷取的只是投合他们趣味的东西,而这只是中国传统的一个方面,大局部唐宋时期的艺术,欧洲人即使认识到了但也不会欣赏。他们对于中国艺术天才所擅长的宏伟和庄严无动于衷。他们仅仅追求光怪陆离和典雅风格的精华。故此,在诸多产品上往往也能够表达出来一种不中不西的场景,这完全是欧洲人主观上的臆断加上对中国艺术的梦想揉合而成的。所以在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上,中国风设计应该是欧洲化了的“中国风设计,是欧洲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反映,是对他们心目中的中国文化进行模仿创作的结果。所以这种“中国风设计实际上是一种表象的艺术输入,而非影响到高雅艺术的精神层面的一种。但在影响了欧洲近二个世纪的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风设计毕竟代表了一种文化现象,还是能成为17至18世纪的象征性标志。